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恩·史蒂芬森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时曾选修了一门儿童心理学课程。大学毕业实习时,他被分派到离学校不远的小学去工作,工作内容之一是为40多个孩子提供心理辅导。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年龄段,从幼儿园到小学6年级都有。他们有的来自双亲家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但他们的父母全都忙于工作,无法按时接送他们,因此只能留在学校里让老师照看。  相似文献   

2.
说到情感共鸣的力量,我对它的了解是在大学时代。当时我选修了一门儿童心理学课程,被分派到离学校不远的小学去工作。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为四十多个孩子提供心理辅导。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年龄段,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都有。他们有的来自双亲家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但他们的父母全都忙于工作,无法按时接送他们,因此只能留在学校里让老师照看。  相似文献   

3.
从家庭视角考察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现状,资料来源于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的三所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问卷调查,并辅之与相关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访谈,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整体状况良好,但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不平衡,适应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适应、学业适应、学校认同。另外,家庭因素独立于个人因素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寻适合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策略,是当前城市公办学校流动儿童教育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对杭州市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现状的深度调查发现,公办小学普遍存在着流动儿童学习成绩不良的现象,并且目前学校缺乏强有力的辅助教育措施。针对这一问题,要从学校与教师的层面,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多元的学习辅导支持策略、帮助流动儿童家庭建立有助于孩子学习的家庭支持系统等新举措,以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学龄人口的流动率较高,美国学者对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学龄人口频繁的流动既不利于流动儿童自身的学习,也会对学校甚至学区的教育产生影响.为此,美国通过完善立法、利用网络传递流动学生信息、帮助贫困的流动家庭、加强学校(社区)与流动儿童家庭的联系等措施,力图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些研究与实践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父母爱孩子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这份爱穿越空间距离,传递给留守儿童,让爱流动.换言之,留守儿童原生家庭不缺乏爱,但缺乏爱的流动.湖北省监利县弘源学校"蔡辉雄心理名师工作室"长期致力于留守儿童生命状态和心理维护的研究,认为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基础是让爱在原生家庭流动起来,不因亲子分离而让爱的涓涓细流中断、干涸.  相似文献   

7.
杜淑娟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2):77-78,96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家庭的心理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共有学生900余名。学校在县城西南,距县政府不到10公里。由于地域和城乡办学差别等种种原因,我校施教区内家庭经济稍好的将孩子转入县城学校就读,剩下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给我校的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阻碍。为了深入推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发现我校当前作文教学及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作文创新。我校在2012年2至6月份对3—6年级的学生针对学生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一、调查概况调查时间:2012年2月—6月调查对象:我校3—6年级458名学生调查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06,(8):52-52
美国普及12年义务教育,实际上应该是13年,从5岁的幼儿园学前班开始,到高中12年级。这个阶段的义务教育分3种形式:一种是私人创办的私立学校;还有很少数的家庭学校,一家或几家孩子一起,在家里上课,教育局可以提供教材。还有一种,就是在美国中小学中占最大比例的、由各市政府办的公立学校。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阳市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现状和特点,抽取贵阳市流动儿童548名,采用胡韬编制的《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领悟到来自学校和同伴的社会支持较少;流动儿童女生领悟到的社会欺负与歧视少于男生;初中一、二年级的流动儿童在家庭支持和学校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得分都较低;家庭和睦有利于流动儿童领悟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父母的文化程度会影响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在流动儿童的教育中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概念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本文分层整群抽取贵阳市混合招收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2所小学和2所中学的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18个班的1 000名学生,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在领悟社会支持的家庭支持、歧视与欺负和学校支持因素上,以及在除自我批评因素外的自我概念各因素上都低于城市儿童;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相关显著,家庭支持、歧视与欺负和学校支持可预测自我概念变异的30.1%.  相似文献   

12.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90%的孩子都是流动儿童,这些孩子和父母租住在不到十平方米的狭窄的黑房子里,有的家庭甚至没有一张孩子写字的书桌.这些家长早出晚归,风里去雨里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孩子沟通少,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为了寻找一条适合流动儿童的教育之路,我和教师们一起努力.现在,终于形成了一些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3.
孙立平 《河北教育》2008,(11):32-32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收费较高,可以实行全寄宿制的学校,因此,来到我们身边的孩子有两大特点:一是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较好;二是留守学生数量多。我的班上就有19个这样的留守孩子。很多父母只能寄钱回家供孩子上学,无暇在意孩子的情感需要。有的孩子一年才能和父母见一次面,有两个孩子近3年没有见过父母了。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只是一个长期飘忽在外的身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期盼。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心理往往是残缺的。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给学校管理尤其是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为孩子的教育管理,是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配合来完成的,而农村家庭留守儿童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有的只是娇惯、溺爱和物质上的无限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则是儿童不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家庭教育重中之重的道德教育,更是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强 《教育》2008,(2):63-63
笔者的美国朋友Randy有5个儿子,小的12岁,大的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这5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12年级,全都在自己家里上学,妈妈当老师。 在美国,学龄孩子不上学是违法的。但是,孩子和家长对教育的形式有选择权。他们既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学校,也可以上付费的私立学校,还可以上“Homeschool”(家庭学校)。这种由父母在家中自主安排子女学习的教育方式兴起于20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宗教家庭。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路径,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总体家庭功能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对1152名五至九年级儿童进行测试,最终获得城区流动儿童924名作为研究被试。结果显示:(1)城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2)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家庭功能在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揭示了家庭功能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的中介机制,可以为城区流动儿童家庭干预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南京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教育环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养育环境及流动儿童的人格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对学校教育满意度高,显示出南京实施的流动儿童管理措施成效显著;大多数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流动儿童积极正向的人格特征表现得多,消极负性人格特征表现得少,但少数流动儿童的人格问题应引起家庭和学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芝加哥的南联邦街上有一所特许学校,学校共有155名6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其中86%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对重庆市6所中小学的51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家庭功能越好,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少;社会支持在学龄儿童的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且对流动儿童的调节作用明显大于非流动儿童.针对研究发现,文章从学校心理咨询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