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写新闻     
王蒙最近撰文说:“我对语文教育持批评态度,我的小孙子写了篇作文,说自家的猫每天晚上自己出去,早上回来,是个‘独行侠’,被老师划了X,比喻不当。依我的经验,猫确实不喜欢集体活动,说它是‘独行侠’似无不可。还有,小孙子说我不会做他们的语文题,我不信,可是真拿过来一看,确实傻了眼,这是道选择题,要求选出与‘窗外有棵杨树’意思最接近的一句话,给出的三个选择是:一棵杨树长在窗外;窗外有一棵树,是杨树;从窗内看出去有棵杨树。我觉得都差不多,确实不会做了。教改后,我的一篇微型小说《羊拐》被选入某地的教材,内容是当年我在新疆时,三五岁…  相似文献   

2.
再过两天就要开家长会了,女儿神秘地对我说:“爸爸,老师让我们每人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写信时,有许多同学都是边哭边写的。”我问:“那你哭了吗?”女儿说:“当然我也哭了!”看着出落得亭亭玉立、平时总是无忧无虑的女儿,我真想不出写什么样的信,能让女儿流泪。就问女儿都写了些什么,女儿调皮地笑笑说:“暂时保密!”女儿越是保密,我的好奇心就越强,越想知道女儿都写了些什么。于是开家长会那天,我早早就来到学校。找到女儿的座位,只见那封信就放在女儿的作业本上,非常醒目,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我很喜欢写文章,…  相似文献   

3.
一位“北漂”朋友,从南方来京闯荡10多年。由于“天生我才”,他混得算不错:收入“中产”了,房子车子都有了,他似乎不该有太多苦恼。他的苦恼我知道。他属于所谓“绿卡”族,拥有在京“居住工作”权,但没有北京户口。户口对他夫妻其实也无所谓,但对14岁的女儿可就有所谓了。虽然从小学到初二,都没遇到什么麻烦,但女儿今后的教育,却越来越令他烦心。在北京上高中,找找关系问题也不大,但高中之后呢?女儿不是“北京人”,按规定只能回原籍高考。然而,一直在北京上学,连教材都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北京升学竞争不像原籍那么激烈,相对而言没有“魔鬼训…  相似文献   

4.
随笔两则     
“石子换糖果”的启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把某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有一天,他想出一个坏主意,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换”糖,杂货铺主人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换”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生。”这位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王蒙曾说:“写小说要有小说家的眼光……写小说还要有小说家的触觉。有了小说家的触觉,就会常常被触发,被触动,觉得非提起笔来写点什么不可。”撰写教学文稿也是如此。在听课、参加座谈会、听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女儿思萌从小喜欢读书。小学二年级开始做“看图写话” 的时候,女儿的想象力已经开始超越画面,发挥得合情合理。 我们用电脑把她的作文打印出来,女儿竟然激动得跺着脚说:“我的作文也能变成铅字呀!实在是太好了。”从那以后,她 写什么,我们都给她打印出来,慢慢地,档案袋里属于她的“作品”越来越厚,女儿也因此受到了鼓励,写得更带劲了。 她常把自己关在屋里,写《白鹭的悲剧》写得自己泪流满面; 写《和平鸽在流泪》(美英轰炸巴格达后)让人痛彻肺腑…… 一篇篇美妙的文章从她小小的心灵里流淌出来。 升入初中,世界在女儿面前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8.
暑假到了,我家的信箱里又塞满了写作、绘画、书法等各种培训班的招生广告。我征求女儿的意见,这个暑假去学啥,她不乐意地噘起小嘴说:“放假了也不让人好好玩。”老公问她:“送你回乡下奶奶家玩个痛快,好不好?”女儿欢呼雀跃:“好耶!爸爸伟大。”我有些迟疑:“谁不是趁假期送孩子‘充电’——琴棋书画无所不学,你把她下放到农村学插秧啊?”老公说:“农村是城市孩子最好的第二课堂,女儿一定要补上这一课。”就这样,女儿被送回了200千米外的乡下。我回来后隐隐不安,担心在我们庇护下娇生惯养的女儿能否适应农村的生活。老公说:“我像她这么大时…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们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石子,把糖“卖”给了他。回忆起这件事,苏霍姆林斯基感慨说:“这个老板的善良和对儿童的  相似文献   

10.
王蒙的短篇小说《风筝飘带》在今年第五期《北京文艺》发表后,引起了不同意见的讨论。《北京日报》八月七日发表的章仲锷《广阔天地任飞翔》的文章说,对于王蒙的探索“我是赞赏派。我想,即使他的试验是个‘寒伧’的‘屁股帘儿’也应该允许它在广阔文学天地里试飞一下吧”。谈到作品的内容时,作者说:“这篇小说既有情节,也有人物,而且素素和佳原这两个青年人还写得挺有性格挺可爱。他们是带着时代的烙印,不为世俗的因袭羁绊所困扰,大胆地追求自  相似文献   

11.
王蒙是我国新时期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在新疆的生活经历,使他实现了人生的一个重大拐点,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他的文艺观,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帮助他形成健康、成熟、开朗、宽容的人生观,从而影响了新时期以来王蒙文学创作的总貌,为作家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而奠定了雄厚的思想、艺术和生活基础。但是,王蒙与新疆之间其实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新疆既有大恩于王蒙,王蒙也有力地馈赠回报了新疆。王蒙对新疆文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即王蒙对新疆文学界的精神引领意义、王蒙新疆题材文学作品的经典意义、王蒙深入新疆底层生活的表率意义、王蒙吸收融汇多元文化的启示意义以及王蒙传播新疆文化的桥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没关系     
Hurryingmy11-yearolddaughtertoschool,Imadealeftturnataredlightwhenitwasprohibited.“Uh-oh,”Isaid,realizingmymistake.“Ijustmakeanillegalturn.”“Iguessit'sallright.”mydaughterreplied,“Thepolicecarbehindusdidthesamething.”没关系我赶着开车将11岁的女儿送到学校去,在红灯处左拐了,而那是不允许的。“啊噢,”意识到犯了错误,我说,“我刚才拐弯是违章的。”“我想那没关系的,”女儿回答说,“我们后面的警车也同样拐了弯。”没关系@小非…  相似文献   

13.
小猕猴传奇     
第三回:智斗黄鼠狼鸭妈妈气喘吁吁地拿着一张纸条,对小猕猴说:“我大儿子丢了,这纸条上说,是你给烧着吃了!”“我吃烤鸭?”小猕猴反驳道。正说着,兔妈妈也喘着气跑来了,大声对小猕猴说:“我小女儿不见了,这纸条上写着是你给烤着吃了!”“怎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育(上)》2011,(5):158-159
王蒙新疆题材作品集《你好,新疆》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举行的首发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称王蒙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亲密朋友”。他说,我跟王蒙同志是老朋友,  相似文献   

15.
梵学者是古印度著名的预言家 ,相传他能占卜吉凶 ,预知未来 ,深得当地人民的尊敬 .然而就是这样“伟大”的预言家 ,却有一次被他自己的女儿好好的愚弄了一把 .有一次 ,他的女儿在纸上写了一件事 (一句话 ) ,然后让她的父亲预言这件事在下午三点钟前是否会发生 ,并根据这件事的发生与否 ,进而在一张卡片上写上“是”或“不” .然而梵学者看完他的女儿在纸上写的话后 ,却限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发现自己被女生彻底地愚弄了 .因为他的女儿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在下午三点钟之前 ,你将写一个‘不’字在卡片上 .”所以无论他在卡片上写“…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村的小学教书。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被学生轰下台,灰头土脸回了家。母亲为她擦眼泪,安慰她说:“满肚子的东,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也许有更合适事情等着你去做。”后来,她出外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手太慢。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经干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女儿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了。然而,每次女儿失败回的时候,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抱怨的话。30多岁的时候,女儿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  相似文献   

17.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主人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生。” 这位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  相似文献   

18.
那一刻我被彻底感动了女儿捧在手上的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布袋而是一颗心一个普通的星期天早上不n我不问妈 妈,你 告诉我嘛 J哥哥。jJIt!IIMwt\MMMMWJt/peLatwe-t”kwq里面有几张小纸条,大概就是她说的签吧`在女儿的敦促不,\我又抽了一张 甘你会永远年轻美丽。·口。心色’仓/”丁 缀瞩瞩回瞩回问回瞩我觉得有什哪-圃鲫硼⑤履趟这张签上是谱祥写圃鲨塞翘酸谬囫厂 蹬攒女儿的“算命”袋$光影工作室  相似文献   

19.
千里寻师     
我是一名六年级学生,我喜欢看作文,也喜欢写作文。但是老写不好。为此,妈妈四处奔走,为我寻找老师,这一找就是4年。今年妈妈在北京认识了一位好心的阿姨——白小木子的妈妈。在一次谈话中说到白小木子写的作文非常好,妈妈一听就问:“怎么培养的孩子呀?”阿姨说:“因为找了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妈妈说:“能不能给我女儿也介绍一下。”阿姨说:“这个老师学生很多,年纪又大,身体又不好,可能比较困难。”妈妈说:“那就试试吧!”阿姨就陪着妈妈来到了范老师家,把我的情况介绍给老师,老师也为我们千里迢迢,跑至北京寻师的诚意感动了,说:  相似文献   

20.
女儿参加百米长卷书画展,要写“红旗幼儿园”这几个字。我在一张白纸上写了这五个字,然后对女儿说:“你看着这几个字一个个地练,等会儿写给妈妈看。”我忙完了事回到女儿身边,满以为平时聪明伶俐的女儿肯定早已会写了,没想到女儿竟一个字也没写。我只好让她再照样写,不一会儿,女儿的“作品”完成了,我一看,没一个字写对的。我耐心地教女儿如何写这几个字,可她总是不按我教的笔顺书写,而且老把“纟”写错,不是起笔错了,就是多了一笔,看来这个横不像横竖不像竖的“纟”,对女儿来说很有点“纠缠不清”。后来我灵机一动,换了一种方法,我把笔划用带节奏的词来表达,把“纟”念成“起钩起钩,嚓”,把“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