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元素化合物包括氧、氢、碳、酸、碱、盐等知识,它把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物质中.1 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例1 现有H2、O2、CO、CO2、空气等五瓶无色气体.如何鉴别它们?分析:对于气体物质的鉴别,一般可以根据气体的  相似文献   

2.
一、复习目标1.了解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2.知道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一、复习目标(2)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木炭、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较强的能力,可以毒气、色素以及有异味的物质等.活性炭的能力比木炭强得多.2.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几乎与所有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2)可燃性:C O2=CO2(充分燃烧)2C O2=2CO(不充分燃烧)(3)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这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了解一氧比碳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认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与毒性。 2.通过把CO与H_2、C等物质进行对比学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3.对学生中进行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唯物主父教育与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 重点难点:CO的还原性。 课型:讲授新知识课。 教学用品:贮气瓶、铁架台、酒精灯、洗气瓶、燃烧管、火柴、小白鼠、CO气体、CuO、澄清石灰水。  相似文献   

4.
1.非化学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灯泡发光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氧气,也不一定是空气,还有许多气体是无色无味的。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硫,初中化学还有氨气。4.物质燃烧不一定都有火焰,碳、镁燃烧只发光,无火焰。5.能灭火的物质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有氮气等。6.稀有气体不一定是不参加化学反应,氙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形成化合物。7.助燃气体不一定就是氧气,空气也可助燃,氮气等也可在特殊情况下助燃。  相似文献   

5.
考点精析一、物质的检验(鉴定和鉴别)(1)物质的检验包括物质的鉴别和鉴定。(1)常见气体的检验:①O2: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O2;②H2:常检验其燃烧或还原氧化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1.(2003年四川省)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A)碳单质(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D)含碳元素的物质2.(2003年江西省)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制得氧气.图1各图中,与该反  相似文献   

7.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1.燃着的木条检验法一般情况下,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注意: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只有CO2,如N2、NH3、HCl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法 CO2溶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  相似文献   

8.
探究知产物     
碳具有还原性,能夺取出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碳与氧结合后生成什么物质呢?现就碳还原CuO的气态产物作如下探究.例1(2006年江西)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 碳族元素1.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C60 ,它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的(  )。A .同素异形体   B .同分异构体C .同位素D .同一物质2 .向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加醋酸,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④⑤C .只有①②③D .①②③④⑤3.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2 混合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 ,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A .Cl2   B .CO  C .CO2   D .N24 .下列关于碳族元素的叙述…  相似文献   

10.
一、复习目标1.了解碳的单质、CO、COZ的物理性质和用途;CO的化学性质;酒精、醋酸、煤与石油。2.应用碳单质、COZ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CO。的反应原理;应用碳及其化合物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有关化学现象。3.综合分析应用碳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物质的推断。二、知识网络初中化学中碳及其化合物知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补充说明:(-)无定形碳是由细小的石墨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所以无定形碳可划归石墨一类。(2)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的方法2.碳的氧化物是:在纯氧中燃烧,都生成唯一产物一COZ。(3)金…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要求‘1.了解碳的单质、CO、CO。的物理性质和用途;CO的化学性质;石灰石的用途;甲烷、酒精。醋酸、煤与石油。2.掌握单质碳、C02的化学性质;C02的实验室制法。3.应用应用碳及其化合物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有关化学现象和进行物质的推断。二、知识结构三、重点内容提示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2.碳的氧化物——CO和CO,3.CO。、H。、0。的实验室制法比较4.碳酸盐的检验取少量固体(或溶液)并摘加盐酸,有无色、无昧的气体产生,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  相似文献   

12.
碳、氧质量关系是“碳”这一章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中考经常涉及的一个考点。下面通过分析几道典型例题,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例1气体X由CO2、CO和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经测定,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试分析X的成分可能是(有几种可能填几种):。解析: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2=3∶8,CO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O2中只含有氧元素,不含碳元素,即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零。已知气体X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应用平均值法可以确定该气体的组成:若气体X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则是CO2;若气体X中含有两种…  相似文献   

13.
1.排放列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两大类:粉尘和气体;有害气体主要有三种:SO2、CO、NO2. 2.燃烧的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3.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4.氢能源的三大优点:一、来源广;二、燃烧放热多;三、燃烧后不污染环境. 5.元素有三类: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4.
CO和COZ在分子组成上虽只相差一个氧原子,但其化学性质差别却很大,现列表比较如下:根据CO和CO;化学性质的差异,可进行CO和COZ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例1如何鉴别CO和CO人解析()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一氧化碳。(2)用点燃的方法鉴别。能燃烧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用氧化铜并加热的方法鉴别。将气体通过氧化钢并加热。若氧化钢由黑色变成红色,则该气体为一氧化碳;若氧化铜不能由黑色变为红色,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4…  相似文献   

15.
知识梳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像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一样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的载体,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按照新课标和2007年广东文/理科基础高考要求,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碳、硅、氯、硫、氮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其知识基础概括如下:一、非金属单质的性质二、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1.氧化物氧化物性质CO CO2SiO2SO2SO3NO NO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无色无味气体,可溶于水无色晶体,很高熔点沸点和硬度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无色固…  相似文献   

16.
<正>一、无机物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对应,指不含碳元素的纯净物及部分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化物、碳硼烷、烷基金属、羰基金属、金属的有机配体配合物等物质。1.气体(1)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_3、HCl、HBr、HI。(2)可溶于水的气体:CO_2、Cl_2、H_2S;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钠是钠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Na2O2与H2O、CO2的反应及计算,并且可以衍生到有机物的燃烧及其产物与Na2O2反应的考查.现对教材中Na2O2与H2O、CO2的反应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规律,并拓展到有机物完全燃烧后所得产物与Na2O2反应后固体质量及气体体积的变化.一、Na2O2与H2O、CO2反应的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钠是碱金属中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它的结构、性质、计算及其有关实验等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笔者就此把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分类解析如下,供同学们参考.一、CO、H2混合气体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的计算【例1】某种CO和H2混合气体,其密度为同条件下O2密度的1/2,将3.2g这种混合气体充入一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再通入过量的O2,并用电火花使其充分燃烧,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3.2gB.4.4gC.5.6gD.6.4g解析:有关化学方程式:①2CO+O2=2CO2,②2H2+O2=2H2O,③2Na2O2+2CO2=2Na2CO3+O2,…  相似文献   

19.
一、高中化学中.反应物用量变化导致产物变化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十一种: 1.碳、有机物、硫化氢等物质的燃烧: 2C+O2(不足)=2CO 2C+O2(足)=2CO2  相似文献   

20.
1除去CO2气体中的HCl、SO2等酸性杂质时,为什么不能用Na2CO3溶液? 简单说,是因为Na2CO3水溶液可以吸收CO2气体:Na2CO3+H2O+CO2=2NaHCO3.固然,Na2CO3会优先跟酸性更强的HCl、SO2等杂质气体反应,但毕竟HCl、SO2等属于杂质,含量很少,当它们被吸收完全后,主体物质CO2就会被吸收,这不符合除杂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