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张永东 《职教通讯》2016,(26):37-40
创新大赛推动了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开展、锻炼了学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目前职教师生积极参与的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其科学性尚待完善。由此,提出"三创系统化"的教育观点,提倡职业教育应立足于创优、创业,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以创新引领创优、以创新促进创业的开展,通过"三创"系统教育实践,推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校的"三创教育"是创意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的简称。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要大力挖掘"三创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鼓励和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在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播下学生创新和创业的种子,促进学生的创新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港台“三创”教育模式对大陆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攻坚阶段,高等学校迫切需要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的新突破。作为一种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推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和活动,就是一种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表现,必然会对高校原有的教学体系及体制带来深刻影响和冲击。在这方面,港台"三创"教育模式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学习借鉴这些具体的经验与做法,有助于为解决当前大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拓展思路,推动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大学生"三创"(创新、创优、创业)能力的培育与辅导员异质型人力资本密切相关,两者可以借助于常规培养与特殊培育相结合、系统整合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得以落实;通过建立目标责任机制、整合协调机制、保障激励机制以构建二者的内生性组织协同模式。  相似文献   

5.
胡天佑  邓力 《职教论坛》2018,(2):142-145
以"创客""创业"和"创新"为核心的"三创"教育构成了技术本科院校发展的新思维。技术本科创客教育倡导创新创造、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技术本科创业教育是基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和就业能力发展的新型教育;技术本科创新教育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协同发展的综合教育。技术本科"三创"教育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有利于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本科院校应积极构建发展的新模式,形成新的"三创"教育观;以"创客"理念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倡导"三创"精神的环境氛围;以创业为指导,构建多元化教育平台;以"创新"服务教研,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三创”教育刚起步,还未构建完善的大学生“三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高等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采用AHP分析法去分析影响大学生“三创”能力提升的因素,最后从创新思维能力、“三创”能力、创业意识、创业管理能力等四个维度去优化职业院校学生“三创”能力提升路径,推动职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的重要时代主题。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众创"时代背景下,切实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在"众创"时代的引领作用,强化协同和集群效应,建设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为引领的"众创"空间,对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水平,推动"众创"时代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工科专业"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人才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新工科专业"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人才教育体系的构建,最后论述了新工科专业"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人才教育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三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被寄予了更高质量的追求,在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就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和系统设计进行再思考,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总结实践经验,以期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专业化,培养拔尖的创新创业人才,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三创教育"的意义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开展“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的经济社会背景出发,分析了在大学中开展“三创教育”的意义,指出“三创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大学生“创”的态度和能力,详细介绍了“三创教育”实践的方法以及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创客文化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探讨创客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对助推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宏观战略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创客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大学生缺乏正确创新创业理念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实际有效结合不足、评价系统改革滞后等问题,需实行产学研合作、推进创客空间建设、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新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创客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培养数字媒体优秀人才和行业转型与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进行关联,导致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观念与手段发生了改变,要培养具备创业管理、创新实践与创意思维三方面能力的数字媒体"三创"人才。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媒体"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期望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工程训练中心"一教三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工程训练中心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大工程背景,对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学生工程意识、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有着其他实验室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成果,对工程训练中心承担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整合,完善资源共享及开放机制。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训练有机融合,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及PDS(PLAY,DESIGN and STUDY)创客空间等"一教三创"实践教学平台,使工程训练课程从单一技能训练建设成为"一教三创"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三创”精神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一种素质要求。大学生“三创”精神的培育必须与高等教育的实际相结合,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把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孵化器,把社团作为主载体,把社会实践作为主战场,可使大学生“三创”精神培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周丽君  许佳  秦蔚蔚  易菲 《考试周刊》2015,(46):151-154
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及经验的不足,我国高职院校在女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创造良好的"三创"教育环境,转变女大学生固有的"三创"理念,进行高职女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模式创新,构建高职女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围绕智能机器产业的“三创”人才培养,吉林大学探索形成了4I“三创”教育体系。横向构建跨学科平台,开拓产教融合培养路径;纵向设计全过程项目式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独立运营管理模式。近四年的实践运行提高了学生的产品设计研发、团队沟通合作、创业精神等“三创”能力和素质,在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中成绩显著,孵化了药瓶缺陷检测等一系列的智能机器创业作品,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产业“三创”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碰撞",正慢慢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创客教育应运而生。针对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理论与实践脱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导师团队力量匮乏、创新创业教育认同度不高的问题,将创客教育的"做中学"思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及体验教育融入高职教育,使其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并探索将创客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创客空间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创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创客精神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变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校企互通打造创客导师团队的高职"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三创”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三创"精神和"三创"能力的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文章对传统"三创"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三创"人才需具备的三大能力模块,探讨了连锁专业"三创"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即建设具有"三创"意识和"三创"能力的师资队伍,构建"三创"人才培养的载体,采用利于"三创"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建"三创"人才培养的学生管理体系,最后用人才胜任力模型评价"三创"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11年2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大范围开展了“思进思变思发展,创新创业创一流”(以下简称“三思三创”)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进一步加快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宁波之路.慈溪市委积极响应活动要求,结合地方实际,部署落实了以“拉高标杆,率先发展再出发;增加激情,创业创新再奋发”为主要内容的“三思三创”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推进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效、发展大跨越,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绿色生态、更具活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华南理工大学坚持以"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为育人目标,以"关注学生成长"为价值取向,以"4I"(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国际协同、深度学习)为基本路径,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重要载体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