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困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整体,他们也有自尊心,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老师更要给学困生以人文关怀,帮他们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拥有自信、挖掘潜能,利用评价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如何合理利用评价帮助  相似文献   

2.
情感变化的大幅度,日常行为的无常性、逆反性是“问题学生”的一大特点,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便是真心聆听单亲生的情感倾诉,热心满足贫困生的求学愿望,耐心扶助学困生的成长脚步,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艰难的日子里,老师、同学与我同行。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差异存在,要求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要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也尝到成功的乐趣、有所提高。语文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用深厚的师爱和信任去感化他们,科学地评价他们取得的进步,引领他们走上语文学习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4.
万建中 《教师》2008,(24):52-52
所谓“学困生”是指品行较差或学业有困难而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大多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习惯欠佳、方法欠妥,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对于这些学生,部分家长和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学困生”的暂时落后,有的甚至对他们放任不管。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那么,到底该怎样去帮助这些“学困生”呢?笔者从工作实践中得出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5.
转化"学困生"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永恒的话题和工作环节。事实上,"学困生"在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客观存在的,每个班级中都有少部分的孩子在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滞缓,记忆力欠缺,学业水平偏低,往往会影响全班学生整体的平均水平,常常被老师视为"捧在手中的刺猬"。虽然这部分学生呈现的是令人担忧的状态,但最关键的是教师怎么看待、对待他们,能否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引导、帮助他们,直白的一句话,就是教师如何让学困生在教学活动中也"活"起来,促进他们的学业水平逐步取得进步和发展。本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在平时怠于学习或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不大招人喜欢。但仔细观察,理性分析,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在学习上处于劣势,但可能在文体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却各有特长,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老师若能从爱心出发,留意学困生的各方面表现,客观、全面地认识每一个学困生,以其某一方面的优点或特长为基础,合理评价、积极鼓励,定能克服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困生的发展。1.要树立起全新的评价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树立“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评价理念,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同时也要求教育能全面地提高人类素质、为社会发展服务,所以教育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当前的初中阶段的教育中,数学“学困”现象很普遍,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非常值得重视。在此,我谈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认识和转化。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历来被老师看做是最头疼的群体。处理不好学困生的问题会影响到班级其他学生,甚至对班风校风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而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学闲生并不是差得不可救药,其实他们都是未被激发的好学生,以下是笔者在教育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学困生”的具体表现1.自信心差。长期的失败体验,使他们凡事缺乏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即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经被打败”。2.自制力差。“学困生”往往对自己的思想行为难以自制,表现出放任与懒散。3.目标感差。在“学困生”的意识中,相对缺少一种“希望得到某样东西”的愿望,他们对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没有明确的意识。4.习惯性差。“学困生”普遍缺乏自觉学习和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如凡事较为拖沓、学习精力不集中等等。5.自尊心差。因为备受老师的歧视和同学的另眼,久而久之“,学困生”不重视荣誉,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6.反抗…  相似文献   

10.
学困生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最头疼的事。什么是学困生?他们的表现及成因,如何转化学因生?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所以对“学困生”不能一言以蔽之,要具体分析,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相似文献   

11.
罗慧芳 《教师》2011,(30):74-74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可避免出现了一部分数学“学困生”。一些老师对于这些学生并没有重视起来,导致学生成绩落后,严重影响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且制约了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面对如此现状,本文从学困生成因出发,提出了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如果说,我们把学生视为一湖碧波中的朵朵荷花,那么“学困生”自然就是最“黯淡”的荷花。我们不仅不能欣赏到他的“亮丽”,而且还要为他们“劳心伤神”,生怕拉了全班的后腿。这顶带有贬义与歧视色彩的帽子压得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抬不起头,直不起腰,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其待遇是要么置于前排接受“严管”,  相似文献   

13.
“学困生”是指那些因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但尚有一定潜力的学生。对这些学困生,教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鼓舞和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使之端正态度,努力搞好学习。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往往有些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存在定型心理,产生厌弃和惩罚心理,忽略学生的优点,致使评价不当,造成了学困生转化的困难。那么,如何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呢?一、努力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从平时入手,从微观入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态,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给学困生创造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学阶段处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学困生的学业生涯和心理发展更存在着诸多困难与矛盾,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将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其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因此,对学困生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不断认识自我、教育自我,使其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开发,人格得到和谐发展,生活、社会适应良好,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所在。本文结合笔者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对学困生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作一点探索。一、营造“人人关爱学困生”的氛围爱是陶冶学生积极情感的道德力量,关爱能给人自信…  相似文献   

15.
学困生是每个老师最关注、倾注心血最多的学生,也是最令老师们头疼的学生。虽然人人皆知,走近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就是让他们摆脱学困的最佳途径。可是,“他们究竟最需要什么?”这一直是老师们潜心思索、却悬而未决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找到了许多解决学困生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与体会。牵手“数学日记”,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的转化,因为它是师生睛感交流的桥梁、知识回顾反思的纽带、自我评价的平台。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就数学日记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以学生为中心,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使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对待“学困生”我们要以公正的态度,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还要有信心、恒心,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巩固转化的成果.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每个老师都不避免地会面对学困生.学困生的问题又往往是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认清学困生的本质,清楚他们的特点,明确学困生转化的原则和方法,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将针对小学中年级学困生探讨在非智力因素范畴“脱困”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会碰到一定数量上的学困生.老师们常谈的一个共同话题是:“如何使转化这些学困生?”所谓的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困难.用爱心唤醒他们的心灵,用赏识感化他们的行为,用褒奖鼓励他们前进,促使他们摆脱“学困”健康地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老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现在许多学校倡导老师写教学反思,可哪些内容值得反思?教学中的“反思点”在哪儿?笔者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加强与同行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