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凌燕  阮何明 《文教资料》2013,(34):159-161
由复读引发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其中以焦虑、敏感、冷漠三种症状最为严重。复读生自身的过高期望、家长的过度关注、学校的升学压力及社会的固化偏见.是导致上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要改善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轻松备考环境”,“引导正确舆论导向”,让复读生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应对高考。  相似文献   

2.
透过高考复读生社会群体可以洞察我国高考制度的问题及改革方向。高考复读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科学的高考制度催生的社会弱势群体,高考复读是考生规避考试风险,追求受教育机会的一种策略。将高考复读视为侵占和浪费教育资源的应试教育病症,采用简单的封堵政策是不可行的;人性化的社会应该将通过不懈努力取得成功的机会平等慷慨地给予每一个公民。  相似文献   

3.
正高考复读现象是伴随高考制度产生的,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三十余年。高考复读教育不属于我国正规学历教育体系行列,是在我国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催生出的,因此天生具有边缘化的特点。由于其边缘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缺乏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之复读生固然存在的学习或心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复读生成为了社会中一类"尴尬的弱势群体"。2007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禁止公立学校开办高考复读补习班。至此,复读教育的"存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复读生大量涌现,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全国高考复读人数已约占当年考生人数15%的比例。复读现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研究旨在剖析当前愈演愈烈的复读现象,探究复读生群体数量不断上升的深层原因,查找复读生群体所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复读培训机构举办策略和复读行为的“生存空间”,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提供适宜的改革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考复读,是勇敢者的智慧选择!高考复读,是忠于内心、执著理想的有志者的凤凰涅槃、化茧成蝶般的历炼!复读,非勇者不敢踏上此途,非智慧者不能作出此英明决断!——谨以此文献给令人敬佩的高考复读生一、从补习生到复读生高考成绩无论高低,每年都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复读,于是人们习惯称这类学生为复读生。  相似文献   

6.
作为"特殊群体"的高中复读生,在复读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父母、同学、社会以及自身的压力。本文基于某高中高三复读生的学习压力调查数据,了解复读生的学习压力情况,分析压力产生的起源,最后提倡父母、学校、社会应该共同理解、关心、鼓励复读生,帮助这一"特殊群体"走出高考失败的阴影,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复读生不同于应届毕业生,不仅要多付出和消耗一年,甚至几年的奋斗时间,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复读,但复读现象仍客观存在,而复读生的志愿填报也值得我们去关注.复读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上,应在珍惜自己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力求"稳"、"准",选好"托底"院校,稳中求进,且不能盲目攀高,否则还会重蹈覆辙.当然,这里只重点谈谈复读生的志愿填报,其实许多问题,对于每一位考生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史欣 《教育》2009,(6):22-23
尽管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明确禁止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却仍未阻挡住高涨的复读热潮。调查表明,复读生已成为高考的重要参与者。北京每年有2万名左右的复读生,广东每年参加高考复读的学生占全部高考考生总数的15%,而在全国,复读生比例则上升到30%。  相似文献   

9.
毕婷 《教育》2009,(6):30-30
教育部曾两次对公办学校举办,高考复读班发出禁令。在复读生眼里,这一禁令是不公平的;在应届生眼里,复读生的大量存在挤占了他们的高考机会。高考复读之于教育公平,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教育》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苏君阳。  相似文献   

10.
1977年高考匆忙恢复,当年超过50%的考生不是应届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高考考生才以应届为主。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复读便逐渐成为一种“气候”,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早在2002年教育部便发布通知叫停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在江西、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已被叫停,但事实上,“复读”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