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万用表是传统机械指针式万用表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更多的测量功能,例如最常见的DT890就有电容档,能直接测量电容器的电容,这样可以把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实验做得更好。 验证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极板间的距离d,正对面积S,介电常数ε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有关电容器的重要实验,传统的做法是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跟静电计相连,另一个极板接地,同时静电计的外壳也要接地。然后,用起电机使电容器带电,静电计的指针就会偏转一个角度,指示出电势差U的高低,根据公式C=Q/U,从U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推知电容C的变化情况。但是,这种做法有两个缺点,一是难以  相似文献   

2.
侯军 《中学物理》2016,(1):41-42
在多个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中,都有平行板电容器的演示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和极板间距d、极板正对面积S和极板间介质(相对介电常数εr)的定性关系,以期得到C∝εrS/d的结论. 由于测量电容C时,教材选择了C=Q/U的间接手段,然后控制Q不变,看U的变化.这使实验的原理显得复杂.尤其是使用静电...  相似文献   

3.
1.弄清楚两个相关的概念。 1.1电容:电容器的电容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在LC振荡回路中,电容器不断的充放电,回路中通过的是交变电流。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取决于极板间的正对面积S、板间距离d以及是否插入电介质,即C=εS/4πkd。  相似文献   

4.
用实验演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比较难做的演示实验,该实验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正对面积S、极板间的距离d,与介质常数e有关I正对面积S越大,电容C越大;极板间的距离d越大,电容C越小。但实际演示中,金属板带电后,往往存在漏电,指针很难保持稳定。究其原因大家会很习惯的将它归咎于空气潮湿,于是也就有了太阳底下做此实验的经历(并且效果还不是很好),或者用红外线灯泡照射来做。其实,空气潮湿是漏电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通过多次实验的研究发现,导致该实验效果不理想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由尖端放电引起的。通常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大都是采用带有鳄鱼夹的导线来连接静电计和金属板,忽略了尖端放电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由来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中 ,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是这样叙述的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 ,跟正对面积 S成正比 ,跟极板间的距离 d成反比 .写成公式有 C=εS4πkd,式中的 k为静电力常量”.另外还给出了如表 1所示的几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表 1几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 F· m-1电介质空气石蜡陶瓷玻璃云母介电常数 1.0 0 0 5 2 .0~ 2 .16 4~ 116~ 8  上述说法与以前课本中的说法有何异同 ,现作一比较 .1 .关于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的叙述 ,以前课本中有过两种…  相似文献   

6.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135面有一演示实验,用以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在各项操作中始终强调保持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不变,但未说明是如何保持不变的.据笔者推测这里的“不变”就是将平行板电容器充好电后与电源断开,如是这样,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真能保持不变吗?这个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说清楚,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7.
两导体上电荷非均匀分布时,在空间激发复杂的电场,其电容计算比较困难.以两极板不太平行的平行板电容器为例,从理论上探讨了极板电荷非均匀分布情况下电容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1.电容器中插入介质是通过改变介电常数来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两极板间的距离d、正对面积S、介电常数£三个量决定,  相似文献   

9.
冯兴国 《考试周刊》2010,(29):164-16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电容器概念及作用。 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C=QU,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4.知道公式C=εS4πkd及其含义。  相似文献   

10.
1.U不变。Q变例1如图1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U,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两极板水平放置并且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  相似文献   

11.
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又一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传统求电容的方法求非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值时颇为繁杂,然而,应用积分形式的电容特性公式C=[∫dl/εo(l)s(l)]^-1计算非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时则计算简单,物理图像清晰,计算结果精确.文中应用上述积分公式求出了非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值与用经典方法所得结果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一、电容定义式的理解与应用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 C=Q/U=△Q/△U,这是电容的定义式,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已确定,不会随其电量的改变而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公式  相似文献   

13.
平行板电容器及相关量的变化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定义式为C =QU ,而决定式C =εS4πkd.当给电容器充电后 ,电容器内部就存在电场 ,且为匀强电场 ,其电场强度的计算式为E =Ud .本文主要分析这三个公式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一、电容器及相关量的变化分析1 判断电容器电容变化的方法依据C =ε·S4πkd 可知 ,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是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两个极板的正对面积以及两板间电介质的电介常数 .而公式C =QU 是电容器的定义式 ,其中 ,C与Q无关 ,与U也无关 .因此 ,在判断电容器的电容变化情况时 ,多用公式C =ε·S4πkd.在其他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关于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容计算的讨论已历时多年,解决的方法很多.文献[1]~[5]对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求解虽各有特点,但都涉及高等数学知识,本文从平行板电容器入手,利用补偿法给出求解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的一种简单方法. 问题.设非平行板电容器的的极板AD、BC,长和宽分别为L和l,AD、BC两板的夹角为θ(θ很小,以致于sinθ≈θ,cosθ≈1)[3],且极板的长和宽均远大于两极板间的距离.求该非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相似文献   

15.
1.电容的决定因素 例1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 (B)将两极板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 (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 (D)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 (00年全国) 分析由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式。凡一‘_,.、一一·一一C=了书行可知,(A)错,(B)正确.一4欣d‘~,、沼蕊,‘,、~,一。.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陶瓷板,即放人一电介质,所以电容C增大,(C)正确. 在下板的内…  相似文献   

16.
用实验演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比较难做的演示实验,该实验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正对面积S、极板间的距离d,与介质常数ε有关;正对面积S越大,电容C越大;极板间的距离d越大,电容C越小。但实际演示中,金属板带电后,往往存在漏电,指针很难保持稳定。究其原因大家会很习惯的将它归咎于空气潮湿,于是也就有了太阳底下做此实验的经历(并且效果还不是很好),或者用红外线灯泡照射来做。其实,空气潮湿是漏电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通过多次实验的研究发现,导致该实…  相似文献   

17.
1.三个公式 (1)C=Q/U号,此为电容的定义式,用于分析电荷量Q或电势差U的变化情况. (2)C=εS/4πkd,此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用于分析电容C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物理科     
6.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与一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地。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由观察到的静电计指针变化作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变小的结论的依据是 (A)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小 (B)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大 (C)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 (D)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答     
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能否作出定性的解释? 答:在高中物理课本上,直接给出了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C=εS/4πkd。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一般电磁学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平行板电容器在极板带电非等量时的电容以及位于导电媒质中时其内的电磁场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