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网络媒体为主导的新媒体语境中,以互动性为主要特征的双向传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成为主流,互动传播成为发展的趋势。在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电视互动节目引导者未来电视发展的方向,电视互动节目应运而生。首先引入互动和电视互动的概念,得出对电视互动的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探讨电视互动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最后,梳理和总结电视互动发展的趋势,对电视媒介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电视收视的不同需求,产生了一种以"互动"方式为主的电视节目。电视节目互动方式意在通过观众参与的特点,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笔者通过对目前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不足与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电视节目的主要互动方式及特点,意在对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拓展贡献一分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激烈的竞争是电视互动的催化剂。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比尔·盖茨曾经称,互联网势必取代电视成为第一媒体。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视主动与新媒体相融合,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特性被电视媒体普遍使用,互动正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卫 《新闻前哨》2007,(11):65-66
"努力让报纸与读者互动起来"。尽管传播学理论早已表明传播是双向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传播系统中,传递与反馈也是相依相存、相互作用的,但过去任何时候都不如21世纪对互动报纸的呼唤更迫切。当网上BBC、网上聊天、互动游戏、互动电视、手机短信等互动方式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时,人们再迫切不过地希望媒体成为双向交流的互动媒体。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正在以一种无声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阅读形式。占有巩固地位的传统媒体电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不断的进行改变和创新寻找新的出路,对于传统媒体电视来讲,无疑是个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针对电视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发展及融合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曾学远 《声屏世界》2017,(10):60-62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也是媒体加强传受互动、受众介入传播的过程,其互动方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不断改变着传受关系和传播模式.受众需要传受互动的驱动力量,而数字和虚拟现实技术更在需求与满足、现实与梦想之间达成平衡,让人人深度参与互动,获得实现梦想的体验.收视调查已经透露出了市场先兆,未来四种能满足受众拟真体验和自我实现欲望的节目将帮助媒体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7.
胡中华 《新闻世界》2012,(10):22-23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上受众心理发生的变化,从而使电视业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电视行业最重要的词就是“电视节目互动”,这种互动方式的引入和实践,让电视产业在媒体竞争中找到了更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本文主要对国内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必要性、特点、节目分类等进行了分析,重点是对当前国内电视节目互动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一些完善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互动电视已经推出许久,但是其盈利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宏观方面的原因不外乎国家政策等,而微观方面的原因则是直接关系到互动电视本身的一些问题.观众为何要支出多余的费用来购买节目?广告商又为何要抛弃受众面广的传统媒体而转投互动电视呢?本文将针对这些微观方面来探讨互动电视要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从哪几方面来增强它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9.
由于电视媒体和社交媒体都有着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二者的用户也有着较高的重合率,使得电视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融合与互动逐渐成为媒体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融合互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互动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0.
吴欢超 《传媒》2015,(6):48-49
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电视市场中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从一开始的原创性娱乐节目到吸收国外娱乐节目经验,通过引进海外版权制作相似的节目,我国娱乐节目已经初步实现了其自身的转型.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电视娱乐节目也在不断演化.从录像播出、现场直播、游戏竞技到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也逐渐从“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过渡.在不断发展变革的同时,形成了新的互动模式.新时期下,对于娱乐节目的要求已经不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娱乐需求,更需要通过娱乐节目来宣传积极向上的内容,而从娱乐节目市场的基本导向趋势来看,宣传正能量已经成为节目的中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从"硬件"上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而从"软件"上看,目前在国内,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共同发展,助推电视发展的思路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传媒人的思想意识"到位",无疑给电视和网络的互动融合提供了强劲的执行力。不过,即便是各种条件都已具备,互动融合的实现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摸索和尝试中稳步推进的过程。那么,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过程究竟是怎样的?视网互动对电视形成了怎样的补偿,带来了何种效果?上述问题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背景下,电视媒体互动营销虽然还面临很多困境,但是在营销活动中,参与和互动成了电视媒体一直追求的潮流,能否遵循互动原则进而实现创新成了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大数据背景下,电视媒体整合开始朝社交化、移动化、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因此,电视媒体营销互动要积极与不同类型的媒体展开深入合作,科学制定最为合理的互动策略,加强受众互动质量的维护,构建全台一体化的云计算平台,扩展电视媒体营销的空间,并通过与受众的互动,提升电视媒体营销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95年中国科学院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始,网络在中国已经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从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改变了媒介环境。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传播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及时性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欢迎。本文主要以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电视媒体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新媒体中新闻互动的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传统媒体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要进一步促进媒体融合.在传统媒体中,新闻电视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为主,分析了新闻电视VS新媒体大小屏互动播出的效果,为媒体融合提供更多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下,跨屏互动已经成为传统电视发展的客观需求与必然趋势。本文从电视观看体验角度出发,对跨屏互动时代下电视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基于服务与内容的跨屏互动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升电视消费者体验性,增强电视吸引力与粘着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靳增武 《今传媒》2008,(1):70-73
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增加电视新闻节目的感染力、实效性和收视率是电视从业者孜孜以求的事情.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立互动话题,吸引观众的参与似乎是许多节目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与观众的互动可以说更为方便和快捷.与观众互动,需要设置互动话题,在互动话题的设置中如何进行议程设置也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杜友君 《出版广角》2013,(21):66-67
体育明星出书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既是明星个人的体育成就同明星效应相对接的结果,也是体育艺术借助现代传媒技术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产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明星出书同电视互动所带来的传播效应有效盘活了明星出版的市场。当前,电视传播的内容日趋生活化,各类电视节目逐渐将工作重心转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运动作为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主要元素,受到广泛的关注及参与,而体育节目的电视传播正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观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受电视互动  相似文献   

18.
观众与电视的互动主要有短信、电话、屏幕评论等形式。随着手机APP应用的发展,互动形式也得以突破。湖南卫视"呼啦"APP以电视屏幕上的二维码为端口,搭建起了互动新模式:实时互动,电视节目有效捆绑,线上线下社交结合。  相似文献   

19.
观众与电视的互动主要有短信、电话、屏幕评论等形式。随着手机APP应用的发展,互动形式也得以突破。湖南卫视“呼啦”APP以电视屏幕上的二维码为端口,搭建起了互动新模式:实时互动,电视节目有效捆绑,线上线下社交结合。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发生着新鲜事,每天都会有大量用户参与讨论,社交媒体在受众渴望寻求共鸣、渴望参与的需求下迅速发展,并不断吸引一些传统媒体与之融合,电视媒体就是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个。随着技术的成熟、时代的发展,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互动融合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文章对二者互动的意义和方式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