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当前有关经济伦理的讨论中,经常会涉及“经济人”这一术语。但究竟什么“经济人”?“经济人”与“道德人”是什么关系?“经济人”概念的合理性及限度在哪里?对于这些基本问题,伦理学界讨论甚少,经济学界的讨论也仅限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层面。笔者认为,从经济伦理角度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加深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理解。 一 “经济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理论出发点,据说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从“斯密问题”人手,证明了该问题是不成立的;进而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和谐统一的可行性。为了解决当前二者存在的偏差。建立经济与道德相统一的评价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是关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使人不断摆脱“人的依赖关系”而促进人的发展,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发展还是建立在“物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的,因而不可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这种理想的发展状况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邓小梅 《文教资料》2010,(26):137-138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从三方面理解: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终极目标,阶级斗争、革命、社会制度等都只是通往目标的途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方面协调发展。而且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即要保障民生、落实民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本经济,因此一切经济建设都是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发展阶段,探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性前提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经济人”假设具有其客观合理性,但它是建立在抽象方法论基础上的抽象人性假设,因此不能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性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性前提和最终发展目标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学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人的观念的纠正和超越,但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人的自我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经济人到政治人,再到文化人,再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不断深化过程,表现在社会活动上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出人是社会发展终极目的的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经历了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从主要追求经济现代化到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现代化,从主要追求物质层面现代化到追求物质、制度、精神三大层面相统一的现代化,从“赶超战略”到“追赶战略”,从追求经济增长到追求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四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目标的新指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要求以人的现代化为基础和核心内容。社会发展的实质与关键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讨人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双向关系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与途径,要求人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成熟有推动促进作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角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化,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为指导。现代化的人的构建应当是:身心健康、经济人、法制人、道德人、文化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美的规律就是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美的规律首先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之中形成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也就是物质生产之中生产者按照自然界的“物种尺度”和“人的尺度”来进行的创造性自由程度。从物质生产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到话语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逐步扩展到精神领域,形成了符号创造的自由法则,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由物质的、现实的领域拓展到象征、移情等符号化、非现实的领域,生成了审美符号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从而使得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为审美活动。从话语实践的自由创造到精神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了比较纯粹的审美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即文学艺术,审美意识形态的创造性自由法则就是纯粹的“美的规律”。不同形态的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适用于不同形态的审美活动,反之物质性审美活动、符号化审美活动、意识形态审美活动的自由程度又生成不同的“美的规律”,不断推进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逐渐走向人类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社会)、人与自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人的两种全面发展(对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要区别两种人的全面发展 :一种是作为未来社会最高原则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种是当前社会现实里作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价值取向的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从实践层面说 ,现在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更有现实意义。在结合当前中国的实践、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方面 ,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1、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一个体现当前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的主题纳入现阶段人们的奋斗目标 ;2、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 ,也取决于精神。 3、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看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历史过程。除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外 ,还可以开阔眼界 ,从别的维度 (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哲学角度、现代高新科技角度等 )来考察。  相似文献   

11.
胡丽娟 《文教资料》2011,(9):112-114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来以后,开拓了理论界的新境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内容,以及实现途径,大部分学者仅从人的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上,或者从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和论述,往往忽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没有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联系起来考虑。而以生态学的视角为切入点去研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与传统解读不同,生态学视阈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全面认识市场经济建立对档案工作带来的影响及档案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是改革、发展档案工作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号召各行各业都要真正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根本不放松”。因为,“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要服从这个大局”。改革不仅对经济领域产生极大的震动,而且也对我国的档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对象,特别是2001年江泽民“七一”讲话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以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以人为本”确定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以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更是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并取得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新世纪以来,理论界主要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的方法论前提、内涵、实现条件与途径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关系 ,对正确理解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和对我国当前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 ,亚当·斯密的学术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并不存在“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矛盾。错误地理解、歪曲他的思想不仅会带来理论上的混乱 ,而且会给实践带来危害。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应当具体地、辨证地把握。在此基础上 ,提出加强法律和道德建设来协调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明修身是现代人自觉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促使理性高尚、能动创造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在生活世界生成的活动。从静态上看,它是人的修身体验和精神境界的反映,回答了生活的意境;从动态上看,现代文明修身回答了人“应当怎样生活、为什么这样生活”的问题,这涉及到人的生命本质和存在方式等问题。现代文明修身的过程特性体现了理性认知与感性实践的统一,功能特性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义利观。总的来看,现代文明修身是以道德感为内核的人格养成和精神生命不断生成的活动,它的基本立足点不是理性世界,而是现实生活,现实关切是不断增强人的主体性,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最崇高的追求。马克思对费希特自由思想的扬弃,在主体观上体现为从“自我”到“现实的人”,在活动观上体现为从“行动”到“实践”,在哲学观上体现为从“行动哲学”到“改变世界”哲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社会的精神明是该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牡会的精神明的基本面貌。我国经济体制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将对社会物质明的发展发生重大作用,而且还会对政治、法律、道德.思想观念等精神明产生深远的影响。市场经济对物质明的巨大推动作用巳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同构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含义界定自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将改革的基本目标定位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的范型是“经济人”还是“道德人”就一直存在着争论。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无论是“经济人”还是“道德人”,都必须在各种社会交往包括市场买卖行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假设的道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范畴对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的确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将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置于一切目的之上,这无疑是对生命存在之肯定。但“经济人”作为一种从西方移植而来的理论假设,有其存在的限度。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经济人”做了分析:(1)“经济人”假设的嬗变及其道德风险;(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人”的作用;(3)“经济人”假设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自由平等观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思想家们开始关注经济关系和生产劳动,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理解为单纯的商品交换关系,在物质生产领域商品交换形式的基础上论证普遍的自由、平等,从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入手,论证个人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德国哲学家们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以抽象的伦理道德实践的方式论证人人自由、平等,把政治国家作为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马克思从现实个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出发,用物质生产关系说明交换关系和政治伦理关系,揭露了阶级利益的冲突,揭露了资本主义普遍自由、平等的虚假性.商品交换存在于受人类生存必然性制约的物质生产领域,属于必然王国,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人人平等享用自由时间的自由王国才能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