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秦汉手工业政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朝的手工业政策沿袭战国时期的传统 ,实行发展官府手工业、抑制私营手工业 (尤其是私营大手工业 ) ,鼓励家庭纺织业的政策 ;两汉时期 ,在官府手工业政策方面 ,前后虽稍有变化 ,但仍以发展官府手工业为主 ,而对私营手工业则采取了时抑时放、时禁时弛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为克服困难以恢复国民经济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大力推行调整工商业工作。共产党人认为 ,调整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营与私营、公营与公营、私营与私营、工业与商业、金融业与工商业、城市与乡村、各区域之间、各企业内部、出口与入口等方方面面的关系。重点是维持生产、救济失业 ,同时又要注重稳定金融、平抑物价。其原则是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五反”之前侧重点是纠正试图挤垮私营工商业的“左”倾错误思想 ,“五反”之后则侧重于强调对资本主义的限制。在国营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共产党主张对所接管的旧企业进行民主改革 ;管理体制上一些共产党领导人主张实行厂长负责制 ,毛泽东则强调集体领导 ;经营方面主张实行经济核算制 ,强调增产节约、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禁止棺葬。禁棺葬的原因,一是残酷的战争环境,一是木材的来源受到限制,而布衾绸缎既容易置办,也便于办理丧事,另外与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也有密切关系。禁棺葬的政策对太平天国统治区的宗法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私营商业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区域内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战争、地域限制、政府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主要有:门类多、规模小、专业性不强;与边区公营商业相比,私商在数量上占优势,但资本大小却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商业资本与土地关系密切;商业的战时化、作坊化等。  相似文献   

5.
一八五三年三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即改南京为天京。并在此定都,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此后,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朝政权南北对峙达十年之久。其间太平天国政权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商业政策和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太平天国的商业政策应如何评价,史学界褒贬不一。本文试图将太平天国的商业政策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同清朝政府的商业政策进行对比考察,以期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农民革命。太平天国曾制定了各种制度和政策。太平天国在制定推行它的军事政治制度时也针对当时泛滥充斥于中国社会的鸦片毒品制定了严厉的禁烟政策(太平天国称鸦片为洋烟,本文所说是指禁鸦片问题),并加以认真的执行。  相似文献   

7.
习俗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运演过程。近代习俗的变化也是如此,它作为一个整体,演变于近代社会的始终。下面我们先观顾一下近代习俗变化的大致情形。首先看19世纪下半叶(大致从太平天国时期到戊戌变法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状况。太平天国时期,就在“天国”诏谕中出现了禁烟、禁酒、禁赌、禁缠足、禁纳妾、禁溺  相似文献   

8.
1950年春,江苏私营工商业陷入困境:工厂停工、减产;商品滞销,市场萧条;工人失业,劳资关系紧张。根据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江苏各地制定并执行了扶持工商业的政策,合理调整工商业,着重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即通过扩大对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与产品收购、调整公私商业的经营范围、调整商业价格、扩大对私营企业的贷款、减少税种与降低税率等措施,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恢复了正常的生产与经营,促进了江苏经济状况的迅速好转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边工我公营商业的发展以皖南事迹为分界线。在后一阶段中,由于党和边区政府倡导以工商业为主要经营方向,并从政策和财政上给予支持,使得公营商业很快控制了边区内外市场,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边区公营商业分为政府经营和机关经营两大类,从光华商店的经营组织可以看出,前一类商业接受政府领导并主要承担了保障供给、调节市场的职现,其组织经营相对比较规范有序;后一类商业由机关、部队、学校经营走向联合会经营,其经营管理则相对松散。边区公营商业的主导作用在大部分时间内是保证政府机关的物资供给,同是对稳定边区的物价、金融及促进贸易繁荣有重大作用。公营商业存在诸多问题,有明显不成熟的特征,主要原因是经营指导思想不正、经营能力不强,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工业私营经济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为发展边区经济,摆脱战时经济困境,晋察冀边区政府注重发展私营经济,并在资金、税收、技术方面对私营工业予以扶持。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在工业布局上,多集中于投资少、收效快的手工业、家庭副业方面;2、私营经济与公营经济通过多种集资与经营方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3.实施劳资两利的政策。边区私营经济运作及其与公营经济的相互融合为当今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时期的周庄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庄镇以陶煦家族为核心,组织团练与太平天国对抗,又由费秀元出面,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实行骑墙的“两边办”,两面三刀,纵横捭阖,但其根本立场始终是站在清朝政府一边的。周庄有关人员对太平天国进行颠覆活动,充当清军的乡导,为清军办理后勤,给太平天国造成重大损失。可以说,陶煦之类地方势力的存在,是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立独尊上帝的局面,太平天国严禁偶像崇拜,并由此掀起了一场狂飙式的毁灭偶像运动,在起义立国初期,太平军一直处于流动作战的状态,因而毁灭偶像的声势不大,波及范围有限,建都天京和进军苏杭后,该运动相继形成了两个高潮,洪仁Gan、李秀成对该激进政策稍有意见分歧,主张对庙宇寺观禁而不毁,但无力左右局面。因此,该政策便与太平天国的兴亡相始终,成为太平天国对待偶像崇拜的一个主导政策,然而,此举并不具有破除迷信,排斥一切神灵的意义,其实质依旧在造神,区别仅在于以一神替代了众神,尽管它在初期极大地改变了太平军的精神面貌,但其所孕育的宗教激情最终仅是泡沫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该政策既有悖国情民心,同时又过于简单粗暴,所以民间始终没有心悦诚服地接受上帝信仰。相反,却在心理上拉大了与太平天国政权之间的距离,此外,该政策带有很强的盲目破坏性,致使江南为主体的宗教建筑和名胜古迹蒙受了一场空前浩劫。  相似文献   

13.
《妇女与太平天国社会》一书,以太平天国是否实行男女平等政策,有没有形成妇女解放运动为研究主旨,对洪秀全的妇女思想、太平天国妇女的精神风貌,以及太平天国妇女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活动,作了翔实具体的考察,系统、全面地叙析了妇女的历史命运,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太平天国妇女与社会的研究专著。该书在谋篇布局上,采取纵横结合的分析框架,比较好地适合论旨要求;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历史学和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方法,对太平天国妇女作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使全书在整体上显得丰满而有深度。资料丰富,评论客观公允。不失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部好书。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研究中关于妇女政策的性质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不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近年来后者占了上风,而且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太平天国的女子教育较清末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的局限性证明它不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妇女参军作战和从事军事防御工作,展现了太平女军的风采,为太平天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女军建制全,规模大,数量多,为世罕见。从女军的来源,参军的原因看,太平天国主张妇女参军作战,还只是战争条件下的一种客观需要;是为了解决广大妇女、儿童随军的需要;是太平天国“别男行女行”政策的必然结果;是解决太平军兵力少,不够用的需要;是广西客家妇女尚武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和反映;广大妇女还只是作为“宗教战士”参军作战,根本谈不上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对上帝形象的创造与基督教上帝纯灵说有着天壤之别。太平天国创造的上帝具有人类的相貌和性格,是人格化的神灵。太平天国领导人心中的上帝形象,是来源于洪秀全的异梦、受到《劝世良言》的启示并融入了民间宗教的成分再加上他们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复合体。太平天国依靠上帝的形象动员民众、加强管理、调适领导集团内部的关系,无疑有助于太平天国的发展。同时,太平天国领导人也凭藉上帝的权威来谋求自己的利益,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天历》的阳历部分不是来自西方,而仍是中国传统历法。但西历对《天历》的制定有重要影响:如西历的简单、易记促使太平天国采用纯阳历,《天历》的礼拜之期与西历密切相关,西历所用的纪年体系对《天历》采用太平天国国号纪年有重要影响,《天历》之所以采取纯阳历的形式有其意识形态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论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天国政权不能笼统地定为“农民政权”或“封建政权”。1853年定都南京前,太平天国颁布了反映农民阶级愿望的纲领性文件,并把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作为惟一的斗争目标,此时它属于农民政权。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将对清的矛头转向内部,为巩固与争夺最高领导权而相互残杀,个人与宗族利益至上,它转变为洪秀全家族的封建政权。  相似文献   

19.
奠都天京后,为了对社会秩序进行有效的管理,太平天国制定颁布了系统的治安政策,涉及巡查制度、凭证制度、口令制度、关卡和密探。这些政策在天京城中得到有效执行,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得以完善。有关举措为太平天国度过政治、军事难关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与传统文化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运动虽受到西方化的影响,但它仍承袭了中国古代历次农民战争的“奉天承运”、“改朝换代”、“太平救世”的变革思想模式。它固然对传统儒学和孔子进行了冲击,但实际上它又极力使“儒为己用”,援引孔孟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学思想,为自己的教义宣传、政策宣传和专制主义说教服务。在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下出现了以湘军主帅曾国藩为精神领袖的反太平天国思想的联合阵线。随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传统化的外显的应时功能被作了调整。传统化的逆反作用是清朝战败太平天国的化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