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水是《边城》的灵魂。细究《边城》中水的象征意义,可能不下几十种,但最为彰显的还是生命意义和道的意义。这二种意义交织互补,共同构建起《边城》博大深邃的隐喻世界。在方法论上,本文旨在搁置常规社会历史批评,也不停于文化表层的泛泛而谈,从水原型的单向度尽可能纵深地开掘《边城》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个水气氤氲的艺术世界——《边城》的水原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边城》的灵魂。细究《边城》中水的象征意义,可能不下几十种,但最为彰显的还是生命意义和道的意义。这二种意义交织互补,共同构建起《边城》博大深邃的隐喻世界。在方法论上,本文旨在搁置常规社会历史批评,也不停于文化表层的泛泛而谈,从水原型的单向度尽可能纵深地开掘《边城》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狄更斯是一位深受圣经文化影响的英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圣经原型。文章主要以原型批评理论为支撑点,以《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我们共同的朋友》为考察对象,分别对小说中的死亡与复活模式、伊甸园意象、水原型进行解码,进而探寻圣经文化在狄更斯小说中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寻根小说《小鲍庄》进行重读,旨在通过对洪水神话在小说中的置换变形,以及"为人类受难的英雄"和"毁灭—重建"的神话原型在文本中移位的探讨,深入分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衰微。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批评视阏下,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不再是封闭的批判式的城乡二元对立模式,它在根本上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有限性。《边城》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生形式”,是将天、地、人、神作为一个整体而进行的诗性言说。  相似文献   

6.
对小说《重返巴比伦》所蕴含的《圣经》"再生神话"这一原型及"U"型叙事结构进行剖析,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揭示了小说的精巧构思、寓言式的笔调以及作者自身经历在小说构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林燕 《考试周刊》2012,(13):25-26
走进21世纪,美国的丹.布朗一下子成了世界文坛的神话。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然成为当今文坛乃至全球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达·芬奇密码》。借助加拿大文艺理论批评家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从原型人物、原型主题及原型结构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丹.布朗的生活背景,分析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中的原型。  相似文献   

8.
沈从的小说解析了生命的自损形态、自足形态和自强形态。从二类生命形态的表现来看,作家理想的生命原型不在《边城》、《三三》等湘西小说中,而在《生存》、《黑夜》、《如蕤》、《过岭》等小说中,这些小说的主人公,体现了作家对生命美的人,是其理想的生命原型。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评论界对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作品的研究可见文化研究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和性别研究批评等,从原型批评方面对其作品的研究却着墨不多。笔者通过研读福斯特的早期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比对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理论,发现小说中的大量意象都能对应弗莱建构的原型系统。在此背景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可谓是一部神话原型的罗曼司,其中的丰富原型依然具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批评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外文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型作为一种约定性、稳定性的集体无意识,深刻的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母亲原型就是这些原型中的一种。莫言小说《丰乳肥臀》中的母亲原型有着复杂的文化隐喻特征,通过原型批评的方法来解读莫言小说中的母亲原型,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莫言在解构中重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糅合当下的社会现实,赋予文学批评范畴鲜明的时代印痕.读者的情感机制与小说文本系统相互交织,积攒起小说领域"境界说"新特的批评范式和文学风貌,"现境界"和"他境界"的划分,包孕着小说批评中虚和实、真和幻等范畴的清晰构架,体现了中国近代文论开放和兼容的文学特征.梁启超等人的理论建树,折射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近代嬗变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批评形式中小说评点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并且影响深远。这样的批评方式与我们民族的思维传统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是具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推究其表现形式和批评的手法,对于我们思考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贵人》的文本是关于生存的叙述,通过讲述一个叫素的女孩的生存故事,揭示了当代“都市边缘人”的生存危机。小说没有建立道德评判的篱墙,不动声色的叙写中蕴含着现实的深度,表现出作家对都市边缘知识分子生命走向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将清代中后期围绕《红楼梦》进行的各类批评放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来看,它具有一种集大成的意义,尽管仍在古代文学批评的大范畴中,但还是产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由于思想理念、文化立场、审美趣味的不同,清人对《红楼梦》作品意蕴、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评述有其独到之处,与现代人的观点不尽相同,其中不乏精彩见解,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笔宝贵遗产和财富。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是我国十八世纪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力作,其现实性除了表现在对社会制度、人际交往的批判和讽刺外,还表现在书中所蕴含的各种诚挚的人间真情中。我们应充分认识这部分积极情感在全书中的作用和其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充斥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革命情结,这导致现代文学无法绕开革命,许多作家由于各自不同的主体性,投身革命洪流中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与革命文学形成了不同的关系形式。老舍的小说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性,它在讽刺的维度、情感基调上与革命文学存在差异,同时它在民族性批判及文学的大众化上与革命文学又有着潜在结合点。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瓦尔特·本雅明的文化批判思想是该学派的重要理论建树"否定辩证法"和"启蒙辩证法"的直接思想来源,然而他本人的理论关怀却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否定与批判,而是在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解构之后寻求积极的建构,表现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对历史与社会的高度伦理责任感.但他的批评方法极其独特,是神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奇妙结合,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以弥赛亚主义的救赎为目的.他认为这样一个乌托邦原本是人类的本原,是在现代性中被打破的,所以批评的终极指归是重建本原.由此,他的整个理论关怀用他所喜爱的名言来概括,即"本原就是目标".本文以德法文论的差异走向为背景,以本氏思想与这一背景的关系为参照,勾勒出他的文化批判思想和哲学方法论的地形图,使他的这一思想主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围城》进行“拆解,”认为它是由外至里的三个层面构成的艺术世界:以喜剧语言构筑的语言“外城”、以悲剧故事构筑的意义“内城”和以正剧严肃疑问构筑的哲学核心;与此相应,传达出三层文本意义:对知识精英性格缺陷的讽刺与批判、对身陷“围城”的知识精英的理解与同情、作者“忧世伤生”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9.
自然乃是哈代乡土情结的展现,是哈代精神的庇护所与身心的栖息地,是哈代文学创作的源泉,是他内心永远的绿洲。哈代通过小说《无名的裘德》反映穷人生活与理想的奋斗和对自由精神的渴求。小说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此种冲突,批判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希望人们能重新审视自然,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述了神话原型理论,并且分析了该理论在加拿大华裔作家余兆昌短篇小说《鬼魂列车》中的运用。原型的运用使得读者可以从多视角多角度来阅读小说,通过小说一直被剥夺了声音的华工们获得了历史发言权,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对华工们所遭受的非人待遇的对比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