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莉华 《新闻知识》2005,6(1):26-27,16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而,对权力的监督是极为重要的,否则,权力就有被滥用的危险。我国的监督体系中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及舆论监督等等。前几项监督众根本上说都是一种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具有强制的效力,而舆论监督则只是从宪法和一些基本法律关于公民自由权利当中引申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看似很平常的名词曾火热一时.这些名词火热的背后,不能不说与新闻舆论监督发挥作用有密切联系.那么,什么是新闻舆论监督呢?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以及新兴的网络等新闻媒介依法表达和传导具有普遍性的意见、议论和看法,从而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组织和个人),公共政策以及社会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其重点对象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我们国家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消除和防止腐败行为、社会不良现象中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具有监督的广泛性、及时性、公开性的特点.可见,舆论监督在民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引言 舆论监督是世界各国宪法普遍保障的一项基本权利,对控制公权力滥用、保证公民知情权和社会长治久安发挥重要作用.舆论监督主要通过新闻报道和出版等大众媒介渠道,因而各国宪法普遍保护言论、新闻或出版等表达自由.另一方面,表达自由并不是绝对和无限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在促进民主政治、传达人民呼声、制约公共权力、遏制腐败等方面能起到其他监督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需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意义,真正明确并认可其在国家与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监督正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国外被广泛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如何有效地实施新闻监督,已成为新闻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栏目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对从事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电视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舆论往往表达人心的向背。舆论监督什么呢?当然是监督那些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相背离的行为,群众深恶痛绝的重大腐败行为。这反映出舆论监督的主体应当是群众。容现公正地报道群…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传媒作为舆论手段是一种社会利器,它能够捍卫真理和正义,鞭笞腐败和邪恶,对权力组织和整个社会起到批评和监督作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为国家和人民的舆论机关,在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和威力。本文在探讨批评与监督原则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意义、特征和作为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手段的新闻批评的特点及其工作方针和原则,论述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的关系,以便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和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舆论诸种功能中,监督功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由新闻批评转化而来的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利用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特别是权力机构的社会行为所实施的评定、约束。舆论监督不论是对于新闻媒介本身还是对于社会而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闻舆论监督可以说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新闻舆论对权力运行所施行的监督、制约主要表现在:监督、抑制权力机构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防止政府官员、公职员以权谋私;保证权力决策的民主化;参与决策形成过程,使决策能充分反映、汇聚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通过新闻媒介的舆论反馈检验决策是否正…  相似文献   

8.
从受众的角度来说,舆论监督是社会的"减震器"、"解压阀"。在我国,媒体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舆论监督就是防止权力失去监督走向腐败;揭露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和弊端;揭示相关环节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和治理的意见与建议,有利于社会机体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9.
通缉记者等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新闻舆论监督与社会公权力之间矛盾的争议日益激烈,舆论监督与反监督成为人们思考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和其他权力一样需要进行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否则,就会造成新闻舆论监督的“越位”,导致新闻对舆论监督自身监督的“缺位”,这种“越位”和“缺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权力的绝对化,以至权力被滥用,滋生腐败。  相似文献   

11.
潘振宇 《东南传播》2014,(11):138-139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媒体是社会公德的守卫者。但遗憾的是,缺乏制约的媒体权力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近来不断地爆出权力寻租与新闻敲诈的腐败事件,将担负舆论监督功能的媒体一次次推向公众审判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2.
一些腐败官员由于被网络媒体曝光而真相戳穿,数十个局以上干部因为新闻传媒揭露被摘乌纱帽,许多“雷叔”、“表哥”、“房姐”被“人肉”而应声落马,受到纪检和司法部门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闻舆论监督,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热词振奋人心,以一些身居高位而罪恶昭彰的腐败大官落马震惊海外.这一舆论监督新态势,成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百日新政留给世界的新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关妮 《青年记者》2016,(36):57-58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媒体通过舆论影响力对某些公共权力或公众人物施加舆论压力,最终达到揭露社会阴暗面、保证权力正常行使、表达公众意见、解决问题并防止再次滋生的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在监督公权力与参与公共治理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舆论监督在推动社会良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数名官员引咎辞职或被罢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的报道,新闻传媒第一时间传达事件发生的原因、进展和处理结果,对负面事件的有关责任官员开展行政问责、反映舆论、调控舆论,充分体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行政权属于公权力中重要的施行权力,是新闻舆情监督的重点对象。美国第三任总统Thomas Jefferson认为,政府的权力务必受到公众的监督,以遏制其迈入腐败,而公众监督政府通常是运用报纸来实现的。我国的报纸先行者梁启超把监督政府作为报刊的重要作用,新闻专家徐宝璜也曾经提出报刊能够"代理人民而监督政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报业的快速发展,新闻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民众的高度关注,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新闻摄影手段来开展舆论监督,正确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在舆论监督中创新地发挥新闻摄影独特的视觉形象价值及传播力量,与文字相得益彰,形成强有力的新闻舆论监督合力,扩大受众面并为更多的群众所接受,从而充分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这是当前新闻从业人员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相当多的批评性报道中某字被频繁使用来代替新闻的五个基本要素,五W的缺席,使新闻残缺不全,使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大打折扣。本文针对某字的泛滥,分析了五W缺失的原因,并指出新闻舆论监督讲究五个W,是要让人读得明白,要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起到警示作用,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公共权力、遏制权力腐败的利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所谓媒体言论权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完成舆论监督所需权利体系的总称。舆论监督是媒体特别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与媒体行使监督权相伴,新闻侵权官司也大量出现,涉及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冲突的案例不断增多,有些公权力对舆论监督的干预和压制更使舆论监督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因此,如何协调和平衡好权力监督过程中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媒体行业面临的十分迫切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确定媒体言论权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新闻媒体是民主法治国家须臾不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曾被美国大法官斯特瓦特视为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共存的“第四权力”。尽管新闻舆论并不是一种国家公权力,但随着新闻媒体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司法在解决社会矛盾与纠纷、稳定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刘黔明 《新闻窗》2007,(4):111-112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社会上一切有悖于党纪国法的腐败案件和其他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人和事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权力制衡和反腐败斗争最重要的手段,这是因为贪污腐败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它从来就是一种在黑暗中进行的肮脏交易,最怕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而在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任重而道远。党和国家赋予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社会责任。对社会不良现象关注;对权力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的揭露;对政府工作建言献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必须承认"深喉"在公民舆论监督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利一种延伸。"深喉"与新闻记者;公民舆论监督权和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是一种特殊的监督模式。本文从法治新闻的角度,深度论证"深喉"的法律地位和"主权在民","以权利制约权力"分权制衡的法律关系;旨在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廉政建设,即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需要受到民众的监督,公民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