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早已到来,大数据作为国家核心战略资源,其研究与应用问题的科学论证、探讨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地理信息大数据基础设施的项目经验,借鉴现代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等现有学科一般研究模式,并对数据科学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科学研究的类比分析,提出了一种大数据时代下的,与目前国情、政策及生产力条件下的科学研究需求与水平相适应的数据科学的研究模式,并基于该模式对“互联网 ”的研究与应用中的相关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在目前的数据科学的发展水平下,能够探讨出一种相对适应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一般模式,初步解决如何开展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素养是数据密集型时代科研人员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必备能力,国内对于科学数据素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尚处于初步发展和探索阶段。对我国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素养能力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利于明确我国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目标与能力评价依据。[方法/过程]从科学数据素养能力研究着手,通过对国外科学数据素养研究文献的调研与综述,深入分析并提取能力要素,按照科学数据素养过程结构内涵进行聚类,确定科学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应该具备的科学数据素养能力;针对我国不同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管理与利用行为进行调查访谈,研究我国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素养能力特征。[结果/结论]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数据素养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与基本架构,为我国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来,大数据引起了产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简要阐述了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重大意义,探讨了大数据的科学问题,介绍了大数据应用与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对大数据发展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厘清科学数据法律属性与权利关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能够避免侵权纠纷,提高科学数据开放、应用水平。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科学数据知识产权现状,研究了科学数据知识产权属性及不同类型科学数据著作权特征,讨论了不同资金支持下的科学数据知识产权归属,并就科学数据应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安全大数据的安全科学创新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大数据对安全科学发展的影响,从而把握大数据背景下的安全科学研究与发展方向,提出安全数据与安全大数据的概念。提炼基于安全大数据的安全科学研究的核心原理,分析安全大数据对安全科学研究的影响,构建并解析基于安全大数据的安全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安全大数据对安全科学学科体系调整提出构想,提出安全大数据学的概念,并构建基于安全大数据的三维结构模型,指出安全大数据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结果表明:基于安全大数据非常有助于研究宏观安全规律,安全大数据学的产生是大势所趋,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安全大数据应用基础与安全大数据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6.
邓君  宋文凤 《情报科学》2012,(6):942-946,958
以科学数据价值鉴定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科学数据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科学数据价值方面的研究现状,综合探讨国外学者在科学数据价值鉴定标准、鉴定主体、鉴定过程和鉴定时机方面的基本观点,并指出国外学者在科学数据价值鉴定研究上的非持续性与非系统性特点,提出科学数据价值鉴定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亟需进一步开拓探索。  相似文献   

7.
科学基金资助机构视角下的科学数据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科学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和处理等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逐步走向以科学数据为基础性科技资源的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研究范式渗入到各学科领域的实际工作中,科学数据在科研创新中的价值日益突出,科学基金资助机构的科学数据管理职责也更加重要。为此,文章在分析科学数据管理需求产生的驱动因素的基础之上,梳理了发达国家科学数据管理的实践经验,指出科学数据管理活动应联结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以扩展科学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及其产生的价值、推动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针对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策略,包括:科学数据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科学数据汇交管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科学数据的可持续维护等,并围绕这些管理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推动了学术界对于其公共学术价值的认识和利用,大数据、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环境信息化使得科学研究向第四研究范式转型,科学数据复用为新的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科学数据复用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在近20年来日益丰富,但该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尚未建立。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作为数据采集来源,运用HistCite和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并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梳理了科学数据复用研究的发展态势、演进过程及研究结构,研究发现:科学数据复用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2006年前)、发展阶段(2007—2014年)和爆发阶段(2015年至今),主要包括基本内涵、共享与复用关系、数据复用影响因素、学科领域研究以及数据复用伦理等五个方面的研究主题。基于此,本研究从保障平台、理论基础、研究分支和方法工具四个层面构建科学数据复用研究的知识体系,并提出科学数据公共学术价值、科学数据复用行为及机制、科学数据复用评价及影响力、科学数据复用政策和领域科学数据复用研究等几个亟须深入开展的研究主题。本研究为今后开展科学数据复用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HT5”H〗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模式在系统性构建方面仍然存在部分薄弱环节,对各类科技计划产生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工作造成阻碍,且目前学界对科学数据共享生态系统的研究尚较为匮乏。因此,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分析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的具体内涵,根据相关机构、相关人员、政策法规、数据对象和基础设施等系统要素构成,分析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特征,发现其呈现全要素整体性、全流程协同性、全时空开放性和全制度调控性的特征;并通过梳理发达国家有关研究资助机构对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的主要政策和经验做法,分析指出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仍未全面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数据汇交工作,各有关机构尚未制定符合自身要求和特点的、专门的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办法,也尚未全面建立数据管理计划提交制度,此外还存在未全面开展科学数据的可信认证工作等问题。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优化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对策,包括强化全面开展科学数据汇交、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前端控制以及构建自主可控的科学数据可信认证标准等。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世纪之交的网络科学在过去15年间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且已经开始了从网络科学到网络工程的跨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数据科学成为一门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同时也为网络科学与工程研究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本文希望探讨网络科学的发展历史对数据科学兴起的启示,并通过介绍一些最新的基于数据的社会网络分析成果探讨数据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要实现"数据,让人类更美好"的愿景既需要科技的发展,也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数据引起了产业界、学术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科研信息化水平极大影响到高校创新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存在数据共享度比较低,科技产出数据零散不系统,数据的质量不理想,信息化数据的利用率低等问题。论文简要阐述了大数据的概念以及传统模式下的科研管理的挑战,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科研管理信息化集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云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规范管理,本文利用调查表、网上查询和电子函件等的方式,对云南三十余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现状、科学数据共享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云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具有典型的学科和地域特征,其在长期的野外观测研究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野外观测与实验数据,科学数据资源储备极为丰富。但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经费投入不足、科学数据共享利用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依托云南大仪网开放共享平台,创建“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数据共享中心”,打造科学数据规范化、网络化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积极采用“野外站-实习科研双基地”、“野外站-科普游”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野外站在科学数据、科研成果上的有效转化和利用,切实提高云南野外站的科技资源质量和开放共享服务水平,为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济协调、机制科学的创新型云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地球系统科学领域数据资源的元数据信息进行抓取和处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展现当前地球系统科学领域已共享科学数据资源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研究了科学数据资源的采集、生产和发布机构的特征及地域关系。结论表明:此领域科学数据的共享已具有一定的数据采集、生产和发布流程,相关机构及数据涉及的研究区域分布也形成一定的特征,但已共享科学数据资源量比较小,对科学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4.
数据素养已成为影响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上海地区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从数据态度、数据意识、数据知识、数据技能、对数据服务的需求5个方面,对高校文科和理工科教师数据素养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对比与分析。目前高校教师的数据态度和数据意识整体上呈现积极乐观趋势,但数据知识和数据技能欠缺,亟待开展嵌入科研的数据服务;同时,文理科教师均对数据服务需求强烈,但同中有异,图书馆要按各自需求侧重不同的服务方面。  相似文献   

15.
科技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以科学数据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引入科学数据资源形成、准入、服务和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理论,从科技资源管理实践的角度,提出了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框架。期待通过制定完善的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和相应的实施方案,提升科技资源利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推进科技资源集成与利用水平,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汪雪锋  朱东华  胡望斌 《科研管理》2006,27(3):123-127,134
新形势下提高科研管理质量和效率迫在眉睫。本文提出技术监测方法,即将数据挖掘等计算机前沿技术引入科研管理领域,发展科研管理的数据分析基础,促进了科研管理决策科学化,并在纳米技术领域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最后指出在科研管理领域运用技术监测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施科学基础数据共享工程,是对我国科技管理机制的重大变革。陈述了该工程的基本概念,从知识产权保护、科学技术保密、科技成果登记、数据标准等方面,论述了实施该工程所面临的问题,认为只有解决了这些前提性的问题,实施该工程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在新工科背景下崛起的新兴学科,受到了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新工科背景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问题和近四年新专业获批数据,剖析新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角色差异化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conometric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scientific production at cross-country level. The paper aims not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robust estimates of investment elasticities (a doubtful task given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data sources and the modelling problems), but to develop and critically assess the validity of an empirical approach for characterising the production of science and its impact,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e employ and discuss the limitations of a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to relate investment inputs to scientific outputs using a sample of 14 countries for which we have inform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ERD). The outputs are taken from the Thomson ISI® national science indicators (2002) database on published papers and citations. The inputs and outputs for this sample of countries have been recorded for a period of 21 years (1981-2002). A thorough discussion of the data shortcomings is provided. On the basis of this panel dataset we investigate the profile of the time lag between investment in HERD and research output and returns to national investment in science. We devote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analysing the presence of cross-country spillovers. We show their relevance and underline the international effect of the US system.  相似文献   

20.
对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地球系统科学领域数据资源的元数据信息进行抓取和处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展现当前地球系统科学领域已共享科学数据资源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研究了科学数据资源的采集、生产和发布机构的特征及地域关系。结论表明:此领域科学数据的共享已具有一定的数据采集、生产和发布流程,相关机构及数据涉及的研究区域分布也形成一定的特征,但已共享科学数据资源量比较小,对科学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