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展览理念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固有的思维,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探索多元化、多层次展览设计理念。大部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普遍注重展品的内容讲解和说明,忽视自然实物展品本身的主题性和故事线,缺乏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使命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图文展板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知识的渴求,而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自然馆在设计之初就打破传统设计思路,以心怀公众、关心公众、理解公众为设计的基本思路,压茬扩展展览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通过别出心裁的展览规划设计,形成了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创新展览。文章主要分析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自然馆几个特色展项设计理念,如何给广大公众呈现更多青藏高原美丽自然资源,从而激发公众用科学的思维爱护我们耐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特殊精神产品,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技类博物馆是面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论数量、类型还是展示理念、内容、展示手段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观众多元化的需要。基于国内外科技类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推进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前些时,我参加了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的科学传播交流访问团,赴澳大利亚访问了有关公众科技传播组织,就澳大利亚科学传播有关情况特别是科学家媒体传播能力培训工作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并参观了悉尼市动力博物馆(PowerHouse Musume)。在访问中,我感受到澳大利亚在科学传播和科普场馆方面有许多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成功经验。一、高度重视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据调查显示,澳大利亚公众接受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分别是电视、报纸和广FORUM  相似文献   

5.
行业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收藏和保护行业文物、展示行业历史发展和科学内涵,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和兴趣,传播行业知识等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行业科学文化传播的新阵地。然而,因行业博物馆有特殊的隶属关系,不仅需要发挥博物馆的功能,还要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对中国煤炭博物馆特有的展览和运营模式做一些探讨,希望为同类型博物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樊庆 《今日科苑》2021,(7):64-70
文创产品是科技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可以带回家的"移动科技馆",开发成功的文创产品可以辅助科技馆更好地传播科学和服务公众.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及有效做法,结合中国科技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围绕科技馆行业如何更好地发展文创产业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全国的科技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馆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科普服务的公益性教育机构。主要是通过展览与科普相关的社会化活动,传播科学精神、思想、方法和知识,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满足公众亲身体验和主动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增强公众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科普报告会在科技馆教育活动中具有独特性,理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公众对科学文化的需求。一、科普报告会的作用和品牌  相似文献   

8.
<正>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学习文化、了解历史及增长见识的重要平台,其陈列展览在服务公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社会文化价值的主要途径。在开展陈列展览活动时,往往会形成诸多记录活动举办情况的档案信息,能助力工作人员全面、精准地总结活动情况,为后续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但是综合博物馆实际情况来看,博物馆一般仅重视展览活动的开展而忽略了陈列展览档案的收集管理,以致引起了档案材料丢失的问题,限制其在后续展览中参考与借鉴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研究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分类及管理工作,以便确保其应有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敖妮花 《科技通报》2020,36(8):111-114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互为佐使,前沿科学科普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日渐凸显。科普展览作为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前沿科学科普化,在传播科学前沿、拓展人类共同知识领域、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具有独特的客观规律。本文试图探寻和总结这一规律,并对基于科普展览的前沿科学科普化提供建议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娜 《科技风》2012,(3):61
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展览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的展示手段,以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科技馆展览教育在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中有着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科技馆要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准确地把握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优势,以达到展览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刘芳  王洪鹏 《学会》2012,(9):57-60
学校是科学传播的首要教育阵地,而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馆已经成为新型的社会教育阵地。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科技馆的题词"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明确为科技馆赋予了神圣的职责,这"四科"相结合的理念也是现代科技馆教育的新观念。提高科技馆科学传播的效益,更好地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现代科技馆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博物馆中,讲解是一项基本的辅助教育手段,通常采用"我讲你听"的方式进行讲解,可以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学习方式,通常讲解内容是根据观众的时间需求进行讲解。科技馆要改变"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为"自下而上的学习策略",就是要营造一种环境,在这里观众能够探索出一条主动改变他自己与科学技术之间关系的路径。在科技馆应大力加强"启发式讲解",只有这种形式的讲解才能够更好地引导、激励公众在科学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思考,真正达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学会》2019,(10)
信息化为科普教育事业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既带来了开放的理念,也提升了科学传播的质量,使博物馆迈向智慧化。古生物博物馆几年来大力建设信息化平台,增设信息化设施,提升信息化知识供给能力,利用新媒体扩大古生物知识传播渠道,有力推动了博物馆走向公众,并对古生物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是知识文化的传播之地,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博物馆陈列展览利用高科技手段,向社会公开古文化的综合价值。本文将深入探索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4.
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了解观众、研究观众、吸引观众、为观众服务是博物馆做好公众服务的重要环节。加强博物馆目标观众群的调查研究,是确定和调整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设置和完善服务设施、确定宣教方案等工作的重要基础。此文结合中国航海博物馆观众调查工作实例,分析阐述了博物馆在开馆初期观众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并对后续博物馆观众调查工作提出了探索性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霞 《科协论坛》2010,(8):40-40
科技馆的基本社会职能就是通过其独特的展览、培训等活动,向全社会,特别是向青少年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它具有社会科技文化教育机构的性质,又有别于学校教育中的课堂教育及传统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那种“我说你听、我写你看”的“灌输式”教育方法。正因为科技馆教育活动的这些独特性,因而要求科技馆的讲解员实际上应是一些科技辅导老师,他们所承担的是一种教育任务。如何通过讲解员更好地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使他们成为沟过观众与展品的媒介,在此谈点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科普场馆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举办展览、讲座和培训等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任务是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技成就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教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它利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科普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科普不仅成为公众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更是提升公众科教素养、发展创新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精心打造好科技馆文化,是科教馆更好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实物标本为基础,运用先进艺术手段和声、光、电等设备,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它是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馆作为向公众展示科学研究成品的展览场地,对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科技馆的展览水平发展迅速,对于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但部分科技馆的展品内容过时,加上有些设备也落后了,使得科技馆应有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科技馆有别于博物馆,展品的年代感越强越有价值,所以在科技馆的展品设计上应该以人为本,尽可能地体现人性化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国际顶级综合类科技期刊公众传播模式及特点,为我国科技期刊公众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建议。【方法】以Altmetric Top 100入选论文数量最多的Nature、Science和PNAS三刊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公众传播产品、媒体传播体系和新闻媒体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模式和特征。对照分析我国最有影响力的综合类科技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和《科学通报》的公众传播特点。【结果】以《国家科学评论》和《科学通报》为代表的我国综合类科技期刊的公众传播能力提升迅速,但仍存在新闻传媒人才短缺、期刊集约化程度不高、公众传播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结论】我国综合类科技期刊需要着力增强传媒人才培育、集约化品牌发展、公众传播机制建设,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公众传播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