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昏蓝蓝黄昏,我听到它秘密的——这里曾发生过什么?一片年轻的树林走向夜晚场景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诗歌方式。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场景”是被作为空间概念来使用的,“场景”常常被窄化为某个地方或地点。而在诗歌里面,“场景”指向心灵,也就是说,诗歌的场景是一种心灵(化)的场景。一般情况下,它沿着时间或空间展开,有时是在时空的交错或对抗中进行。对于现代诗来说,时间作为“场景”的问题尤为值得我们关注。在蓝蓝的这首《黄昏》里面,作为“场景”的“时间(黄昏)”  相似文献   

2.
黄昏,在我国古代记时法中,表示一天的某个时辰(19点-21点)。如《孔雀东南飞》中“吨吨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人定”均指时辰。然而,漫溯我国古典诗词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黄昏不仅仅是一个表时间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内蕴丰富的传统古诗词意象。诗人们借此意象形象地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这在唐宋诗词中尤为突出。笔曾以《宋十大名家词》为据对唐宋词中的黄昏意象进行过粗略地统计,发现在词集中黄昏意象多的竟占25%。  相似文献   

3.
黄昏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在时空意义上内蕴丰富深刻,是诗人们借景生情、依象兴意的媒介物,诗人们“以情观物”、“寓情于景”,在心境与物境的交融中,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透过黄昏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唐宋词中频频出现黄昏意象,我们看到在词作者的心目中以“落日、日暮、夕阳、薄暮“等词为代表的“黄昏“具有了特定的情感指向.饱含落寞之情的黄昏意象就是思乡怀家的孤苦愁怨;年华流逝的生命悲叹;离别感伤的心情意绪;感怀亡人的悲凉意蕴.  相似文献   

5.
“夕阳无限好,只足近黄昏”,李裔隐的这句千古绝唱道出了中国古代诗人心中深深的“夕阳”情结。“夕阳”在空间上的“无限好”常带给人温馨喜悦,在时间上的“近黄昏”又增添了诗人的无限悲愁.也正因此而成为诗人情有独钟的情感符号。古典诗词中.青春易逝、岁月蹉跎的感伤,国家衰微、个人途穷的嗟叹,羁旅思乡、友人离别的哀伤等情感中,无不涂抹着夕阳的残红。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先生说过:“情绪的性质一部分由人的素质决定,另一部分由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决定。”黄昏,光明与黑暗的临界,白昼与黑夜交接。“暗香浮动月黄昏”,黄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频频亮相,黄昏,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凝聚着万般情感与生命意识的原形意象。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这类古典诗词二十多首,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黄昏意象特有的审美内涵。[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同样的秋景,到了不同的作者笔下,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或悲凄孤独,忧国思乡;或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郁;或高亢激昂;或沉郁苍凉……自然界的“客观色彩”和作者的“主观色彩”融化在一起,浑然一体,形成一个水乳交融的艺术世界。我们应充分展开联想,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准确把握作者渗透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同样的秋景,到了不同的作者笔下,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或悲凄孤独,忧国思乡;或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郁;或高亢激昂;或沉郁苍凉……自然界的“客观色彩”和作者的“主观色彩”融化在一起,浑然一体,形成一个水乳交融的艺术世界。我们应充分展开联想,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准确把握作者渗透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起点     
起点都是由“零”而始,就像太阳从黎明的初升走向黄昏的衰亡。人生也一样,只要我们认真地走过、活过,又何必在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呢?  相似文献   

10.
一、制订目标的依据“教学计划和评价的第一步是清楚无误,毫不含糊地表述教育目标”。这一点对认知目标是重要的,对情感目标也同样重要。然而,由于在情感概念上人们可以作各种解释,描绘情感目标就比描绘认知目标要困难,但这并非是无法描述。如果我们深入研究教学过程,研究情感发展过程,同样也可以象制订认知目标那样,确定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中心的情感目标。当然,由于情感有它的特殊性,它的目标不可能象认知目标那样具体,那样细致。那么制订情感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草药     
你是否有过“前不见古人”的悲怆,你的心里是否藏着一个逝去时代的大大的结,日日夜夜让你魂牵梦绕。“古典情结”收留我们大家在某一个清寂的早晨或落寞的黄昏蓦然回首时的点滴心事,珍藏我们大家在历史烟云飘逝而过时曳落在心灵里的片片飞羽……  相似文献   

12.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却反其意而用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否也能多一些反其  相似文献   

13.
谢朓山水诗的意象之美。主要表现在“都邑城阙意象之豪壮美”,“黄昏落日意象之哀丽美”,“四时景物之秀逸美”等方面。诗人在创造这些意象美时,大都与其情感密切关联,而使之成为其心灵审美的一种律化。  相似文献   

14.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基本要求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同样,也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应用必须实现的目标。在大量实践案例中,我们却看到有些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是丰富而复杂的。这里专门谈谈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样咏梅,陆游和毛泽东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却截然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日暮黄昏中独自开放,有孤苦难言的寂寞和惆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即使朔雪纷飞,冰冻百丈,仍傲立悬崖,争妍斗俏。为何如此大相径庭?这取决  相似文献   

16.
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对于整个文学创作是这样,对于学生写作文也是这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中学生的作文。情感在中学生作文中,不仅对某一篇作文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为人”和“作文”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我们万万不可忽视这个重要的因素,忽视了情感在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舍本求末、其效果就会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7.
《君子于役》是《诗经》艺术形式的典范之作,诗篇风格充分体现了《诗经》“思无邪”的特点。从行役诗角度看,“黄昏晚景图”衬托出主人公的悲苦境地;从爱情诗角度看,黄昏景象巧妙地铺垫了主人公情感在岁月中的沉淀与升华。语言质朴恬淡,意蕴深远。运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使得叙事简洁、抒情悠长。  相似文献   

18.
一、写进情 我们在写章时都希望写出感情来,但是没有载体是很难写出情感来的。情这个东西在真空中是无法生存的,而是要依托于一定的事或一定的物才能表现出来。事与物都是情感的载体。要在章里写出情感,就应把握好抒情载体,把情感写进“事”或“物”里面去,读读到这些“事”或“物”,就会产生共鸣,读出情感来。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论认为,教学中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作文教学同样如此,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双线并进。“欲筑室者先建基”,写作之“基”就是情感,无论感知体验,还是写作动机,都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凡是能满足学生需要或符合学生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使之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随之就会对其写作产生积极的增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慧 《语文天地》2010,(2):35-36
一、问题的提出 “婚”字本作“昏”,“女”字旁后出,“昏”、“婚”是一对古今字。现在我们看到古“昏”字.马上会想到是“黄昏”的意思。《说文解字·日部》:“昏,日冥也。从日氏省;氏者,下也。”冥者。幽也。幽暗的意思。所以“昏”指太阳落山以后天色幽暗的样子.意义有别于古汉语中表示黄昏的“莫”。即“暮”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