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性对自我的书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个人化写作潮流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作为"女性私人化写作的代表"的陈染,她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带有作者自身经历的某些印痕,可以说,陈染是用其笔下的人物来代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文章以陈染的小说创作为例,探讨其小说中,作家创作与个人经验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总结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特色和局限。  相似文献   

2.
陈染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从自己的生活和内心出发,写出了新时代中一类女性的生存状态.在对陈染小说的评述中,众多的评论家强调的是陈染的私人写作(个人写作),而本文则从陈染的小说出发,对陈染笔下众多女性形象的精神世界进行分析,找出了几个共同点,以便更深刻地认识陈染,把握陈染.  相似文献   

3.
殷波 《现代语文》2008,(2):87-88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写作群,本文以陈染小说为例,关注90年代后女性写作的整体特征,尤其注意到陈染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自觉的女性立场.  相似文献   

4.
将陈染的小说创作历程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加以把握,从嬗变的角度来考察陈染创作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征,并由此反思女性"个人化"写作在当代多元化格局的文坛下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图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构本土女性写作的理论根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染执着于心目中的女性经验,从一位小说家的写作要求出发,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毫不避讳女性主义所反对的作为"他者"形象呈现的种种女性经验。她以成熟的女性作家之笔,凭借自己独特的文学艺术才情,在作品中饱含情感地独自诉说着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情感的渴求,行走在一条远离中心的女性私人化写作道路上。这种重在表达纯粹私人化的生活体验,个体的边缘性的经验在文本中被强化到了一个突出甚至极端的地位,这一切使陈染的小说带有浓郁的女性经验密码特点。  相似文献   

6.
《私人生活》中陈染的个人化写作倾向让整部小说带有了浓厚的自传性色彩,文本中渗透着琐碎细腻的女性心理。对小说中的女性心理分析有助于探讨个人化写作蕴含真实而丰富的女性微观心理世界,是尝试融合小说文本的逼真性和文学性的新兴创作方式,对当下语境中小说的创作和消费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陈染是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私人生活>体现出明显的女性主义特征,本文旨在分析此小说的特色所在.从内容方面,它表现了女性意识的成长过程,既有对性的欲望化追求又有对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颠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陈染以先锋姿态创作出《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等作品,其内容被一些批评家认为具有"个人化"、"私人化"性质,其写作被称为"女主主义写作",作品被认作是"私小说"。在陈染及其代表作《私人生活》面临经典化的当下,不同的当代文学史对于陈染及其创作的命名并未取得一致,但其创作的"私人"性质基本上得到了确认。论文试图以90年代对陈染及当时与其写作具有相似性的林白等人创作的评论为出发点,从"私人性"的获得、"私人化"产生的异议、"个人化"的消解与"私人化"仿制等方面来探讨批评家们在90年代对于陈染等写作的不同定位及在市场化环境下"私人"性质的建立与消解。  相似文献   

9.
女性在父权制中的缺席和缄默,导致女性情谊的历史性空缺。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中国文坛,女性主义写作高潮迭起,女作家们冲破了男权中心话语的压制,勇敢地正面抒写了确定存在的女性情谊。全文通过对陈染小说所蕴涵的女性情谊的论述,高度肯定了陈染为突破男权中心话语和建构女性话语所作出的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与其说孤独是陈染的写作方式、写作内容,不如说是她有意选择的生活方式,而文本中所透露出的女性意识则是陈染逃避公众话语的手段。本文试图以陈染小说为解读对象.展示她所选择的孤独历程及这种选择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1.
“神秘”是陈染创作的主要特点之一,无论是其小说中对奇幻体故事中“异域色彩”营造中对“陌生感”的追求,还是,其在小说中对“未知”的全面展示,深味命运的不可知,和身在其中渺小的人类的精神关怀,以及她笔下的神秘女人以及女人讲述的神秘中,以“女性”更敏感的心灵触探这个世界的冲突中的精神困境,陈染都是在“神秘”的营造中完成了她的独语.  相似文献   

12.
孤独与逃离: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她以边缘人的低调自觉远离中心,执着地探索作为弱势人群的生存地位.通读陈染文本,可以发现“孤独”是贯穿其作品的核心因素之一.孤独,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是她寻找精神家园的艰难旅程的尘埃落定的诗性表达,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陈染对人生哲学意义的思考和顿悟.陈染的“孤独”意识对我们审视存在、质询自我,具有形而上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文学同绘画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文学家从绘画艺术中寻找灵感、寄托志向也并非创举。女作家陈染的散文、随笔及小说中有大量关于画家梵高的论述,甚至形成陈染的梵高情结,这些论述传达出作家试图超越性别写作的定见、追求艺术理想的愿景,这正是为以往研究者所忽视的。以此为突破点,通过对陈染散文、随笔及小说中关于梵高的论述进行文本细读,重新认识陈染的艺术追求和审视她的文学创作,展现陈染精神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陈染小说就以鲜明的经验化、个人化女性特征独步文坛,亦或是她独特的写作方式所标榜的卓异性别姿态,令她始终成为女性文学批评与研究的热点。对陈染的评论开始于1988年,90年代对她的研究达到高潮,1993年和1996年先后有两次大型的陈染创作研讨会,使之获得来自学院派评论家的充分嘉许与肯定。但进入21世纪,当女性文学从绚烂归于平淡,陈染个人的创作量也跟着锐减,相关评论与研究有所降温,虽时有亮点总体上却缺乏创见,难见力作。在陈染创作上正蕴育新的爆发点的可能性下,陈染研究也在蓄势待发寻找新的突围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死亡意识是贯穿陈染作品的一条主线,与陈染表现女性的自主意识相比,死亡意识是贯穿于创作中更为久远并长期存在的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陈染对死亡问题的描写和思考入手,力图对陈染死亡意识作勾勒式的描述和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6.
李翠雯 《南平师专学报》2010,29(4):51-53,57
《嘴唇里的阳光》是陈染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先锋作家及女性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她的作品既有先锋性又有女性特质,在《嘴唇里的阳光》中这种双重特质体现于其特别而又新颖的叙事技巧之中,因此就有必要通过叙事结构的互文性、叙事视角的内化及叙事的诗意性三个特别的叙事技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孤独一直是陈染着意表达的主题之一,但她笔下的孤独主题不是心绪的直白宣泄或纯粹形而下的阐发,而是她内在想象和形而上思考的结合。陈染在创作中深刻地感受孤独,品尝忧伤,并将孤独提升至人生哲学的层面,把忧伤升华为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陈染作为女性作家有着清醒的女性主义意识,她的写作是一种女性写作。为使女性同样浮出历史地表,她揭开了每一个女主人公的面具,展示了自身的抗争史,而这种抗争的女性经验正是来自子集体无意识中健康的女性意识与现存中病态的被扭曲的女性意识所产生的矛盾。由于男权化秩序的统治地位,她只能采用象征手法来消解男性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9.
黄粱梦诗歌美学是研究邯郸黄粱梦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黄粱梦诗歌旷达美学特质的研究首先论述了旷达这一美学范畴内在的独特品质,进而从深层次解析了黄粱梦诗歌表现出的人生彻悟美、梦的形态、精神超越和现实态度,第一次提出了黄粱梦诗人群的概念,对黄粱梦诗人群中王安石、范成大、王世贞的代表作品进行了深入探索,推测了作品的创作年代,分析了诗人们在面对人生中重大事件、失败、痛苦时的情感态度,指出了作品中的美学特质与作者人生经历、人生态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