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在新授“李红和周东从相距600米的内地同时相对走来,经过4分钟相遇。李红每分钟走70米,周东每分钟走多少米”时,通过画图、分析,得出两种解法:600÷4-70,(600-70×4)÷4。之后,准备进入练习,当时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还有一  相似文献   

2.
巧思妙解     
有些应用题如果换个思路,可以有不同的解法。例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同的方向出发,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骑摩托车速度是甲的3倍。2小时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我看完题后,是这样解的:先求出乙每小时的速度:20×3=60(千米)。接着求甲骑自行车的路程:20×2=40(千米)。再求乙骑摩托车的路程:60×2=120(千米)。最后求2小时后,二人相距的距离120-40=80(千米)。后来,我再仔细审题,发现这道题可以先求出乙骑摩托车的速度20×3=60(千米)。再求乙骑摩托车比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的米数:60-20=40(千米)。最后求2小时后相距的米数:40×2=80(…  相似文献   

3.
练习是传授新知、巩固深化新知的一种重要手段。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可分以下五个阶段设计练习题。 1.旧知迁移。这一阶段的练习题主要是新知准备题或新知导入题。例如,讲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相遇问题例1时,教师设计如下三道题。(1)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2)用简便方法计算出18×4+12×4的结果。(3)甲乙两个小朋友开始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两人同时相对行走1小时后还相距多远?两人同时相对行走2小时后还相距多远? 这三道题中,第(1)题可为新授后总结出“速度和×时间=距离”进行铺垫,第(2)题为比较例1的两种解法提供了方便,第(3)题具有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初步理解“相遇”的意义和条件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完整的解答     
活动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东西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沿东西方向行走,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2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读题后,急性子张宏马上站起来说:“这还不容易!2分  相似文献   

5.
[题目]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愿计划每分钟飞行9千米,现在按每分钟12千米的速度飞行,结果比原计划提前半小时到达。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一般解法]假设这架飞机现在和原计划用了相同的时间,那么它就会比原计划多飞行12×30=360(千米),根据题  相似文献   

6.
有一道这样的课外题:"甲乙两人从相距1000米的东西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走40米.若甲带一狗和乙同时出发,狗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向乙跑去,与乙相遇后立即回头向甲跑来,这样,狗在甲乙两人间来回奔跑,直到两人相遇为  相似文献   

7.
[题例一]常规题:小明从学校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返回距学校1200米的家中拿东西,妈妈同时从家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40米的速度给小明送东西,几分钟后他们相遇?列式:1200÷(240+60)=4(分钟)答:4分钟后他们相遇。尝试题:学校举行音乐会,李明要表演口琴独奏,可是口琴忘在家里,他打电话让妈妈把口琴送来。妈妈放下电话拿着口琴,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40米的速度到离家1200米的学校,李明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去迎妈妈,请你们算算李明几分钟可以返回学校。1.相遇后各自返回,所用时间是李明往返的时间。列式:1200÷(240+60)=4(分钟),4×2=8(分钟)。2.…  相似文献   

8.
据说,下面是一道“既繁又难”的问题:在同一条公路上有两辆汽车同向而行.开始时甲车在乙车前4千米,甲车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前进,乙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前进.问乙车赶上甲车的前1分钟两车相距多远.这是一道追及问题,习惯思路是先考虑两辆汽车的开始位置,然后再顺着时间推算才能解出.也就是说,先求出追及所需要的时间:4000÷(60000÷60-45000÷60)=4000÷250=16(分),然后再算出追及前1分(即追了15分)时乙车已追赶的距离:(见图1)(60000÷60-45000÷60)×(16-1)图1=250×15=3750(米).因此,在追及前1分钟,两车相距4000-3750=250(米).以上是…  相似文献   

9.
相遇应用题变化较多,有求相遇时间、相距路程、相向相背而行等多种例题。传统的教法,教一例即作模仿性练习,即使学生尚未完全理解,也能硬套解法,但远期效果欠佳。我采用整体思想教学,将例题放到题组的统一体中去,先出示准备题,阶梯式让学生拾级而上。使学生感到坡不陡、题不难,富于联想。过程如下: 1.张华每分钟走65米。到学校走了4分钟,张华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2.李诚每分钟走70米,到学校走了4分钟,李诚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3.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诚每  相似文献   

10.
2002年高考数学试卷有一道题,我觉得可以用小学数学知识解答。题目是: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70米的两处地方同时相向运动。甲第一分钟走2米,以后每分钟比前一分钟多走1米,乙平均每分钟走5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简易方程的学习情况,去年六月份,我们出了七道应用题,对九所农村小学5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考查。七道题中有五道选自课本第六一九册,另外两道是依课本第十册列方程解应用题单元中的例题改编的。结果正确率只有58.8%,这使我们吃惊不小。分析错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学习了简易方程以后,他们解题思路仍停留在算术解的水平上。如“小明4分钟走240米。照这样速度,他走840米要多少分钟?”它的方程解是:设走840米要X分钟。得方程240÷4×X=840或840÷X=240÷4。(能用第二个方程解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大象博士由于工作繁忙,想给自己的孩子聘请一位家庭教师。由于招聘条件优惠。招聘启示刚贴出去,就来了数十人应聘。经过激烈地竞争,小羊和小兔进入决赛。决赛题目:大象伯伯从家出发到动物研究院,每分钟走150米,3分钟后离中点50米。问象伯伯家与动物研究院相距多少米:小兔一看题目,高兴得跳了起来:“太简单了。”它很快列出式题,算出结果:(150×3+50)×2=1000(米),马上交了卷。小羊一边看题目,一边画线段图,不慌不忙地计算起来。他分两种情况考虑;第一种情况:3分钟后还没到中点,如图一,象伯伯家与动物研究院相距(150×3+50)×2=1000(米);第二…  相似文献   

13.
小学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分析讨论过程中,不能就题论题,满足于做对就算完事。对有些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题中的数量关系,提倡勤思多想,表彰标新立异,着重在打开思路上下功夫。这样持之以恒,定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智力上同步前进。现举一例说明。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时,发现忘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他们家离校多远? 示意图: (一) 从题目中的条件看,有两个“差”,一个是兄妹行走速度的差(90—60);另一个是兄妹行走路程的差(180×2)。由路程与速度这两个对应的差:可以求出他们相遇用的时间。(180×2)÷(90-60)=12  相似文献   

14.
简单的难题     
[ 例题] 孟浩家离学校300 米,他每分钟 走50 米。一天上学时走了100 米,忽然想起 忘了带劳动工具。便仍按原来的速度回家拿 工具。请问:这次上学,孟浩共用了多少分 钟? [ 分析] 因为孟浩走到中途又返回一次, 许多人在这个关键的地方往往搞错,所以, 有的说他多走100 米,算成共用8 分钟,有 的说他多走300 米,算成共用12 分钟。其实, 他只多走了两个100 米,因为每次上学都得 从家里出发呀。 [ 解法1] 300 ÷50+100 ×2 ÷50=10(分) [ 解法2] 〔(300-100)+100 ×3 〕÷50 =(200+300)÷50 =10(…  相似文献   

15.
每种类型的应用题都有常规的解题方法,但有时按常规思路去思考,会觉得解题过程繁琐,这时我们可以转换思维角度,突破常规,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探求全新解法。[题目]小华和小红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55米,小红每分钟走45米。两人相遇前5分钟,相距多少米?  相似文献   

16.
岳阳市九华山学校叶新岳老师执教“相遇问题”时,在课的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下面的“一题多变”教学片断: 教师示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答案:甲乙两人从两地对面走来,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走了10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①1000米 ②2000米③无法解]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上,老师让大家做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0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8.
有些应用题有多余条件,解答时,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舍去其中的多余条件。例如:甲乙两地相距575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5小时后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2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是一道有多余条件的行程应用题,选择不同的“多余条件”舍去,可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解法一:把“甲乙两地相距575千米”这一条件看作为“多余的总路程”,将其舍去,其解法是:60-25÷5=55(千米)。解法二:将“客车比货车多行25千米”这一条件视作为“多余的路程差”,将它舍去,则该题的解法为:575÷5-60=55(千米)。解法三:如…  相似文献   

19.
智趣园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位外国学者考他的一道题目:“甲、乙两人自相距1000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40米,甲带了一只狗,狗每分钟跑100米,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上,老师让大家做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乍每小时行40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