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通常把学习困难的学生称为学习后进生。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使他们摆脱学习困境,是摆在中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包含各种复杂智力活动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既受学生个体心理素质,如思维、想象、记忆等智力素质和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素质的影响,也被外来条件对个体心理的刺激所制约。后进生是以学习成绩差下的“智力”形式显露出来,所以,一些教师和家长,往往把学习成绩差归因为学生的智力因素,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仅着眼于补课、增加作业量等知识方面的补偿教育,忽视智力…  相似文献   

2.
职业高中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学习基础差,自己智商不高等等,而不认为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甚至家庭、社会也认为职高学生不会有大的发展前途。经调查了解,非智力因素在职高学生成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职高学生大部分心理充满矛盾、困惑,有些学生情绪低落、不思进取,基于这种认识,在解决后进生的问题上,教师的工作重点不应只放在提高教学成绩、强调纪律上,而应针对不同的表现,了解后进生的成因,采取不同方法。1、建立后进生档案。从入学起我校就开始建立后进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年级组长、团总支书等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后进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使后进生的教育更有针对性,达到更好的教育转化效果。2、用爱心及人格的魅力去感化教育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后进生在思想感情上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挫折,心灵上遭受过创伤和蒙受到各种不幸等。因此特别要求教育者要充满爱心,用人格魅力——高尚的师德、言谈、举止、穿戴、情感(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的情感)、渊博的知识、严谨...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普遍感到头疼,甚至错误认为他们先天不足,营养不良,朽木不可雕也,从而放弃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其实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后进生的后进原因,不难看出他们身上普遍存在消极思想,情绪和行为,表现出缺乏人生目标,志向和抱负,对一切事物都无所谓,缺乏自律,不专心致志等缺陷。其实教师只要在教育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对其实施情感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把一些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如今,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差生”一词被列为教师忌语,而代之以后进生、暂时后进生、潜能生或待优生等。虽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回避一些消极的字眼,但是却不能回避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后进生问题。因此,要教育这些后进生使他们走向正轨,就必须认真分析他们的特点及造成他们后进的原因,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制定一套对症下药的矫治措施,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中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之所以极为困难,是因为他们受自身的心理及行为习惯的影响而产生了消极的自我,教育转化学业不良的学生,应该以彻底改变他们消极的自我概念为核心,并因人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干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黄哲 《中学文科》2006,(8):94-94
当前有部分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家庭、社会的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心理不稳定、不平衡等现象并由此引发一些行为上的不良表现,如逃学、厌学、违纪、生活散漫等,这成了学校急需解决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后进生的教育转化问题。有许多班主任认为后进生工作难做,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在于教育方法不对路。因此,我认为,在后进生的转化方法上,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特征,对症下药,把它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7.
黄奉平 《教书育人》2001,(15):34-35
对后进生教育中,我们往往加班加点地为后进生补习功课,师生、家长都付出了努力,而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除了少部分后进生在智力上、学生方法上存在问题外,大部分后进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了解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一、后进生的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白眼,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较低,常有一种“我不行”的消极心理。这种心理使学习活动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活动的失败或不良…  相似文献   

8.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如何让后进学生尽快摆脱落后状态,是许多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在后进生身上“淘金”,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洪燕兰 《快乐阅读》2011,(6):137-138
后进生教育难见成效这是众所周知的,它是教师育人工作的难点。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大部分教师都倍感头疼,无所适从。但后进生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若不及时教育或者方法用得不当,不仅会让其破罐破摔,更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如何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本文是针对一例因心理自闭而"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案例。  相似文献   

10.
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自卑心理是影响后进生的主要因素,因此转化后进生要从分析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入手,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努力克服,双向互动,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耐挫折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一、后进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1.主观因素。后进生往往把自己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个人能力欠缺和学习任务过重,而且与他们的学习动机相关,甚至认为在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错误的归因和动机造成了学生自信心的丧失,产生了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认知策略欠缺,不会学习和调节学习方法,这是诱发学习困难的直接因素;身体素质差、意志薄弱等不良因素,对其健康成长造成障碍。2.客观因素。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水平有限,学生的智力潜能得不到充分开发,造成或加剧后进生的缺陷。在教师教育态度和能力上,对后进生缺乏转化方法和转化信心;极少数教师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教育教学专制,缺乏民主,未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的同学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常常受到责备、讥讽而抬不起头;有的教师从心里讨厌差生,批评不讲究方式,认为后进生总给自己找麻烦,给班集体抹黑,许多活动不让参加,使学生失...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已成为衡量一位教师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人们公认的"后进生"是指思想觉悟低,品德行为不良,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陆晓林 《教书育人》2000,(13):46-47
后进生的管理、转化工作是班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转化后进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家庭的积极配合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但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促进后进生自我转化欲望的生成和发展上,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角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转化工作中,如果能注意改变后进生灰暗的角色知觉,弱化“后进角色”的心理暗示,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角色意识,促使他们生成自我转化的欲望,就会产生良好的角色效应,实现自我转化。近几年来,我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也注意运用了角色理论,取得了较好的转化效果。 一、善用角色期待,诱发自…  相似文献   

13.
大学后进生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进生现象以及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学工作者应该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其心理特点,提出要解决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问题:应该加强对后进生进行心理辅导、排除其心理障碍,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有效地促成后进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谢艳梅 《教师》2013,(21):15-15
后进生虽然在班集体中占的比例小,但影响甚大。教师若不及时教育或者方法用得不当,可能会引起班风不正,纪律涣散,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身"入其境,了解后进生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方面的后进,还是学习方面的后进,都不是一朝  相似文献   

15.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差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良,并不一定是他们在智力发展上存在缺陷,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缺乏对学习起动力、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作用的良好非智力品质所致。其中,他们心理上存在的消极自我观念是造成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之一。所谓“自我观念”,是指学生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价值等所持有的感觉、态度和评价。差生由于在学习上屡遭挫折,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了“失败情结”,并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自卑感。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别人功课好,可我(…  相似文献   

16.
对一个班主任教师来说,创建一个良好、向上、奋进、和谐、融洽的班集体,采用良好的心态教育转化后进生,会使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初为人师,为搞好班级教育工作,对班上行为差的学生采取惩罚的手段。但好景不长,这些调皮学生联合对付我,甚至和我作对,弄得我这个班主任严师威形象尽失,难堪至极。如何是好?在转化工作中,我采取了相反方式-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差生。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后进生思想转化教育是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感化教育及其心理依据 所谓感化教育,是指教育者用行为影响或善意劝导,使受教育者被感动,而在思想或行动上,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化教育是矫正青少年学生过错行为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落后生或后进生,往往由于偶尔或经常出现某些过错行为,而产生一系列具有连锁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具有这些过错行为和不良心理的学生,对老师、同学、家长等周围的人们,常常保持一种戒备的心理状态,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教育者首先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这是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后进生采取压服…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后进生一般成绩较差,纪律观念不强,往往是班主任、任课老师的重点注意对象,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喜欢定制度,或要求后进生写保证书,即规定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认为这样效果好。其实这种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堵",其结果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是学生屡禁屡犯,教师感叹"朽木不可雕也"。有些教师认为对后进  相似文献   

19.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迎头赶上的愿望。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这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我工作4年来 ,承担创造教育的实验任务。在实验过程中 ,我发现创造教育有利于帮助“后进生”走出困境 ,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创造教育可以让后进生认识自身价值。一个人要进步 ,必须有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后进生往往在别人“小看”的氛围中生活 ,心理上或多或少带着创伤 ,因此尤其需要自我肯定。也就是说 ,后进生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才有勇气鼓起前进的风帆。让后进生实现…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效能感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思维以及情感反映,反映个体在不同状态下面对挫折挑战的自信心;学习后进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教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教育者要在对学习后进学生成因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探寻学习后进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具体规律、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