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者探讨了讨论文分论设置问题(见《以作文训练"出格"、"求己"为例——例说议论文的分论设置》《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2期),本文继续探讨分论展开的问题。【"五句展开法"示例一】求己,是相信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充分肯定。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能相信,那他又能相信谁求于谁!只要对自己确有清醒理性的认识,就应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当主人面对强敌多方准备,人手不够又一筹莫展之际,毛遂基于对自己能力的充分了解和对出使谈判任务艰巨性复杂性的准确判断,毫不顾及别人的猜疑和冷嘲热讽,挺身而出,勇敢"求己",最  相似文献   

2.
1.问题提出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2第3.2.2节继“直线点斜式方程”后介绍了“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笔者在课上介绍完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及讲完例题后,在课堂训练环节,已知两点坐标要求学生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时,很多学生不太习惯直接用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求解,倒是习惯用上节课讲过的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求解.问其原因,学生回答说:其一,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推导就是用点斜式推出的,初中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就用形如y=kx+b待定系数法求解,形式上比较熟悉.其二,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结构复杂,限制条件较多,不易记住.学生的回答让笔者一惊,觉得颇有道理.从笔者平时  相似文献   

3.
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有效的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我”“真”“美”是本人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中总结出的三字“经”。“我”字体现的是以我为主体的写作理念;“真”的情感是写作的动力;“美”的语言则彰显出个性。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的困惑是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写作教学的难点是"教"与"写"严重分离.快速、实用的写作新方法是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关键.文章从四种写作教法即"讲一练三法","现身说法法","同步写作法","图文并茂法"的实效性阐明写作虽无法,教者定有方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谁更伟大     
我曾跟一些人讨论:是牛顿更伟大,还是爱迪生更伟大?当初,曾有一位立即回应道:都伟大. "都伟大",这当然有道理,可是,我们现在是想比较一下,这两位"都伟大"的人之中,哪一位更伟大一些.稍后,那位说"都伟大"的同仁补充说:还是牛顿更伟大.  相似文献   

6.
孩子不听话,往往不是我们的话不对,而是我们惯常于用训导者的口吻去说,道理和语气部硬邦邦,剌伤了孩子的心.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教育者,会说就多说点儿,不会说就少说点儿,有时候"随便说说"反倒更好. "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别总想着教育他,用平常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朱国忠 《辽宁教育》2012,(12):16-17
现代化的教育必然是开放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融入美国人生活之中的美国式道理,内蕴着各种积极的元素,体现了快乐至上、平等至上、人文关爱至上、生命健康至上的原则。这些道理,无疑可以为中国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坐标,或许能够引发一些积极的改变。一、讲一点"纯快乐"的道理——只为快乐,花"不必结果"一位少年,酷爱小提琴,却为不能成名而苦恼。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说:"世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不能结果的花更加美丽,它们在阳光下开放,没有目的,只为快乐,快乐本身就是成功啊。"少年深受触动,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求成名,只为快乐。小提琴成为他一生的爱好。这位少年叫爱因斯坦。这种只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例1(2020·新全国Ⅰ山东)已知函数f(x)=ae x-1-ln x+ln a.(1)当a=e时,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若f(x)≥1,求a的取值范围.试题的难点在第(2)问,这是一道“已知含参不等式恒成立进而求参数范围”的类型题,是函数导数压轴题中的热点问题,其通法是分离参数法或分类讨论法.但该题的参数无法分离,而利用分类讨论法,其如何分类也是个难点.虽然还可以利用同构思想来做等价变形,但难度也较大,不容易想到.故而不少学生在做简单尝试之后就会凭经验果断放弃,因此笔者想借此机会谈谈另外一种方法,即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同时不惴肤浅,付诸笔端,愿各位老师指正.  相似文献   

9.
一节成功的品德课不仅需要教师有课堂驾驭能力,还需要教师有深入挖掘教材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的,对于教材,不能以"填鸭子"的形式充塞孩子的头脑,当教师一遍又一遍传授给学生似懂非懂的道理时,不妨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和加工,适合孩子们的"胃口",因地制宣,将品德课引向室外,引向自然,引向生活.只有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才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真实体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对处理教材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因声求义"作为一种重要的训诂方法,在初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可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通常未能重视它。"因声求义"能在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古文:一是理解、掌握通假字;二是辨析连绵词;三是系统地理解字义与词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因声求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若干年前,还是笔者在南京军区某部当兵的时侯,听到了一个关于当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的故事.说是许司令经常下部队、查军情,每到一个部队,司令首先视察的是部队的厕所卫生情况.一看里面情况不错,卫生整洁,司令脸上马上放"晴";如果里面情况不好,脏、乱、差,马上大发雷霆,指着该部队最高首长的鼻子骂娘,"他X的,老子的兵你是怎么带的,这样的部队怎么打仗……".尽管这是一个传说,笔者对其真实性却一直深信不疑.原因有二:其一,故事中人物的特点符合人们心目中许司令的形象.大凡人们喜爱的猛将,其性格中都有粗中有细的一面,让人喜欢,李逵敬母、钟馗嫁妹就是例子.穿着草鞋进入民大会堂、参加政治局会议是许司令的粗犷,而钻厕所、查军情是他的细致.其二,故事的内容逻辑性强、有道理,不由得人不信.从厕所卫生这一细微之处,可以看到部队的军容军纪如何,士气怎样,有没有战斗力.世人说"小中见大",古人言"庭院不扫何以扫天下",西人语"真理(另一说,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说得都是同一个道理.其实,这个道理也可用在对职业教育宏观事态的分析和把握上,笔者愿在此试举一例.  相似文献   

12.
从德性上说,"诚"是包含在善之中的,是善的一个要素,但"诚"又有认识功能,其目的在求"真",是在德性上与"真"的合一,从这个意义上说,"诚"又是独立于善的。"诚"在教学伦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意义,它为教学奠定了扎实的伦理基础,有助于教学智慧的生成和教学美德的养成,而现代教学中的伦理危机和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诚"的缺失和匮乏。  相似文献   

13.
"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霍裕平委员语出惊人:全球变暖恐慌是炒作的结果。这一言论,立即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既定事实"的热烈讨论。其实,关于全球变暖中的"另类"观点还包括"变暖自然原因说"和"变暖利大说"等。那么,这些观点是否有道理呢? 一、全球未必在变暖据中国国家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就我国来看,近百年来的温度升温比较明显的是北方省份,而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气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说:"模仿是人的天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义的学习就是模仿,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作文训练也不例外,因此,把好的文章作为写作的范文,大胆地进行仿写,经常训练,便可逐步脱离例子,达到举三反一、运用自如的效果,这样自然就能"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中求其他"。一、依葫芦画瓢求形似  相似文献   

15.
丁品森 《学语文》2005,(3):36-36
比较论理法,就是通过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比较来论说事理、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在议论文中被广为运用.是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在比较之中,才能突出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只有在比较之中.才能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让读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邵昂 《初中生辅导》2012,(Z3):84-86
孔子在其《论语·乡党》中曾说过"食不言,寝不语",其意思是"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不讨论"。这句话虽然很古老,但却有着科学的道理,体现了我国古代伟人的高度智慧。  相似文献   

17.
<正> 全球变暖,人人皆知。然而2007年"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霍裕平委员却语出惊人:"全球变暖恐慌是炒作的结果。"此言论一经抛出,立即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既定事实"的热烈讨论。其实,关于全球变暖中的"另类"观点还包括"变暖自然原因说"和"变暖利大说"等。那么,这些观点是否有道理呢?  相似文献   

18.
张惠作 《物理教师》2009,30(11):5-6
初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台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策略和方法是高中物理教学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人教版新教材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变化和调整,但关于“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教学思路却一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笔者认为不变不等于完美元缺,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和初中速度概念衔接.本文聚焦“速度”概念教学,求“异”于“变”,改变教材多年来一直不变的教学思路,探索出一节成功实施降阶,顺利实现初高中速度概念衔接的速度教学新思路,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教育界、理论界给校长定位有许多:有的说校长应该是管理者、学者,也有的说校长还应该是外交家、社会活动家等等.我在一所学校当了几年校长,经历了许多,学到了不少,对校长这一角色定位也有了切身体会.诚然,外界的定位都有道理.但我更愿意说校长是一个"放风筝"的人.作为一校之长.我觉得应该像放风筝那样做到:胸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中有分寸,脚下有土地.  相似文献   

20.
为做好初高中衔接,课程标准将"预备知识"作为主题一,人教社A版数学教材构建了两章教学内容.笔者以集合为基础重构了"预备知识"的思维路径,并提出了主题教学观念下的教学实践方案与实施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