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观课观什么     
我们想纠正“听课”这一说法,而改用“观课”或“看课“一词”。因为听可以不包含观,而观却包含听。今天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我们的听党,仅仅听教师或者学生说话,而是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有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的构造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听课这个老问题。把“听课”改为“观课”,仅仅是一个字的改动.我却认为绝不是文字游戏,正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观课”的目的——通过这个学习平台,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因为听不可以包含观,而溺却包含听,所以我赞同把“听课”改为“观课”。我们在教室里听课,不仅要看到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且要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细节。也就是说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了我们的听觉,仅仅是听教师或学生说话,而且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  相似文献   

3.
观课评课是教学常规工作内容,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之一。当前,我们观课评课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行为,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笔者以为,应从学生的视角去观课评课,才能回到教研活动的本源,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打磨《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例中,群组先后运用不同观课工具进行了两次观课.第一次观课,使用以往的观课工具.第二次观课,观看视频录像,运用我们开发的“以学定点学教合一”观课工具.从两次观课的对比分析中,可以清楚看到,运用“以学定点学教合一”观课工具,有利于保障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一、教学效果观察点对比分析“教学效果”观察点,第一次由高凤丽老师负责观察.教师设计了“课后检测题”,利用“后测统计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评课议课是基层学校经常组织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观课议课,可以进行有效反思,开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育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培训教师的过程中,很多观课议课活动都不尽人意。一、区别两个概念1、"听课"与"观课"。从传统意义上讲,两者是一回事。但也有区别:感观上看,听课用的是耳,观课用的是眼;效果上看,听时可以不用眼,而观  相似文献   

6.
一、观课议课产生的背景 以往的研讨课活动,听课教师就是一支笔、一个本步入课堂,把听评课当成任务,听课者不是用心地观察和思考,而是为了完成规定数量的听课记录.一谈到评课,很多教师总觉得这应是专家和教研人员的事情,离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远.必须要评课时,教师惯用"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等话语点评.而上课者也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怎样解决听评课过程中的这些问题,经过思考,我尝试通过观课议课扭转这种局面.下面谈谈我对"观课议课"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观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不过,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范畴,包括以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观课和作为考评手段的观课。而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又称同事  相似文献   

8.
观课是教师的一门基本功,是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路径。观课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遗憾的是,尽管当下学校的观课活动如火如荼,但是效果并不好,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教师的观课态度和观课方法不当有关。笔者以为,教师有效观课要做到“三心二意”,就是精心、用心、重心,以及培养两种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观课活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学校同事互助观课活动是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互助观课的目的随观课者而定 ,观课的中心内容随观课目的而定。观课前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进而确定出观课重点。在观课策略方面 ,一些观课内容可由观课教师和被观课教师共同商定 ,观课期间应围绕中心做好观课记录 ,观课后讨论要针对课题和学生而不是被观课教师 ,最后结论应由观课双方共同完成而不是由观课者单方来作。学校应积极创造有利于观课活动开展的氛围 ,建设良好的观课文化。  相似文献   

10.
苏娟 《四川教育》2007,(9):40-40
参加了这次在我校举行的观课议课现场,我从中感悟到了这种新型的教研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新”。它一改过去我们只用耳朵听、对课堂现象进行简单的是非评判、执教者被动接受来自听课老师的种种优缺点定位的状况,注重对课的全过程研究,而不仅仅注重结果——课上得怎么样,理念新不新。二是“实”。  相似文献   

11.
观课是教师的一门基本功,是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路径。观课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遗憾的是,尽管当下学校的观课活动如火如荼,但是效果并不好,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教师的观课态度和观课方法不当有关。笔者以为,教师有效观课要做到“三心二意”,就是精心、用心、重心,以及培养两种意识。一、准备要精心笔者注意到一种现象:上课铃声响了,老师才抓  相似文献   

12.
陈继伟 《教书育人》2008,(10):34-35
"观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不过.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范畴,包括以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观课和作为考评手段的观课.而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又称同事互助观课,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不含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和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  相似文献   

13.
《课程·教材·教法》第1期“教师教育校本培训与同事互助观课浅论”中,作者邵光华、董涛在文中提出了“学校要为同事互助观课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的观点。他们认为,学校首先要清除教师的观课心理压力。校长除了应表明支持同事互助观课活动外,一般不要再以校长的身份去参与观课,免除教师有被领导监视的感觉,减轻授课教师的压力。作为考核机制的观课要照常进行,以免教师顾虑,误以为同事互助观课代替了考核观课,其目的免不了要照顾考核的需要。观课活动中尽量少录像,少用观察量表,以减轻授课教师的心理压力。提倡观课教师与授课教师共同备课,…  相似文献   

14.
齐光荣 《教师》2013,(1):119-119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绝句.现实生活中与此殊途同归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象比比皆是。如当前在教育战线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举行的观课议课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更使当局者“迷”上加“迷”。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使当局者“清”,使广大教师畅所欲言,使观课议课起到真正的作用.必须从目前的观课议课的阴影中走出。  相似文献   

15.
教研组活动始终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载体,离不开教师观课、议课这两个重要的环节。可以这样说:教师对观课议课的认识,决定了教研组研究的态度;教师观课议课的能力,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效度。思考之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从字面上来比较,听课重在听,侧重于听觉器官的感受。听课,强调的是对课堂上  相似文献   

16.
李晓梅 《江西教育》2014,(12):32-32
很多教师可能有这样一种体会——听了一些优质课,自己知道这节课很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却说不出个“道道”,交流时,往往只能说些空话、套话。结果往往是听课时心潮澎湃,听课后“涛声依旧”。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可能有所欠缺外,更多的原因是,没有做好品课准备。其实,品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因此,品课时,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品课观,做到“以学论教”,把握品课重点,提升品课智慧。  相似文献   

17.
自笔者2006年首倡观课议课以来,观课议课已经引起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和实践热情,本文重点介绍观课的重点和议课的话语,希望对一线教师的实践有所帮助。一、观课的重点(一)以学生学习活动为观察对象一般来说,教学的路线是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观课议课致力于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向"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8.
观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培训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们的重视,“同事互助观课”是校本培训的一种基本形式。观课有助于培养教师实际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鼓励教师提升自己的经验,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有效解决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行为。为提高观课质量和效果,要对教师在观课的态度、目的、内容和观后的讨论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要注意消除观课教师的心理压力,适当引进专业指导。学校应该注意观课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观课和议课的作用是促进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和互帮互进。要想议好课,先必须会观课。如何观课呢?为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教师从课堂中获得全面、准确信息的能力,教师就必须掌握恰当的观课方法。观课是获取课堂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研究的必备技能。为解决教师如何观课的问题,本文从"备课""教师""学生""效果"四个维度对观课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形成了科学性兼实用性的"四维观课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在听评课时都追求面面俱到,从导入到结束各个教学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这种听评课方式看似全面,但重点不突出,往往如蜻蜓点水,不管是对开课教师还是对听课教师都帮助不大.主题式观课议课一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次观课议课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使研究更有深度.为了让一线教师了解观课议课的内涵,提高课堂研究能力,本文着重就观课议课的含义、操作程序以及相关要求等方面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