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金长假快结束的时候,刚刚上初一的孩子忽然慌慌张张地跑来问我,“作业里还有一篇中国名著读后感、一篇著名童话故事读后感写不来,怎么办?”我呷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告诉他,“中国名著电视上平时演得很多,《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啊,还有《西游记》,你最熟悉了吧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平静的夜晚。我一边吃着晚饭,一边无聊地看着央视的《人与自然》。这时,电视里出现了这么一幅画面。原始森林里,走过一群大象,它们都埋着头,在热带雨林里各自走着路。偶尔,几只掉队的幼象蹦跳着,冲到队伍的前面,才多少给这寂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些生气。突然,一只调皮的幼  相似文献   

3.
听音乐     
《科技新时代》2006,(4):126-127
私人情歌《我要快乐?》,超女重来《谈情说爱》,性感古典《曹操》,全部主打《主打张栋梁》,异国情调《OUTGROW》  相似文献   

4.
毕淑敏 《知识窗》2010,(11):4-5
很小的时候,如果我有了过失,说了谎话,又不愿承认的时候,妈妈就会说:“看着我的眼睛。”如果我襟怀坦荡,我就敢看着她的眼睛,否则就只有羞愧地低头。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2012,(10)
电影《风声》的终章,周迅扮演的顾晓梦在密码里留下一句伤感的遗言:“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如今在《听风者》里,这句话又无声地出现了.只是对象变成了在火炉边默默发呆焚字的郭兴中。而这也可算作是《无间道》复兴起势十年后,  相似文献   

6.
在《零下一度》的《幻城》,白天《我为歌狂》,晚上《梦里花落知多少》;想起《大四了,我可以牵你的手吗》。结果《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多想《不说再见好吗》,却无法拉近《樱桃之远》,唉,《其实我不快乐》……这些书名,都是2004年风行中国文坛的所谓“80后”写作群的作品。其“知名度”之高,显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过去的一两年里,由一群20岁上下的青少年掀起的此起彼伏的出书热潮。狠狠地撞了一下中国文坛的“腰”。青春写作者们满纸的青春话题,如风袭来;也由此引发社会各界的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7.
杨照 《知识窗》2014,(19):21-21
一家出版社要重出赫尔曼·黑塞的《彷徨少年时》,我答应帮他们写一篇介绍。送来了新译的书稿,我就重读了一遍《彷徨少年时》。记得刚上初中时,我连续读了好几部黑塞的作品,第一本是《彷徨少年时》,第二本是《漂泊的灵魂》,第三本是《乡愁》,第四本是《流浪者之歌》,一本接一本地读,而且不是随便顺手读读。  相似文献   

8.
纸怀烧开水     
今天在家,闲得没事干,随手拿起一本书看起来。 看着看着,一个大号标题映入了我的眼帘纸杯烧开水。哈哈哈怎么可能呢々用纸杯烧开水,纸杯先烧着了,水怎么会开呢,我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可是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为何不试一试?  相似文献   

9.
感悟苦难     
石楠 《科教文汇》2010,(16):I0001-I0001
我记忆的脑屏上,刻印着一位哲人的睿语。他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这就是说,苦难并非都是灾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有《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宫刑,方有《史记》……苦难造就了他们的不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0.
三年前,我67岁时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烽火青春》;今年,我又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神秘的蝴蝶》。一些了解我的出身的人,都奇怪:你一个干了一辈子庄稼活的农妇,怎么会在古稀之年写长篇小说。其实,我从很小就仰慕作家,做梦都向往将来自己能写小说。这是我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11.
希望     
死了?我居然清楚地看到平躺在病床上还湿漉漉的自己。“我”,现在只是作为一种意识,独立地在空气中悬浮,并且感到一切都成了一粒粒跳跃的分子,不停地运动着。坐在身边的妈妈绝望地看着我一动不动的躯体。“喂!”  相似文献   

12.
乐翻天     
《科学与文化》2010,(6):32-33
<正>新解成语找老婆要零花钱——与虎谋皮。上个月因我勤做家务,老婆许诺要追加我的零花钱数额——信誓旦旦。到这个月却又拒不执行——言而无信。我气愤,但不敢发作——忍气吞声。同事小李下周结婚,我向老婆开口讨两百元份子钱,老婆看着我——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13.
《知识窗》2013,(19):45-45
你觉得《红楼梦》闷死人吗?我到现在都还是觉得《红楼梦》很闷,更不用说小时候了。有入跟我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对付人的手腕特别厉害,我都很困惑:王熙凤这样就很厉害吗?有比妈妈的那些朋友厉害吗?大概因为我家里常常有“很多王熙凤”进进出出,所以我看《红楼梦》时,就觉得王熙凤还算“蛮正常”的嘛!  相似文献   

14.
就是逗你笑     
苏童 《发明与创新》2010,(12):63-63
1.四大名著爆笑启示:《西游记》:出身不好,想成佛有难度。《红楼梦》:出身不好,想嫁人有难度。《水浒传》:出身不好,想当官有难度。《三国演义》:出身不好,想创业有难度。2.商品价值富家女:"见过名牌么?我这包上写着LV!"穷家男:"学过拼音么?读‘驴'是吧?"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读了联名檄文《学术争鸣该堂皇登场了》(《发明与创新》今年第5期)和雷元星先生的《关于“科学非共体”》(今年第3期),深感鼓舞。长期以来,科坛上崇洋媚外、盲目迷信之风盛行,一些“权威”压制、封杀创新理论,鄙视、耻笑“小人物”,这是学术界腐败的表现。你们开始主动出击了,我表示最赤诚的支持!我预感到,一场科坛大辩论的帷幕正在拉开,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即将到来!象《发明与创新》这样大胆发表挑战与争鸣文章的科普期刊,在国内恐怕仅此一家,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中值得讨论的重大问题何其多!《挑战与争鸣》专栏充满了智 …  相似文献   

16.
我就是传说中有着九条生命的九尾狐. 从古至今,从《封神榜》中的妲己,到《聊斋》中的狐狸精,我们一直被那些长着两只眼睛一个鼻子的人所唾弃。  相似文献   

17.
史丽娜 《知识窗》2011,(8):21-21
在一本书的彩页上.我看到一位叫做桔多淇的女子的几幅创意图画。你一眼就能看出这些都是世界名画.但你却不敢相信它们的主角居然是豆腐、莲藕、白薯、腌黄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毕加索的《梦》、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等等.都在桔多淇这个女子的手里变成了奇怪又惟妙惟肖的蔬菜画儿!  相似文献   

18.
说出来的话,还真有点煞风景哎,不过我这人天生敢做敢当,想了想,还是如实写出来痛快.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那天嘛,具体哪一天真是记不得了,反正我就是那么傻呆呆地抱着一本<红楼梦>,心不在焉地看着,却不知怎么的,没多久就睡着了.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2011,(12):33-33
在我眼里,谢安琪不算是天后,可是她已经被公认为“天后”了。 作为香港乐坛第一个敢在大碟里不唱一首情歌的歌手.她歌曲的“草根性”是不容置疑的。《姿色分子》讽刺大众过分打扮;《我爱茶餐厅》内容就如歌名一样直白;《如花》称赞如花的敬业精神;《呐喊》还特意为经济低迷的香港打气;《祝英台》一反讲爱情常态竟然讲男女平等。诸如此类的作品还有很多,她的歌曲总是在反映着当下社会的某些问题,可谓用心。毕竟除了爱情。可以表达的主题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20.
悔恨     
一天晚上.我正专心致志地看着一部侦探片,伴着情节的推进,我也完全投入到剧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