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建中国的海水灌溉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取之不尽的海水灌溉庄稼是人类一个千秋之梦.在我们进入21世纪的时候,这个美梦有望成真.1997年我国人口已达到12亿人;全国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确定的0.8亩警戒线;人均淡水占有量不足2400立方米,农业占用水总量的69%,还有61%的耕地没有水资源保证.面对着狭小和干渴的土地,一个拥有大量闲置滩涂和海水的国家,不能轻慢海水灌溉农业.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前,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主要是土地占有不均,那么当今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就主要是人地矛盾。人多地少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之一,它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影响深刻。 一、中国农村的人地矛盾 衡量人地比例的主要指标是人均耕地,农村人口人均耕地和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根据这些指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地矛盾相当尖锐。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增多,耕地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长远来看,耕地抛荒是一件好事,它为农业改革委展创造了条件。当务之急,是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从城乡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角度,利用耕地抛荒这一契机,转移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同时,逐步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甘肃省中连川小流域为例,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一个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资源模型,即人均剩余耕地资源面积为零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耕地资源利用政策、人口管理政策变化和农业科技政策强化,以及土地生产力提高等的政策调整,探讨政策变化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农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却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尤其从1978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出现了真正的跃进形势。不过,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而人口又在以每年1600万以上的规模增长着。因此,中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土地资源从总量上说虽然数量不小,但中国人口众多,按人平均,土地资源极为有限。按1987年可耕地、牧地和林地面积以及人口(109300万)计算,人均耕地0.09公顷,合1.35亩,人均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应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土地可持续利用又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经济、搞现代化建设,首先应分析、研究本地区各种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其中对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更应了如指掌,并科学地加以规划、利用.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有关资料显示,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提供.土地对农业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资料不仅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又是有限的.“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持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对人多地少的无锡来说,协调好人口、土地、环境的关系,是实现现代化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概念与模型分析了贵州省近30年的人口、耕地、粮食产量状况,分析它们与贵州省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0-2010年,贵州省人口数量增长快,耕地面积减少多,耕地压力指数(K)大,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值均低,耕地压力巨大,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与严重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是其耕地质量差、人均耕地不足、粮食产量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石漠化生态问题的治理,增强对土地资源调控,促使人口、耕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是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耕地压力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北纬31°23′至36°22′、东经110°21′至116°39′之间。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多样,垦殖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发达的农业生产省区,但人均土地少,土地利用不尽合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问题愈来愈突出。因此,保护耕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和生产潜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问题,对于河南省整个经济的发展,及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学校附近的陈佰五村,20世纪八十年代初,该村拥有耕地380亩,现有耕地260亩,人口由180人增加到330人,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围绕该村土地利用出现的问题进行农业调查。让学生深入到田间村头开展土地、人口数量调查,采访村长、会计、老农等,记录有关事实,询问农业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耕地的关系十分密切.俗话说:“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人.”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据统计,人们所需食物能量的88%是靠耕地上生长的农产品提供的,10%是依靠草原和放牧地供给,仅有2%来自海洋.目前,由于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加上有些地区不合理经营,使土地资源不断受到破坏,这种情况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赵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个矛盾越来越尖锐.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应该是我们的国策”.在人多地少的广东省,如何贯彻这个国策,是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人口的急剧增长,而资源日益匮乏的这种令人不安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潜在威胁。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与农业资源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而农业资源又是以土地为主要资源。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土地是财富的母亲”;“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由此可  相似文献   

12.
人口教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问题是我国最严峻的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控制人口增长 ,实行计划生育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加强地理教学中人口意识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首先 ,从我国资源物产的人均值来深化人口意识。虽然我国很多种自然资源绝对数量多 ,可是人均占有量很少。故对我国“地大物博”的传统观念应重新评估 ,否则会产生盲目自豪感。如 :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但耕地仅有世界的 7% ,人均耕地仅有 0 0 9公顷 ,不及世界人均数的 1/3。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  相似文献   

13.
土地不仅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建设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的发展,我国沃土绝大部分已开垦成为耕地。耕地是土地资源类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现在和未来都是人们关切的大问题。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我国农业用地处于减缩和退  相似文献   

14.
程方 《天中学刊》2010,25(5):48-48,1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规制度,防止为了扩大就业需要而放松耕地保护工作;政府部门要坚持利国利民的种粮补贴政策,防止因粮价下跌而削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耕地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分析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甘肃省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探讨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保障的途径。研究方法:在分析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指出甘肃省的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分布于甘肃省水土条件好的绿洲、河谷川地、盆地,耕地分布比较集中。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将使甘肃省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然后通过分析甘肃省耕地变化趋势、耕地减少流向和建设用地的现状,提出甘肃省耕地保护途径。研究结果:甘肃名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的实施,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只占一小部分;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比较粗放,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过高。研究结论:适当安排生态退耕,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有针对性的扩大重点开发区的土地供给,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土地开发复垦。  相似文献   

16.
河北藁城,地处平原,人均耕地仅1.1亩.藁城农民并没有大量转移出农业,而是在这一亩多一点的土地上,刨出了一个"小康市".  相似文献   

17.
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也很少。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活动的统称,是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全球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全球人口将以1985年的48亿增加到2000年的61亿,到2025年将增加到82亿,增长的人口中90%以上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又从联合国统计中得知:世界人口翻一番需要39年时间,发达国家翻—备而要118年,不发达国家人口翻一番只需29年,因此,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缘故。过于沉重的人口负担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与贫困、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尖锐矛盾,不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本拙作就这一问题试作简单的分析。 1 人口过快增长对耕地和粮食的压力 在发展中国家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农业仍然是日益增长的贫穷人口的主要经济活动,因而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将不断缩小,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将不足3亩。在亚洲,耕地占全球耕地32%,人口却占了世界人口的60%以上,可耕地中已有96%开垦为耕地,今后的增长潜力已不大,到2000年,人均耕地将从现在的5.5亩降为3.5亩。而目前亚洲的人口仍以19‰的速度在增长,到那时,每平方千米可耕地将要负担的人口数将为世界平均的几倍到几十倍。人均耕地的不断减少,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