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课上渗透人文教育,首先要明确两者的关系地位——科学教育是“明”,人文教育更多是“隐”;科学教育是主线,人文教育不可喧宾夺主,人文教育要有机地融入科学教育之中,做到自然合理。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要有科学性,也应有人文关怀。在科学课上渗透人文教育,首先要明确两者的关系,科学教育是明,人文教育更多是隐;科学教育是主线,人文教育不可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课上渗透人文教育,首先要明确两者的关系地位——科学教育是明",人文教育更多是"隐";科学教育是主线,人文教育不可喧宾夺主,人文教育要有机地融入科学教育之中,做到自然合理。一、教材——科学课进行人文教育的显性存在  相似文献   

4.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完人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完人” ,而不是造就只有科学技能而缺乏人文素质或只有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的“半人”。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导致科学教育的强盛和人文教育的衰微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强化了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价值取向 ,因而高等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上出现了失衡 ,成为一种培养“半人”的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 ,实施完人教育 ,就必须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 ,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张俊 《教书育人》2005,(4):61-61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人文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这是我们科学课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人文”是两种不同的人文传统。“精神”与“方法”是两个层面上的人文要素。大学人文教育应该从办学和教化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中学人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为国家奉献、为民族奉献、勇于担当、肩负天下是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入文教育的传统,这一传统在今天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德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人文实验班”相对科学系统的人文课程具有特色;教师个人的人文修养对学生影响深远,而常态下的课堂教学在铸就学生鲜活的人文生命过程中起着沦肌浃髓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最高价值取向,其实现有赖于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倡导和发展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人文”综合素质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范云霞 《成才之路》2011,(18):18-I0013
一、物理教育应融合人文教育“人文为科学导向,科学为人文奠基。科学与人文的主要关系即如此。”科学文化中含有人文文化,人文文化中含有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脱离将带来的弊端是:科学技术将不是造福人类而是带来危害;科学发展将不是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是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脱离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不利于高素质人的培养,会出现有知识而无文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卫红云 《生物学教学》2004,29(12):52-53
初中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传授学生生物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不仅成为一个“科学人”,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人”,即完整的、全面的人。生物学教学中可以渗透的人文教育有许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亟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学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其次才是专业人才。我们要创造和谐社会,绝不能“精于科学,荒于人文”。本文试从高职教育的现状、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人文教育的对策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于“人文”的理解向来模糊。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人文”及“人文教育”,并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于“人文”的理解向来模糊。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人文”及“人文教育”,并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论人文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崔恩烈 《教育科学》2001,17(4):9-10
在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是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大学科技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习的只是科学,而人文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习的是“人学”的作用,是使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人文教育能以更大的深度和广度去挖掘科技领域中的人文因素,使科技教育增值。大学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确定人文学科在大学课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中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要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无论缺失哪一方面都会使学生片面发展。既然教育是以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就应该注重“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文”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易经》上讲 :“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人文”用今天的话来讲 ,就是精神文明。《辞海》解释说 ,“人文”今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那么 ,“人文教育”即人文学科的教育。它是指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 ,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社会普遍的关怀之情和慈爱之心 ,有利于人生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一、简单回顾在西方…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偏缺哪一方面都会使学生片面发展。既然教育是以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就应该注重“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曾宇红 《湖南教育》2003,(24):33-33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突出“人文”一词,给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渗透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课文内容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又包括教学过程中应当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还包括语文学习中应特别重视的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的人文方法。如何落实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阅读入手。课内阅读:品读感悟,渗透人文思想阅读欣赏应该是多元、多解的,课内阅读应该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对于灵机一动的想法,不要不屑一顾;对于出乎意料的想法,不要视…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本,力求形成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连的体系。以初中生教学为例,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各个学科的人文教育。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人文,广泛地讲,它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概括地讲,“人文”是“人”与“文”的统一。“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文”,强调的是“以文化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根本地位。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0.
三论创新之根在实践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做中学”与“在学中做”的提法,指出“做”是“实践”,“学”是认识;“做”既包括动“手”,也包括动脑,“学”不能离开“做”。其次,分析了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人文教育各自均为一个整体,两者一起也是一个整体,并且同来源于实践,同植根于大脑,同升华为境界,相交融而培养创新人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最后,着重提出了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