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明公所是居留在上海的宁波人[1]的同乡会组织,也叫宁波会馆(NingpoPagoda入它始创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位于当时的上海县城北门外H十五保四图,其地最初仅用于停放和埋葬在上海去世的宁波籍人士的棺枢。嘉庆八年(1802年)建起祭扫关帝的建筑,公所初具规模,始命名为“四明公所”。”‘此后随着在沪宁波人的增多,公所建筑规模日趋扩大.功能也扩展到兴办教育、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并在宁波开设分所。上海开埠以后,四明公所所在地被划入法租界,因土地所有权和棺枢的寄放等问题,四明公所与法租界公查局曾于同治十三年(18…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四明公所血案档案史料选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9年),宁波人在沪的同乡会馆“四明公所”被划入法租界。由于公所素不纳捐税,其地法租界当局觊觎已久,又因为公所之地用作停放和埋葬棺柜,法国人早想将坟地移出。同治十三年(874年)法公董局商议在四明公所坟地之上开筑宁波路和西贡路,要求公所迁#坟民四明公所董事据理力争,建议改道另筑,并愿意支付一切费用,同时还呼吁上海道和上海知县及法驻沪领事出面协调。但公董局态度强硬,以致引起在沪宁波人的强烈不满。三月十八日(公历5月3日)华人在法租界的抗议活动遭来法英美等国士兵的镇压,死伤多人,酿成血案…  相似文献   

3.
一 所谓“四明”,乃宁波别称。历史上的宁波府治内,有会稽山兀然而立,其主峰之上,四穴昭然,形同窗户,透阳通明,故日“四明”。四明公所为宁波籍人士在沪建立的同乡会馆。清嘉庆二年(1797年),旅沪宁波人以每人每日捐款一文的方式,积累下一笔资金,  相似文献   

4.
6月8-9日,由上海市政协南市区委员会、上海市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和上海市宁波协会(上海市宁波同乡联谊会)联合发起的"纪念四明公所建所200周年暨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相似文献   

5.
赖京闻 《档案天地》2013,(5):41-42,57
宁波在上海的同乡会馆称着四明公所,它见证了宁波人反对帝国主义在上海扩张的历史的变迁,也是弘扬民族正气的一个缩影。四明公所是由旅沪宁波籍人士在1797年建成的、带有慈善性质的同乡会馆。其规模之大,势力之强,不仅是当时上海各同乡会馆中的翘楚,而且还是近代宁波帮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扩张,并  相似文献   

6.
1 874年和1898年发生的两次四明公所事件在上海近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事件的发生缘于法租界公董局欲强占宁波同乡组织四明公所土地,并在该地块之上开筑道路.  相似文献   

7.
宁波在上海的同乡会馆称“四明公所”,是由旅沪宁波籍人士在1797年建成带有慈善性质的同乡会馆.其规模之大,势力之强,不仅是当时上海各同乡会馆中的翘楚,而且还是近代宁波帮团结一致反对列强扩张,并取得最后胜利的纪念地. “公所体裁已全部具备”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拥有众多优良的港湾,早在秦代,商贸活动就已相当活跃.到了唐宋元三朝,宁波港更是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每天,来自各国的商船带着异域特产从远方驶来,而那些装满瓷器、茶叶和丝绸的大船,正鼓起风帆整装待发.  相似文献   

8.
开放城市的报纸如何紧紧跟上开放的步伐?如何更好地为加快开放服务?这是国务院1984年批准宁波市进一步对外开放以来,宁波日报面临的新形势,也是编辑部经常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宁波在对外开放中除了有宁波港的优势外,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宁波人”的优势。宁波自古以来就是个内外通商的口岸,一个多世纪以来,善于经营的宁波人的足迹踏遍全国和世界各地,素有“无宁不成市”之说,“阿拉宁波”的乡音四处可闻。19世纪中叶形成的“宁波帮”,发端于上海,又经过移居海外的两次高潮,使数十万之众的宁波人及其后裔分布在世界上55个国家和地区,单上海的“宁波帮”就有100万以上。宁波进一步开放不久,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他并且亲自委派了一个“宁波帮”人士、经贸部顾问卢绪章来宁波帮助搞对外开放工作。随着宁波大规模开发建设号角的吹响,怎样充分发挥“宁波帮”的优势,是市委、市政府抓开放工作的一个重点,而想方设法在宣传发动“宁波帮”方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则成为报纸为开放服务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近代宁波人从上海开始到宁波本土的一系列早期自办报刊活动,分析了近代宁波早期自办报刊活动所体现出的宁波近代化的特点,指出宁波人早期的自办报刊活动是宁波自觉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档案与史学》2002,(6):14-18
四明银行正式成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十六日(1908年9月11日),系在沪宁波人出资兴办的私营商业银行,总行设于上海。初名四明商业银行(The Ningpo Commercial Bank,Ltd.),后改名四明商业储蓄银行(The Ningpo Commercial & Savings Bank,Ltd.),简称四明银行。该行于1936年被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加入官股,遂成为官商合办银行,与中国通商、中国国货、中国实业等另三家官商合办银行并称为“小四行”。该行历史悠久,经受晚清民国时期种种考验而屹立不倒,上海解放后,被人民政府接收,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并入上海金融业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在华资商业银行中,该行的经营业绩实属平平,与南三行、北四行相比较,有一定差距,但其经营有自身特色,即注重地缘因素,以在沪宁波人及其开办的工商实业为主要的金融服务对象,同时十分重视房地产投资。因此,该行之发展历程,颇有值得考察探究之价值。本期公布的四明银行行史资料,系选自四明银行档案全宗Q279-1-119号案卷,选编者何品。  相似文献   

11.
东西南北     
宁波市10月10日,《宁波人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图片展》在宁波市档案馆隆重开展。展览分宁波帮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宁波的知识分子、辛亥光复中的宁波其他人物、宁波辛亥光复始末等四个部分。(甘厚龙)  相似文献   

12.
2000年4月,我在台北作学术访问研究,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看到一批与上海史有关的档案,包括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的档案,关于日本在上海谋求建立专管租界的档案,四明公所的档案,关于苏报案交涉经过以及关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西书影响的档案.  相似文献   

13.
近代宁波帮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才能称雄中国工商界达半个多世纪,为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诚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言:“宁波人家以善于经商闻,且具坚强之魄力。……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周可首屈一指者也。”①本文试就近代宁波帮的活动地域、近代宁波帮形成的历史因素及其贡献诸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概述,以期丰富对近代宁波帮问题的研究。(-)宁波人经商历史相当悠久.明末清初.宁波商人在全国许多地方已初露头角。据《郧县志》记载:该府“生齿目繁,地之所产不给子用,四出营生,商旅遍千天下,如杭州、绍…  相似文献   

14.
相关链接:马莉莉,1949年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1961年进杨浦区戏曲学馆沪剧班,毕业后入爱华沪剧团,后转入上海沪剧团(今上海沪剧院)担任主要演员,曾先后荣获上海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主角奖、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等奖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被文化部任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曾任上海沪剧院副院长、市文联委员、市政协委员,现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5,(9):6-7
(1)应唯鲁(沈鞠如),女,浙江宁波人,共产党员。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底,从延安来到晋察冀地区,任报社和通讯社记者。1940年10月赴平面涞水工作,在同年冬季反“扫荡”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2岁。  相似文献   

16.
何镇飚 《新闻界》2005,(4):63-64
什么是宁波20年最具影响的新闻事件?谁是宁波20年最具影响的新闻人物?由宁波电视台、宁波广播电视周报、宁波晚报、中国宁波网联合举办的“宁波20年最具影响的十大新闻事件和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是对宁波1984年被列为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后,20年巨变的一次梳理,是对20年历史的一次浓缩,也是对宁波人时代精神的一次提炼.……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政研究会”于 194 1年 6月 1日由在沪日本人创建。当时上海公共租界主要控制在英美人手中 ,被上海日本人称作“敌性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限制了在沪日本人的扩张 ,故在沪日本人经日本外交当局折冲 ,194 1年 4月 ,先成立工部局临时董事会 ,日方董事冈本一策于 5月任副总董 (Vice- chairman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上海市政研究会成立时 ,冈本一策任会长。冈本一策 (Okamoto Issaku) ,原籍大分县大野郡三重町。 1889年 8月生。 190 8年 3月锦城中学毕业。1910年受雇于外务省。 1914年 6月任外务属 ,任职政务局第 1课…  相似文献   

18.
陈其美(1877-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人,同盟会会员,革命党领袖之一。辛亥革命中领导上海光复,起义后任沪军都督。1916年5月,陈其美因反对袁世凯而被刺杀于上海,一时震动全国,也始终令国民党念念不忘。1924年湖州六邑(吴兴、长兴、德清、安吉、武康、孝丰)旅沪人士在上海成立同乡组织,即著名的湖社。1927年国民政府到沪后,由该社首先倡议,掀起纪念陈其美的浪潮。至1931车冬,湖社在上海北京路贵州路口建成陈英士纪念党。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陈其美的影响地位得以在群众中确立。这里所辑录者,选自湖社档案,是仅存的反映这…  相似文献   

19.
据报上说,有两位北京的记者去宁波采访时,宁波人介绍当地发展经济的经验主要有两条:“一靠警察,二靠妓女”。两记者听罢相顾愕然。后经书面交谈,方弄清宁波的经验是“一靠政策,二靠机遇”。方言土语之难通,几乎酿成个大笑话,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紧迫性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0.
“四条汉子”的称谓,语出鲁迅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指阳翰笙、田汉、夏衍、周扬四人。在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时期,他们四人都是“文委”(上海临时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他与中共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他还是中共领导下的“左联”的盟主。“文委”的有关工作情况,是要与鲁迅沟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