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自组织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自组织理论从演化的角度研究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分析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自组织动态演化过程,同时明确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自组织演化必须具备的条件、演化的动力和规律.为了使数字信息资源管理自组织演化成功,必须注意创造形成数字信息资源管理耗散结构的条件,使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成为一个活系统;还要注意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进行合适的竞争和有机的协同,保证数字信息资源管理自组织演化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运用自组织理论与序参量的役使原理,通过构建科研资源集成系统,分析科研资源的集中整合及自组织运行逻辑,旨在进一步完善科研资源集成相关理论并形成系统理论框架,为科研资源管理与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考范式。同时,将科研资源集成度作为科研资源集成系统的序参量,并从关联度、融合度、涌现度三个维度构建和解释科研资源集成系统自组织运行目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取某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案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科研资源集成系统的自组织运行逻辑与集成度评估的有效性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企业绩效是经营管理相关者一直关注的主题,<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引起学界对企业绩效的再思考.基于复杂科学管理分析企业复杂系统的特性,结合协同学理论研究表明企业自组织模式是系统的主序参量,是决定企业绩效的慢变量;企业系统对资源的整合模式、优势资源是系统的次序参量,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并根据主次序参量分析提升企业绩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协同论强调开放系统只有在协同作用下才会产生协同效应,在序参量支配下,系统会从无序走向有序.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是:系统封闭、子统间协同性弱、自组织能力差.协同理论为高校科研管理变革提供了启示路径,即增加协同效应、合理确定科研目标序参量、加强自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5.
施宏伟 《情报杂志》2008,27(1):21-23
作为一个多主体复杂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共享和最小数据冗余,系统主体协同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西方关于信息资源复杂系统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应用导向色彩,但却忽略了由信息系统序参量特征所决定的系统功能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以系统差异性序参量特征分析为基础,构建基于协同目标的信息资源管理复杂系统功能结构,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动态管理模式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序参量和自组织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动态管理模式系统自组织有效性的评价思想,为我国制造企业管理创新及实践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忱  王春和 《中国软科学》2004,13(3):152-156
从系统科学和系统自组织理论角度,揭示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序参量,满足序参量的基本属性,并支配着社会经济系统的进一步演化;分析研究了区域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中的协同机制与协同效应,建构了协同管理的概念模型,揭示出协同管理在区域复合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面向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区域协同系统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资源配置是我国当前公共医疗卫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依据赫尔曼·哈肯的协同学原理,给出了区域协同医疗系统概念及模型,确定了医疗资源是系统序参量,并对区域协同医疗系统的平衡与非平衡、组织与自组织、有序和无序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行了区域协同医疗系统受力分析,讨论了区域医疗资源配置运动和动力机制,为解决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构建区域协同医疗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的协同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莹  刘华 《科学学研究》2010,28(3):351-356
知识产权公共政策协同运行模式是将协同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这个复杂系统的构建和运行管理中的一种更高效的政策运行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较,知识产权公共政策协同运行模式更注重宏观政策所体现的序参量管理,以及决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流动,强调借助政策协同机制使各政策子系统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政策协同效应,进而产生政策系统的自组织,使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协同学基本原理基础上剖析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分析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的序参量、控制参量和自组织演化过程;指出都市圈协同创新系统是不同创新子系统间协同及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研究组织为序参量的有序集合,其中非线性机制是都市圈协同创新系统要素耦合的根本机制;放大涨落是都市圈协同创新系统的基本效应。由此,为提升都市圈区域创新能力,需遵循协同学机理,构建都市圈跨区域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有序的自组织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