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宋代家族普遍重视亲族友爱、重视科举、重视文学培养、重视图书积累、嗜学、博学等,打破了六朝世族对文化的垄断,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晁氏謇族在这些方面获得的综合成就。既在宋代文化家族中具有典型意义,又体现了晁氏家族自身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宋代晁氏是中原有名的世家大族,对于研究宋代历史和学具有相当价值,但是,关于晁氏家族还有若干重要的问题没有弄清。新发现的《晁氏世谱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信息,增进了人们对晁氏家族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晁氏在文学家族繁荣的宋代具有代表性,其家族诗歌既表现出尚奇求奇的创作倾向、永怀善怨的抒情特点、企慕东皋的归隐情怀和是身为客的漂泊意识的共性,又随着个性差异有所不同.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使中国文化充满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家族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中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宋代晁氏则是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贡献的家族.两宋三百余年,晁氏诗书传家,俊才辈出,在文学和文献学方面为中国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北宋的晁补之和南宋的晁公武,作为晁氏家族的佼佼者,其文学和文献学成就堪称家族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宋代澶州晁氏家族世代以翰墨为业,重视家族教育,善于垂训子弟;其子孙自幼勤奋好学,学有家法,以文学、经史传家,文献相承,形成了以“博”、“异”为文化特点的深厚家学传统;该传统为晁氏子弟的成长和晁氏家族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保障,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家族教育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文化研究为视角 ,近二十年的中国当代家族小说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和“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着眼点在对家族文化的思考 ,对传统家族伦理道德、文化人格持矛盾心态 ,肯定其凝聚力 ,否定其负面作用。“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则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 ,关注个体在家族中的命运及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表现出传统家族的解体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丧失 ,对传统家族文化扼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持积极的批判态度。两类家族小说对传统文化、人性的新思考折射出近年来人们文化思考的活跃和时代、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筑成了家族这一个独特的文化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家族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到了近现代,由于内外因素的冲击,家族文化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主要通过<白鹿原>中的几个逆子的生命轨迹,探讨家族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宋代晁氏家族“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对文化的重视使其逐渐形成了“博”与“异”的整体特质。在诗歌特色方面则表现出永怀善怨的抒情特点,深婉曲折,“蔚然类骚”“怨诽不怒”。以较为婉曲的形式书写史事、时事以及心中不平,同时注意将这些感情压抑着打并起来,使得此类诗歌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9.
家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魏晋时期的新泰羊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不仅族人之中家学世代相传,注重道德修养,形成独特的家族文化,而且孕育出羊侵、羊祜、羊侃、羊深等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都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文章主要从清德传家、重视家族教育、武德传家、经学传家四个方面,对羊氏家族文化作一简要论述,并试图从中概括出它的家族文化特色及对现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闽台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并对世代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主要讨论大陆内地的家族文化自福建传播到台湾后,台湾家族文化与福建家族文化所发生的互动与变异情况,试图阐释同一文化区的不同地域之间同一文化类型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这一时期以学术文化事业传家的文化家族如何应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冲击,实现价值观念的转换,完成家族传统和文化精神的传承,是当时诸文化家族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德清俞氏家族为例展开对上述内容的论述."诗书继世长",为传承家学、延续家族传统,俞氏家族尤其注重教育和文学创作,以建立家族各代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泰山羊氏家族有过辉煌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关于该家族的研究可以分为羊祜研究和家族文化研究两个部分.关于羊祜研究,柳春藩等众多学者有相关论文,李光星有《羊祜年谱》专著.关于羊氏家族文化研究,周郢著《羊姓史话》有开山之功,其多篇论文亦为采铜于山之作;一批研究生以泰山羊氏为研究对象,成果丰富;刘硕伟著《两晋泰山羊氏家族文化研究》系统探索了该家族发展的历史、家族的婚媾与交游、家学与门风、旧地与文物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晁氏家族是宋代享有盛名的文学世家,晁氏文人同文坛领袖苏轼保持着亲密而持久的师友关系.晁补之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不过,在同苏轼的交游活动中,晁端彦在晁氏子弟和当时文人中都堪称捷足先登。其子晁说之同苏轼的交谊可以媲美晃补之。晁咏之、晁载之等也曾受到苏轼的奖掖。晁补之拜谒苏轼的机缘要追溯至其父晁端友那里。晁氏子弟同苏氏后人也保持着“奕世之好”。弄清晁氏与苏氏的关系,对于晁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 ,筑成了家族这一个独特的文化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家族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但到了近现代 ,由于内外因素的冲击 ,家族文化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主要通过《白鹿原》中的几个逆子的生命轨迹 ,探讨家族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15.
家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汉魏六朝时期的世代簪缨泰山高门羊氏 ,不仅在政治舞台上颇有作为 ,而且族人之中诗书薪传、家学相承 ,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孕育出羊弼、羊祜、羊欣、羊士谔等对当时之学术宗教与文学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本文从经学、文学、书法及宗教四个方面 ,对羊氏家族文化作一撮述 ,并试图从中探绎其文化特色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建筑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家族史的研究中 ,从实地考察的现存晋商建筑入手 ,以山西榆次车辋常氏家族为个案 ,着眼于晋商家族的世系源流、家法礼仪、家族经济运营、家族教育等层次 ,多角度反映晋商家族文化 60 0余年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7.
家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家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两者的互映互动延续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文学母题为基点,将百年中国文学置于“家园皈依意识与追寻母题”、“男权制文明与审父母题”、“重返母体与失乐园母题”、“宗法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家族至上观念与复仇母题”等五种文化母题之下进行审视,是《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对百年中国家族文学精神特征的精妙勾勒。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村落家族文化半个世纪以来的变革表明村落家族文化的变革是个系统工程;物质生产力是消解村落家族文化的根本力量;村落家族文化的消长与社会体制的强弱密切相关;村落家族文化的观念系统的改变需要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共同冲击;促进村落家族文化的消解应是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9.
《两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研究》是一部在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的家族文化史著作。它把文化研究与"地域研究"、"家族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揭示了一个传统家族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家风家学。琅邪王氏开放性的心态和思想,文化上的包容,儒、玄兼宗,道、释兼容,极大地促进了王氏家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以颜回、颜真卿等为代表的颜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家族之一。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颜氏家族文化,这主要表现为以儒学传家,重视社会责任的实现;以耿介清廉传家,重视道德修养及以书艺传家,富有创新精神等。今天,我们研究与开发颜氏家族文化,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