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重大生产力布局作为我国制度优势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我国未来15—20年中长期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文章在重新审视和回顾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历史变迁过程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我国未来区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重大问题。提出重大生产力布局应该面向国家战略安全,以建设创新型地域经济综合体为主要抓手,构建自主、完备、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战略发展区主导+特殊类型区补充"为主的生产力总体格局,打造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式重大生产力布局体系;不断强化东部沿海战略竞争能力、西部沿边战略开放能力和中西部战略保障能力,支撑我国实现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第二个百年目标。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群分类治理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城市群将依然是中国推动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当前,中国城市群的发育已经呈现出多样化、所在区域的发展格局日益差异化、服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目标趋于多元化、现代治理方式要求精准化的态势,因此对城市群发展进行分类引导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针对我国长期以来采取综合性政策对城市群进行分类指引存在的精准性不足、特色化难以凸显的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以"四个专项+综合"的方式,即从规模等级、发展模式、空间组织、资源环境承载力4个方面,对城市群发展进行专项政策指引;同时,对一些普适性、战略性的政策提出综合政策指引,并建议未来将城市群作为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的一个层级,每一个城市群都应该通过编制规划,以确定其自身的政策包。文章提出了基于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格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格局、城市群自身发展规律的3个维度,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助推城市群扩容提质、发挥城市群区域带动作用的3个着力点,以及"管管理者""管资源环境""管生产要素""管营商和人居环境"的4个政策工具的政策分析框架,并对我国城市群进行了分类政策研究。从专项层面,围绕规模等级、发展模式、空间组织、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城市群的类型划分和精准施策;从综合层面,提出了引导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类型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会》2021,(3)
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提出明确要求,这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类社会组织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慈善事业、参与环境治理、提供普惠托育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参与基层治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十四五"时期,社会组织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找准自身定位,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进社会组织"专精特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衰退型老工业基地和问题型区域,是国土开发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地区,其振兴发展对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回顾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历史沿革和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文章从营商环境、创新驱动、资源外流等若干角度剖析了当前东北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考察了其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须关注的重大关系和须解决的重大矛盾,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生态保护、发展格局、经济结构调整等角度设计了振兴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5.
空间治理是我国治理体系中相对薄弱的领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科技支撑空间治理中存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分割、数据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科学研究与决策管理脱节等问题,严重地阻碍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求。在科技强国建设中,面向中国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适应策略的形成,对中国实现从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和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讨论空间治理对象的复杂化、政府决策管理的科学化,以及科技服务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创新、数据建设和知识应用为主体的面向空间治理的科技创新框架,系统讨论了重构统一地理学理论体系和夯实统一地理学数据基础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研究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关系对建设成渝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整理2011-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市的31个衡量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数据,构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成渝地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双城经济圈各市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在时序上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多数城市与成都、重庆、绵阳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考察期内成渝双城经济圈各市耦合协调度均值提高了0.15,接近于濒临失调阶段,整体协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成都市和重庆市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必须坚持数字创新引领发展。精准把握数字创新的提升潜力、准确辨析其失衡症结并探寻其平衡发展路径,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08—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数字创新效率,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QAP方法全面揭示和识别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全国和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数字创新效率均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各区域存在显著差距;(2)考察期内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空间不平衡程度表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其总体差距主要源于区域间差距;(3)全国数字创新发展总体离散程度呈扩大趋势,各区域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极化趋势,且极化趋势逐渐加剧;(4)对外开放程度不同是全国数字创新发展差异形成的最大成因,而区域数字创新发展差异的形成和变化的强度存在地区异质性,且不同区域主导因素有所差异。本研究对于协同提升中国数字创新发展水平、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扶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等举措,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良好。“十五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全球资源环境供给短缺、我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增长缓慢疲软、发达国家多方打压、发展中国家凭借成本低廉优势不断追赶的巨大挑战。文章首先提出了空间发展均衡理论、流空间经济网络节点源汇空间组织理论、创新链—产业链空间收敛理论等新的学术思想,在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明确了营造发达地区发展新动能和培育欠发达地区发展增长极并重、更应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近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途径的战略要点。研究认为:重视科技创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因地制宜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新质生产力布局”的区域模式、形成综合功能区的新发展格局、推进资源利用型产业布局重心西移、重视培育关键地带的增长极功能应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路径。最后,文章还就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是在总结我国建国后区域经济布局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它由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战略模式、战略布局、运行机制等内容构成。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是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研究邓小平的区域经济理论,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正处于服务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服务贸易是贸易强国建设的关键与核心。伴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陕西省的服务贸易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文章从陕西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区域经济差异以及出口市场3个角度对陕西省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相对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和出口市场相对狭小3个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提出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推动区域特色发展,激发各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进服务贸易开放合作,建立全方位的开放合作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是我国长期和顶层的国家战略。"四大板块"是"十一五"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是近年来中央提出的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文章在阐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及区域影响的基础上,重点从战略功能、空间影响、相互作用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和论述了"一带一路"建设与"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的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抗疫情助推我国数字化转型: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生产生活物资保障、复工复产等各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助力科学防控、精准施控,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机遇。文章聚焦当前疫情影响下我国政府、产业、企业、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机遇,分析了疫情中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1)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2)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垂直细分领域的融合发展,丰富应用场景;(3)推动产业互联网建设,促进各产业数字化水平均衡发展;(4)加强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治理,保障数据的高效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3.
面向“十四五”太空探索事业新征程,需要深刻洞察复杂多变的国际航天发展新态势,充分认识我国航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不足之处。纵观世界航天历程,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成果的产出离不开科学的稳步积累和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文章从重大任务导向、原始创新研究、未来航天布局3个方面思考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在航天科技创新中积极发挥的作用,并面向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助力我国“航天强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文章首先从数字经济基本问题出发,描绘了大数据、智能算法、算力平台3个基本要素;进而,回顾了国际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和挑战;最后,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挑战与短板,从数据开放保护、关键技术工程、大数据人才培养、民生服务、社会征信体系和国际合作6个方面提出了做大、做优、做强我国数字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时期行政区划设置与空间治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区划一直都是国家进行地方治理的基础支撑单元。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优化资源配置和空间治理的重要抓手。行政区划设置在完善城市布局、优化城市结构、提高空间治理效率、调节空间发展秩序、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实现区域优化重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行政区划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进城市群专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因地制宜推进各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优化县级行政区设置与布局,激发地方发展活力,推进扁平化管理,提高空间治理效率。同时,提出进行政区划调整的配套政策与建议,为中国新时期的空间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估可为中央和地方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文章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评价结果,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中心的创新集聚区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三大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南方地区的创新能力在快速上升。同时,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依然面临挑战: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科教资源不平衡,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地区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文章提出未来依靠优化战略布局,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为国本,粮为民本,如何在“十四五”时期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各类潜在风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态势进行展望,并聚焦分析粮食生产的主要风险因素。文章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将平稳发展,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在“十四五”期末有望达到6.9亿吨以上。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主要面临自然资源约束加剧,劳动力约束加大,种子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过度集中,以及重大突发事件频发等潜在风险因素。最后,针对上述风险因素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大气雾霾治理进程中,认为大气雾霾治理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是当前的一个主导想法,这导致政府对进一步改善大气质量产生为难情绪。文章采用2013—2018年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潜在受影响部门的产量、盈利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以环保产业作为案例,说明大气雾霾治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和目前普遍认为的“大气雾霾治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不一致,近年来大气雾霾治理的重点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在环境质量提升的同时,潜在受负面影响的行业经济也发展良好;此外,先行治理地区的相关环保产业发展良好,并引领全国。该结论对当前进一步深度大气治理仍存疑虑的地区有一定启发。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大气雾霾治理的机会,将环境治理、大气雾霾治理,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和本地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中国也应坚定不移地实现自身的环境根本性变革和CO2深度减排,这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环境、气候变化领域的体现,也是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提供的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