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的关注程度关系着书法文化的传承程度。本文旨在通过对书法教育现状及策略和书法的文化传承性进行浅析,希望能加强人们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加强传承祖国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书法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虽然非必要掌握技能,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对书法的了解与写作有利于其情绪、心态的平和性,对素质教育也起到帮助作用。本文分析了普通高校加强书法教育的意义,研究了目前书法教育在高校中的应用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书法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高校书法教育状况,提升书法教育的应用性,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生态建设背景下,书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现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呈现出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深刻把握书法的文化本质,探究文化生态建设背景下的书法教育策略,对于推动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区书法教育作为提高城镇居民精神文明素养和整体文化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但目前随着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相关书法背后的“人文因素”内容也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本文以“三大行书”为例,对社区书法教育中的“人文因素”进行阐释,探析社区书法教育中“人文因素”实现的基本思路和内容,从而完善社区书法教育的教学内容和体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基础书法教育特别是幼儿园、小学及中学的书法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联系实际,我们也不能不感到问题很多,不容乐观。本文擬通过盘点当前甘肃基础书法教育的基本途径,点击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对甘肃基础书法教育创新与发展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书法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云南有曲靖二爨碑、昭通孟孝琚碑、大理南诏德化碑、丽江东巴文等书法资源可供开发,从开发现状看,部分地区重视但刚起步,还有相当空间,整体上云南还滞后。发展书法旅游,要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考查书法资源的地域分布,并对书法及相关资源如风景、民俗、旅游产品等进行整合,设计好书法旅游线路,加强宣传,加强从业人员的书法教育。同时,在开发中要注意对书法艺术的尊重和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延安文艺研究中,学术界普遍忽视了书法的实存及其作用,对延安文人与书法文化的广泛而又深切的联系缺乏关注和探讨。但事实上,延安文人与书法文化建立了相当普遍而又密切的关系。历史的事实是,能写善书的大小文人的积极参与,使延安形成了比较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无论是"以文为主"的文人群还是"以文为辅"的书写者,都与书法文化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墨迹和心迹之间,发现延安文人的个性世界。延安人包括延安文人不仅将政治文化引向新的境界,而且也将书法文化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们的文化追求、文化创造对延安文艺及书法文化的贡献堪称巨大,其所创造的红色书法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与中医学都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很多中医大家,不仅医术精湛,书法造诣也颇高。我国今天的中医人,在悬壶济世的同时,更应该习练书法来加深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医德、夯实中医理论,达到大医精诚。中医药院校书法公共课教学对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云南中医学院开设的公共书法课教学情况进行全面了分析,并与其他中医药院校中的公共书法课教学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给出对中医药院校公共书法课教学改革建议和措施,设计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书法公共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璀璨辉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要建立优质的传承体系,完善优质的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而崇高的使命。本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去研究,分析了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对策与建议,体现了创新性,对于加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深远而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其艺术元素引起设计行业的广泛关注并逐渐融入平面设计创作之中。这一“回归传统”的设计理念的把握、设计语言的运用、精神内涵的剖析,已成为东方文化的标志。它强化了中国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民族风格,同时,也会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思维及本土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颁布后,如何落实,落实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应对成为具体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把书法教育放在大教育背景下进行剖析,找出问题,并从书法师资引入培训、书法教材的规范延伸,以及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等几个方面提出构想,探索解决中小学书法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以突出展览和观赏效果为目的的"展厅书法"创作获得了发展,而书家们也以此为方向,从形、色和奇等入手,在书法的视觉形式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我们在追求新思想、新观念和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时,应认识到书法是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书家对书法创作应理性的回归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现代艺术理念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融通。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是现代中国书法文化的杰出创造者之一,在“20世纪中国作家、学者与书法文化”的课题研究视野中,当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他的书法、书论及书法文化活动,都是其文化创造行为的具体体现,并构成“沫若文化”现象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诗及历史剧甚至在治学方面,郭沫若均曾出现了“江淹现象”,但他后期在现代书法文化追求和创造上却有着长足进展,并与其旧体诗词、联语的创作交相辉映。在“新国学”视野下整合学术文化并重估旧体文艺的价值与地位,确有重估郭沫若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法理论满足具象比喻,没有向理性化进一步发展,影响严密的书法理论体系的形成及书法审美标准的建构,阻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其原因在:书法理论限于使用东方思维方式;书法作品被当成玩物,不被当作艺术品对待;观念上过于重视经验,而轻视理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鉴西方的理论分析方法,同时引入新的词汇用语,建构新的书法理论体系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创作求新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动力。我们应继往开来,充分发挥书法的丰富内涵和表现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成就,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随着电脑、手机技术的发展,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从政府到个人,从意识形态到实践行动,都能够参与到书法教育、汉字书写当中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让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一瑰宝,不在我们手里失传,通过书法教育教学这一平台,把我们祖先这一宝贵财富,完完整整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7.
简论书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国家实行素质教育的总要求,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特分四个方面简论了书法课教学的课程建设问题。即: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教材及教学设备建设;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管理的建设;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现代设计风格日新月异,对于设计元素的研究与创新也随之发展.文字作为平面设计的重要元素自然也在实际设计运用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它特有的造型方式和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力是视觉文化创造与表现的源泉.在现代设计中,科学、合理的使用书法艺术,不仅能使设计创意更加新颖独特、设计表现力更加生动活泼,也使设计作品散发出持久隽永的艺术魅力,并使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内涵在书法艺术为外在表现形式的视觉传播中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也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之一。迄今为止,书法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随着计算机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普及,加之近20多年来应试教育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传统的书法课几乎被废弃,广大中小学生对练习书法的意识也越来越淡薄。而成年人的字体已经成形,在练习书法过程中较中小学生困难多一些,本文就成年人如何练习书法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桦甸市书法教育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进行了长达30年的艰苦复兴之路,经过启蒙、探索,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通过"六个落实"全面推进,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书法教师队伍,促进了语文教师向书法教师的转化,完成了书法教育全面普及的任务,使传统毛笔书法百分之百走进了小学课堂,创办了区域书法办学特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