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霸权:一种制度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霸权秩序的建立和维持方式的角度来看,霸权可分为权力霸权和制度霸权两种历史形态,当前美国的全球霸权就主要是一种制度霸权。二战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建构了一系列国际制度,以求全面主导国际社会。冷战结束后,美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及时修正了原有的国际规范,具体表现在:政治上构建由美国领导的、其他西方国家参与的民主世界,以此为中心建立世界新秩序井相应弱化联合国机制的作用;经济上通过左右世界贸易组织,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建立为美国服务的全球经济新规范;安全领域积极推进以军事同盟为基础的多边防务安排,井加紧构建针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安全网络。“积极的多边主义”和“非公平性”是美国制度霸权的基本特征。美国制度霸权存在着完整性不足、合法性不足以及充分性和有效性不足等缺陷。面对美国主导国际制度这一政治现实,中国理应采取灵活而务实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冷战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同时,亚太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世界权力中心。在这种国际政治环境中,应深入研究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问题,分析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挑战,探究应对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北约历经两次扩大.本文分析了新入盟国加入北约的原因和美国扩大北约的战略目的.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有国家安全的历史原因,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目的和集体认同;美国则强调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和世界霸权.扩大后的北约性质是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安全共同体.北约未来的走向取决于与俄国的关系,成员国内部以及成员国与美国的互动,北约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同盟体系对亚太安全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冷战后亚太经济合作的显著进展,亚太的安全合作是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亚太经济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而亚太安全却保留了冷战时期的特征,美国在冷战时期构筑的同盟体系在地区安全中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冷战以后,美国非但没有弱化在亚太的军事同盟关系,反而强化了双边同盟,尤其是通过反恐战争,扩大了盟友的安全职能,提升了盟友的地位,给亚太地区安全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亚太的安全合作以非传统安全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开展起来;东盟地区论坛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平台.此外,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亚峰会、亚欧会议,以及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10+1)合作中,安全也逐渐成为议题.但是,这种合作的制度化程度比较低,而且美国与盟国、非盟国之间在如何构建地区合作机制方面也存在分歧.可以说,美国的同盟体系是亚太安全合作的最大障碍.中国提出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理念的新安全观,以及东盟国家探索的"东盟方式"及其实践,都为亚太安全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是,亚太安全机制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和国家安全不确定性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以建立政治(军事)互信为理念,开展了与周边以及世界其他地区集团和国家的多边外交,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多边外交的区域国际制度平台.中国的多边外交正在给中国带来比较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为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多边主义与中国周边安全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后 ,随着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 ,中国采取了多边主义的周边战略。本文通过对中国参与的两个周边多边主义案例的考察 ,认为中国参与多边主义机制既是为了维护现实的国家利益 ,也是在通过参与多边主义进程 ,创设以新安全观为代表的国际制度  相似文献   

7.
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体特别是大国依据一定的原则、制度与规范,在利益博弈基础上形成的动态稳定体系。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巨大,大国崛起必然冲击既有的国际秩序,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中国的和平崛起也必然成为现存国际秩序的变革性因素,并且其崛起也深深受到现存国际秩序的制约。面对国际秩序转变的契机,中国应该秉承其国际新秩序观,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并推动现存国际秩序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经历了数次危机与缓和,至今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机制。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困境的实质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美韩和美日两个双边联盟)导致的"联盟引导型安全困境"。在这种安全困境中,美国和其盟国既不能冒着破坏联盟的危险和朝鲜进行双边谈判以缓和关系或签订和平协议,又不能过度激怒朝鲜,使自己陷入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因此,保持中间路线——非战非和的现状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的唯一的选择。只有打破目前美国东北亚联盟关系或者改变东北亚的安全格局才能实现东北亚安全。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今地区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冷战思维的存在.地区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提倡新安全观.中国的对策应是立足发展,绸缪和平.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引发了课程领域深层次的矛盾与困惑,尤其是在课程制度有效供给不足或滞后的情况下,致使课程发展走向了无序。要改变这种状态,重点在于对秩序效能的重新认识。秩序的制度性特点要求我们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建立"良的""、善的"课程制度,实现课程秩序的重建。制度化秩序建设须加强课程制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提升课程制度供给的意识与思维、增强课程制度的更新与创新能力、完善课程制度实施的操作规范与程序。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走出安全困境的路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在经历了亚太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显示出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并没有多大的改观。相反,由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抬头,以及美国的世界战略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国际政治和军事对立,客观上造成了国际秩序的混乱,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面临重组的局面。构筑东北亚安全新秩序,加强各国的战略合作关系是有关各国的共同战略利益所在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的和谐世界理论是指导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指导思想。根据胡锦涛和谐世界的理念,笔者提出建立国际石油输入国大国联盟,变竞争为合作,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通过卓有成效的对外能源合作解决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建立国际石油输入国大国联盟可以分两个步骤,首先建立区域能源联盟,在此基础上同美国、欧盟建立石油输入国大国联盟。具体可通过成立超级大型石油股份公司,由不同国家的石油公司共同投资入股,共同开发、分配、购买、运输石油,从而平抑石油价格,保障能源安全。具体制度设计包括:成立能源部,下设对外能源合作司;建立国际石油输入国大国联盟公司化运营模式;建立国际石油区域联盟制度,进而建立国际石油输入国大国联盟制度;建立能源合作的信息公开制度。通过以上制度,中国、美国、印度、日本、欧盟等形成一个巨大的战略利益集团,有利于世界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及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3.
霸权国自古就存在,但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全球霸权国就是美国。美国霸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霸权的制度性。美国制度霸权的特点是其霸权与国际制度相辅相成。国际制度所提供的国际公共物品,是指有纯粹的或一定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而为所有成员国(组织)或部分参与成员国(组织)所享用的各种制度性体系,包括国际秩序、国际合作、国际安全、国际汇率稳定等方面。国际制度既是国际公共物品的一种供给形式,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公共物品。现今国际制度所提供的国际公共物品基本上是以美国霸权为基础,另一方面构成了美国霸权及其维持的主要基石。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对外关系是以日美同盟为基轴,日美同盟是美国意图主导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平台。冷战后,世界格局被打破,日本致力于构建新世纪的安全战略,一方面不断的增加军费支出,转变其战略思想,重视安全外交,使其成为维护本国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加强与美国之间的联系,并依附于美国,以便维系它在亚洲地区的主导权,力求安保。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在共同反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以美国为主导地位的联盟关系。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欧双方实力的变化,美欧关系充满了矛盾和分歧,美国的盟主地位遭到挑战。尼克松时期调整了对欧政策,但并未从根本上缓解美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问题。后冷战时期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与历史上相比已经发生重要转型,逐渐走向一种“新型联合”,即回归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适应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面临的形势与要求,从在传统的“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种模式”思想下极力强调组织联合,变为新型的坚持从独立自主要求出发的多样化团结方式,从思想、方式和行动等方面自由开展双边和多边的合作与联合。究其原因,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理性回归,也有对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转型与变化的调适,同时中国共产党为其转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为对抗远东地区的共产主义力量,1951年日美确立了军事同盟关系,在这一军事同盟关系的保护伞下,日本国力得到了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对中国亚太地区的安全的潜在威胁。这一军事同盟关系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日美两国为了遏制中国力量的崛起,反而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这一同盟关系,从而威胁当今中国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8.
鉴于能源因素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关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作为世界级的能源出口国,俄罗斯拥有全球能源利益。近年来,俄罗斯在全球层面广泛参与国际多边能源合作,在区域层面继续深化与各能源主体的能源对话和双边合作,努力扭转与西方在中亚能源较量中不利局面,并全力进军亚太能源市场。俄罗斯在"八国集团"的框架内倡导建立全球能源安全体系,协调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融入世界能源一体化进程,为实现经济崛起和国家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日美关系遵循着从特殊到普通、从追随到自主的方向转变,日本逐渐从美国改造的对象变成美国亚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主要伙伴之一。从长期来看,日美之间由于实力的此消彼长,同盟关系将会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