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这对认识出版业的现状、出版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转变出版业增长方式,推动出版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应认真学习贯彻,在转变增长方式上狠下工夫。同全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一样,出版业的增长方式也存在着类似问题,概括地讲,主要问题是:重视品种增加而忽视结构优化,重视出版码…  相似文献   

2.
出版产业已进入经营化时代,传统的出版观念在现代管理、运营模式的冲击下已到了必须转变的边缘.经营出版就要求出版业须跟随及引领市场,把企业效益建立在整体出版红利的获得上,并且主动积极地经营各种资源.观念转变才能促发机制创新,也才能真正使出版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3.
杨斌成 《新闻界》2012,(13):3-5,15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的变革带来了与传统出版迥然不同的传播观念。这些观念的变化不仅导致受众的接收方式和接受习惯的变化,还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提出了实现我国数字出版业进一步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出版产业改革及数字化进程正如火如荼,希望这些学习心得与体会能给诸位带来一些启发。在为期一年的英国斯特灵大学国际出版管理专业硕士课程学习过程中,笔者首次深入了解了英国一些核心的出版观念,感受到了中国出版业与西方出版业出版理念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逐渐与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联系在一起。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获得信息,并使消费者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以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其超时空性、内容海量性等特点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图书出版的研究者,应在压力中寻求图书出版业的出路,变新媒体的冲击为动力,在探索中找到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19日,柳斌杰署长在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指出:"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是中央推进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是推动产业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新闻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手段."重大工程建设是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大手笔,将改变我们的传统出版格局,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开辟崭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大多数人看来,传统的出版业正经历着风起云涌的变革,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网络的大行其道,为数字出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在数字出版热的背后,对数字出版观念的转变、与传统出版的技术融合、体制创新与人才培养及其政策法律的支撑方面认真地审视和思考,发现我国的数字出版业还不够成熟,它的繁荣有序发展还需要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加强出版理论工作是深化出版改革和繁荣出版事业的需要。出版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我国出版业已基本上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这一转变向出版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出版业面向具有竞争机制的图书市场,逐步走向自我约束、完善和发展的道路。多年的改革实践说明,在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理论上的自觉性十分重要,只有深刻地理解新时期社会主义出版业的性质、任务及其重要地位,人们才能有效地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消极影响,将改革引向深入,推动出版业逐步走向繁荣。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理论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几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9.
2006年,重庆出版业以实施重大图书出版工程为切入点,以继续实施“图书出版精品发展战略”为着力点,更新出版观念,调整出版思路,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地挖掘地方资源,基本形式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突出的出版格局。三家图书出版单位其申报年度选题658种,整体上呈现七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喜事大事接连不断的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纸张价涨跌、北京奥运,改革开放30年,两岸出版交流20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些大事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然而这些事件都是影响和推动出版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组织优化与中国出版产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国内市场看 ,目前中国出版业计划体制观念下的粗放式经营仍然存在。同国外出版业相比 ,中国出版业无论是机制 ,还是渠道、手段都有一定距离 ,所谓规模集中度低、重复出版、资源浪费、缺乏创新等问题正成为这个行业前进的阻力 ,在出版与印刷、发行等相关的上下游纵向产业之间 ,出版社与其他相关横向行业之间也分割严重 ,如此种种已经影响了这一行业向前发展。从现实看 ,我国出版业发展中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经济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组织不合理。因此 ,要转变出版业的经营方式 ,壮大出版产业实力 ,使其在面临国外出版业挑战的情…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我们周围的世界发生着看不见但影响巨大的转变.最近这些年,大数据告诉我们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这股浪潮的席卷之下,激发了新闻出版业对大数据的关注与探索. 一、出版业发展大数据:先了解,再应用 出版业的数据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然而出版领域究竟包括哪些数据?如何采集?不同的数据又指向何种应用?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出版业大数据建设与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略论出版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贯彻落实十五大关于新闻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基本方针,于友先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对我国出版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推进出版产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作指导,结合出版业实际,剖析。出版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涵、缘由,并提出结构调整的思路,这对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推进出版产业化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出版政策发展演变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趋势是:由泛政治化政策转变为产业化政策、由封闭政策转变为开放政策、由行业政策转变为公共政策.深入分析出版政策发展演变的基本特征和趋势,对于探索出版发展规律、把握中国出版业发展大势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出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柳斌杰署长在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指标提得更加明确:即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形势对出版社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转型机遇,关键是出版社如何才能抓住这次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6.
庄庸 《出版广角》2011,(5):32-35
2011年,又一个春天,我们迈过了又一个五年规划与发展的门槛。于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下一个5年,出版业的发展走向是什么?"十二五"(2011-2015)的规划指出,党和国家的发展主题是"科学发展",特别是"转变发展方式"。下一个5年的中国国家基本战略由此定调。中国出版业的核心主题也因此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不是套话。它点出我们每个人在编辑和出版中正在面临的根本性问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多元阅读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出版产业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分析了传统出版业面临的压力及进行转型数字化面临的体制机制观念转变、专业从业人员匮乏、经营模式不适应现代出版等具体问题,并提出传统出版单位在新型出版产业链中如何定位,找到相应的发展路径。指出传统出版单位应与数字化融合发展才是最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5月19日,柳斌杰署长在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指出:"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是中央推进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是推动产业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新闻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手段。"重大工程建设是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大手笔,将改变我们的传统出版格局,为我国新闻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出版业可分为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三大类。其中学术出版承担着学术传承、文化积累的重要使命。学术传承是出版业诞生、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也是出版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做好学术出版,对于出版社打造图书品牌、提升学术品位、扩大社会影响具有重大作用。国家出版基金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重大常设文化基金。国家出版基金以公益性、重大性、精品性和传世性以及国家主导、打造精品、服务  相似文献   

20.
出版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出版业是否能够担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使命。日本作为出版强国,近年来在出版管理、出版技术、出版贸易等方面所进行的各种创新,不仅促使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快速转型,也推动了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而稳固并加强了本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有选择地借鉴和思考,为推进我国出版创新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