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在分析哈代时,往往把他界定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多产的诗人。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生态批评理论来分析他的作品。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蕴涵在他作品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然是哈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他的精神栖息地。除了关心自然生态,哈代在小说中真实地描述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玉 《文学教育(上)》2008,(11):129-131
现代工业文明入侵农牧文明带来了大自然和人内在精神整体性的溃败,这种双重危机也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原动力。生态乡村小说就是在这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作为20世纪90年代勃兴的生态文学的一个新的创作分支,生态乡村小说是从生态小说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小说类别。生态乡村小说是指那些既关注自然生态又审视乡村生活,通过对农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描写或由对与乡村生产生活相关的自然生态的展示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思现代工业文明、表达终级关怀、寻找“诗意的生存”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王旭烽的小说创作,总体来说属于乡土文学的范畴,取得的成就也令人瞩目。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一特征也使其成为了典型的生态写作者,不仅在自然生态写作上有一般作家无法比拟的积累,也在社会生态写作上有着十分成功的实践。并且,她的生态小说的写作,能够表现出以探讨人的精神状态为基础的文化生态的指向,展现出了较为全面、科学而又自成一体、别具一家的小说创作艺术风格和小说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4.
郑青 《海外英语》2020,(7):194-195,203
《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一时期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均在小说中得到了细致的描述.该文旨在从文本细节入手,深入全面地分析其中的生态意蕴,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5.
王旭烽的小说创作,总体来说属于乡土文学的范畴,取得的成就也令人瞩目.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一特征也使其成为了典型的生态写作者,不仅在自然生态写作上有一般作家无法比拟的积累,也在社会生态写作上有着十分成功的实践.并且,她的生态小说的写作,能够表现出以探讨人的精神状态为基础的文化生态的指向,展现出了较为全面、科学而又自成一体、别具一家的小说创作艺术风格和小说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将其小说文本置于工业化进程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的背景下,表现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层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并对自然生态危机导致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人类生态困境进行严肃审视,从而探究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这无疑充溢着生态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化和自然生态是息息相关、彼此依存的,与自然生态恶化相伴而来的是精神生态的失落。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背后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危机。文章就这一点在三位男性人物盖茨比、汤姆和威尔逊身上的体现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为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小说创作主题赢得了广泛关注。女性主义一直是沃克作品所围绕的中心主题,随着她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在她近期的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逐渐成为她的创作核心。她的小说《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控制下所受到的遭遇,同时也寄予了沃克对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描述了种族歧视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及黑人、贫困的白人移民艰难的求生历程。作品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及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重压下畸变和扭曲的人性。本文将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角度对作品展开分析,阐释当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及他人之间的矛盾、异化与对立,期冀改善现状,真正建立人类同自然、社会、自我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11.
滕学明 《文教资料》2013,(20):16-17,39
唐·德里罗的《白噪音》被誉为美国后现代文学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而言,小说展示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人们愈来愈担忧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矛盾,生动地刻画了当代美国大众的各种精神生态危机,是一部优秀的生态小说。  相似文献   

12.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羚羊与秧鸡》通过对未来世界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描摹,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类末日的图景。小说讨论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即人类是否能驾驭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流露出对社会人文艺术走向衰落的惋叹之情。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其冰山原理的一个注脚.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来领悟那生活海平面之下八分之七‘的真谛,可以使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现,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达斡尔族作家生态写作的终极目的是要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是要展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富有善良、宽容、博爱的人性之美,他们所创作的生态小说在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层面,都表现出鲜明的生态责任感,增强了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李佩甫的小说《生命册》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情怀,围绕主角吴志鹏的故事均是在城乡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小说中的生态意识颇具悲观主义色彩,体现了多层次的生态问题。在自然生态层面,小说将人的存在与植物的繁衍相类比,被扭曲的植物隐喻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态层面,小说创建了一错位的社会生态系统,小说中的人物陷入困境却无法改变;在精神生态层面,小说将社会生态问题归咎于精神生态失衡,并在表现精神焦虑之外期待重寻灵魂的安宁。  相似文献   

16.
在《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重点关注的是现代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精神生态失衡这一内在的生态危机问题。小说所揭示的精神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莫莱尔、格特鲁德、保罗、米丽亚姆、克莱拉这五个人物身上,他们在作品中皆以精神悲剧性角色出现。劳伦斯认为,文化修养的差异、支配与占有欲望、健全人格的缺失以及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社会生态的变异是造成精神生态失衡的根源所在,人必须与自然融为一体,协调好社会人际关系,抛弃占有和支配欲望,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完整性、灵与肉的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悲剧的发生,从而达到精神生态的平稳。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并非是一部宣泄性描写的低俗小说,在其丰富的蕴涵中,潜隐着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即小说表现了人与自身统一的精神生态观、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生态观、人与自然共存的自然生态观。无疑,小说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美是整生”的生态美学理论视角对劳伦斯的小说《袋鼠》进行探析.《袋鼠》记录了其旅居澳大利亚时期的心路历程,小说对澳大利亚美丽而原始的自然生态、动荡纷争的社会生态和漠然、从众与迷惘的精神生态的真实书写,体现了劳伦斯对生态文明社会的探索与反思;揭示了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应该是自然生态美丽、社会生态和谐、精神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整生之美的“生态大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作家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是一部以现代社会为背景的生态灾难小说,其暗示着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各种生态危机,本文采用文本细读,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了《大教堂》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是一部多层次主题的小说,许多学者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解读了其主题.本着为<呼啸山庄>的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文明的批判,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平衡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