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和"心理自评量表(简称SCL-90)",对六所高校体育专业597名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做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比文、理专业的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个体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专业的男生在情绪评价力、情绪适应力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女生,但在情绪觉知力和情绪调控力不如女生;情绪智力高年级(三、四年级)明显好于低年级(一、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四个主因素和总分明显高于文、理专业大学生,但情绪觉知力显著低于文、理大学生;大学生情绪知力与性别、年级、专业的交互作用显著;体育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知觉他人情绪、控制自我情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19,(4):29-3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有利于改善学生人际关系,高校通过开展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课程、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体育游戏具有健身、娱乐和教育的作用,而在健身、娱乐和教育的过程中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内容,作者就在体育游戏中消除或减缓大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大学生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培养四个方面阐述体育游戏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为体育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要提高质量,很好地完成育人任务,就必须了解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提高育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育开展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育研究的紧迫课题。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趋严峻,结合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该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践探究的方式。从身心健康、青春期、情绪、意志品质等几方面,提出了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进行系统的概述与总结,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为推进学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戴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8):59+67-59,67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教学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突破口。我们应该在理解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校体育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开发其智力、提高其审美意识、促进其身心协调及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从而通过采取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模式、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加强高校体育教育,达到素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目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心理健康标准界定。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智力的发展、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人格的自我完善及人际关系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针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途径,提出了根据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结合校外体育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开展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课程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1 前言心理健康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 2 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而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则是人才成长的先决条件。 1995年 6月 ,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该《纲要》的目的 ,旨在提高全民身心健康水平。“心理健康”亦称“心理保健”,它“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 ,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等等。大学新生的体育心理健康 ,是指对大学新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 ,态度习惯 ,情绪的变…  相似文献   

9.
论体育锻炼与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目的是进一步引起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 ,做到育体育心相结合 ,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特殊作用 ,以提高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一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是保证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所以,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而且更需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较好的社会适应性;智力活动正常;情感稳定平衡;意志健全和行为协调;性格健康;适度的反应能力;注意力集中等。因此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高校除了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应重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体育情商教育功能能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竞争意识和协助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EQ及内涵入手,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体育是EQ培养的必选路径,建议利用体育课培养大学生自我了解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情绪的自控能力、耐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社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能力不仅仅包括智商、情商还包括良好的身心素质。这种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转变也就赋予体育教学新的含义,要求体育教学不再是仅仅注重课堂上的教育,还应当在合理的限度内延伸到课堂以外,这是体育课内外教学一体化模式的应有之义。这种教学模式应用的紧迫性在高职学校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体育学科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智力,传统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即"调节观"、"基础观"和"综合观",这三种观点各有片面性和不足点。由7种智力组成的多元智力理论给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体育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来看,体育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多元智力中的身体-动觉智力,而对视觉-空间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所产生的心理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纠正学生竞争弱化的心态、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宣泄学生紧张情感的压抑、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开发学生应付万变的智力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心理价值,应在教学过程加以开发和利用,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生一代的培养者和各种社会人才的造就者,在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中医学院在校生就未来体育教师职业态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多数对体育教师职业态度显示出低认知高情感的趋势。绝大多数学生自我评价较高,喜欢体育并认为自己能成为优秀的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17.
试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在发展素质教育中,除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传输体育文化知识具有独特的作用外,还对智育、德育、美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在发展素质中,除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传输体育化知识具有独特的作用外,还对智育、德育、美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阳光体育”语境下学生体质下降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定向越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从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等方面入手,来指导定向越野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推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健康的情感,是消融师生交流阻隔,排解认知障碍,实现师生感情沟通的重要手段。笔者长期从事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深刻体会到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情感教育对体育教师情感素养的要求及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希望本文能够给从事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的同行们带来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