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为曾经“误尽苍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生机和活力。但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依旧不高,依旧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究其原因,也许有人归咎于陈旧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教师没有完全实现角色的转变等。但我认为语文教师不注重发现美、表现美才是主要原因。而美,正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火花。语文教师给人的印象,常常是博学多识而稳重儒雅的学究形象。其讲授也常常注重“实”而灵活不足,这是学生们并不十分喜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例如电视节目日益赏心悦目、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之中融入美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蔓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蔓育,教师要有“美”的教学观念和“美”的修养,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教材中的“美”,以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何宝宏 《甘肃教育》2009,(21):22-22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大量涌现,这为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与新课改理念不和谐的现象,如教师继续扮演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依旧没有摆脱“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的学习地位等。这让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挫伤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这一现状,教师还需要运用科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世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语文课堂应是美的旅程,因为它是最生动、最活泼,也是最富有诗意的。可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堂改来改去,语文的特点似乎越来越淡,无从发现语文的魅力,更无从体现语文和语文教学的独特之美,不能让人陶醉其中,感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我认为语文之魅力就在于其“美”,不美的语文,不美的语文课堂,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喜欢,不会让人着迷。不能让人喜欢,不能让人着迷和陶醉的语文课常必将永远不会让人心灵震颤,也不可能提高语文成绩,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学习氛围、自由的学习方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力求“归真”“人情”“求美”,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体验、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教学观念陈旧。当前的部分语文课堂,尽管更新了教学手段,使用了多媒体,但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师讲(或放)学生听,教师演(或播)学生看,教学过程依旧是条分缕析、层剥肢解,以证明现成的结论;教学结构依旧是知识灌输、主题挖掘、结构解剖、手法分析,以传授所谓“微言大意”和文体章法。这样做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我们在更新教学手段的同时,更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课文分析为主线向以语感实践为主线的转变。以视听欣赏取代语言感悟。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优美、形象丰满、哲理深邃、意趣横生,可带给我们无…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中学语文课选编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适合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它是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文学作品。离开了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像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而无生气。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花玲 《新疆教育》2012,(21):97-97
新课程背景下,很多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改的春天。那些精彩的课堂成了大家追求的理想。然而,几年过去了,冷静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还是在“邯郸学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依旧单调、枯燥和压抑,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钟茵 《广西教育》2014,(1):95-95
近些年,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山区农村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的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比较落后、陈旧,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有必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乐”起来,引导学生乐学语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三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学整体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花时多、效率低的“发胖式”的阅读教学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味。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讲得多,但实际突破不大,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不明显。这恐怕与我们语文教师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而对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思考不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谢锦花 《中学文科》2007,(12):79-80
多年的教改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语文课堂要突出语文的“学科特色”、“文体特色”和“活动特色”。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和戏剧教学设计时把握好这些特色,那么语文课堂自然就会很精彩。  相似文献   

13.
杨海峰 《成才之路》2023,(17):93-96
语文“教学故事化”是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借助“教学故事化”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文章在分析语文“教学故事化”的内涵、价值以及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儿童视角下语文“教学故事化”的具体实践策略,以此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教学方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材在选文上更加注重“文质兼美”,选取了大量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于一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其中蕴含道德之美、图画之美、音韵之美、情感之美、文采之美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指导学生去发掘美、感受美、热爱美、创造美。具体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实现了从“讲”到“读”的转变。重视朗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朗读教学也成为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视点,语文课堂书声琅琅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在朗读中体悟到民族语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朗读中领悟到文章内容的神韵、气质,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获得说话的基础,在朗读中实现交谈、发言、复述、演讲等各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然而笔者从一学年的三百多节语文课堂案例的分析中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具体进行朗读教学操作…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语文教学经历了由古老的以“读”为主到现代的以“讲”为主的变化,但却又局限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这样的课堂只能使学生变成接受和储存知识的容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一改过去的机械沉闷和程序化,显示出勃勃生机的活力。然而不容忽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刚刚跳出“三中心”的俗套,又跌人了游离语文及语文教学之外的怪圈,出现了把语文课堂变成浮光掠影的大超市,自由轻松的游艺场,百家争鸣的盟会等光怪陆离的异样,课堂上学生既学不到什么知识,也培养不了什么能力,因此不少语文教师觉得回到“三中心”的老套中去更感“安全”些,而这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广大语文教师总是希望把“美”带给学生,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探美的一把金钥匙。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堂上紧扣课文,简洁生动的导语,有“一石击开千层浪,几语道破数重关”的作用。学生潜在的思维,丰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古诗词中蕴含着韵律之美、哲理之美、意境之美,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挖掘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审美因素,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本文通过朗诵、挖掘内涵、创设情境几个途径来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创设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方面,它们相互信赖才能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统一整体,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这种组织形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对立,两两构成矛盾,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动力。“和谐”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美的境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合理组合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并使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趋于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20.
“不成功的语文课堂各有各的缺憾;成功的语文教学,则有一个相同的特征——让“美”流溢课堂空间”。教师与学生共同沉醉于审美体验,形成知识与能力的探究过程,得到情感和态度的熏染,是评价一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