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文军 《教师》2008,(20):77-78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数列解答题是高考命题中一类必考的难度较大的试题。其命题热点是与不等式交汇的、呈现递推关系的综合性试题.数列与不等式一结合,难度就增大了,灵活性就高了,本文重点叙述有关数列前n项和的不等式证明的常见放缩技巧.  相似文献   

2.
不等式与数列都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其中的解题思想及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近年来不等式与数列交汇的综合题倍受命题者的青睐。以函数与数列、不等式为载体,以高等数学等知识为背景的数列综合题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新亮点,下面通过具体例子谈谈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3.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而且常常以综合性试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压轴题之中,表明这也是广大考生的一难点.运用放缩法思想证明数列型不等式的关键是寻找到合适的放缩关系式,而寻找的过程往往充满艰难和反复,使得许多考生望而兴叹.本文通过给出一类数列型不等式的定义及其相关的两个命题,并以近年来的两道高考题为例,介绍了这类数列型不等式证明中的放缩关系式的探寻方法与思路,与广大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4.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不等式以函数、数列、导数为载体综合出题.《不等式》在知识与方法的交汇点处设计命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不等式常以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含参数的不等式较多,解此类题需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不等式的证明是高考数学考查的重点,经常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对数函数等知识相结合.近几年高考题中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点与不等式交叉命题较多,重点考查不等式的基础知识,试题的形式灵活,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应用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且应用题多与不等式相关,需要我们根据题意,建立不等关系并求解,或利用均值不等式、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考中的数列综合题的总体难度有所下降,但区分度比较高,特别是2009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一)试题将数列题前置,考查构造新数列和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前”项和,一改往年的将数列结合不等式放缩法问题作为押轴题的命题模式.具有让考生和一线教师重视教材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重视两纲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均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几年更是有所加强.数列命题常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综合,从能力上立意,追求创新意识.而2003年(现行课程卷)及2004年春(北京卷)的高考压轴题又同时推出了“数阵问题”,更是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一种数列命题的新趋向,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刻画离散现象的基本数学模型,是认识连续现象与微积分学习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研究过程还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数列不仅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职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近五年浙江省高职考数列试题考查的内容和命题思路,明确核心考点,明晰命题轨迹,把握试题难度,并给出了一些数列教学的建议,以期助力课堂精准施教.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他知识的结合,主要包括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函数、不等式等的综合作为压轴题,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管宏斌 《中学理科》2007,(10):24-26
不等式内容是一直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有关不等式的试题一般是一道小题为选择或填空,另外一道解答题.小题一般难度较低,大题一般难度较大.小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各种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法的简单应用(一般与函数的性质进行综合).解答题则出现不等式的证明、含参不等式或方程解情况的讨论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函数、数列、解析几何以及实际应用问题进行综合.特别是不等式与函数、导数等结合后,深入考查不等式的放缩证法及不等式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试题新颖别致,难度较大,是未来几…  相似文献   

11.
中考中的方程几何综合题,融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于一题,既考查代数中的数式、方程、不等式的灵活运用,义考查几何基础知识的运用,为历年中考综合题的常见题型.2004年.这类试题难度下降,仍被许多命题采用.现以典型试题为例,介绍这类试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供读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东近四年对数列的命题情况是:07年与08年连续两年的数列题都借助于递推数列进行设计,试题排列于试卷的最后一题(即压轴题),这两题都无一例外地被考生与老师纳入了难题之列.尤其是08年试题,它源于竞赛题,确实难度偏大,社会反响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谢广喜 《新高考》2010,(Z2):70-73
近年来,以递推数列为命题背景的试题在高考数学试卷中时有出现.总的来看,有关试题主要有两大类:①以递推数列为命题背景的等式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往往在于求出数列的通项);②以递推数列为命题背景的不等式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以递推数列为命题背景的不等式问题.在求解这类试题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求解它们的关键往往在于运用一些独特的式子的变换(形)方法(命题者为了  相似文献   

14.
数列不等式的证明历来是高考数学命题的热点与重点,并且往往出现在压轴题的位置上,扮演着调整试卷区分度的角色.而数列不等式与自然数有关,因此“数学归纳法”成为数列不等式证明的首选方法.那么,除了强化用“数学归纳法”证题外,还有没有别的策略呢?笔者总结归纳了几种数列不等式的证明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统计了2007年、2008年、2009年高考数学文科卷涉及数列与不等式综合的高考试题,发现这些题目很多是高考的压轴题.可以看出高考命题对于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赋予了考查知识和能力的重任,特别是甄别考生潜在的综合能力的功能.从试题本身看,这些试题的呈现形式新颖,知识的综合程度较高,要求考生既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又要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不等式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基本方法,以及与其他知识(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的结合.对于此部分内容,考纲对文理科的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在难易程度上有所区别.2009年高考在不等式方面的命题趋势可能是:以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为背景,考查与不等式相关的应用题;在函数、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导数等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命题.同学们还要特别注意不等式与函数、导数综合命题的这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纵观近两年的全国及各省市自主区命制的高考理科试卷,几乎每卷都有数列解答题且半数以上的试题处在压轴题的位置,另有半数以上的试卷还命制了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以全面考察数列与极限的基础知识.仅从2005年全国各地的16份理科卷(江苏、辽宁、广东为文理合卷)中命制的15道解答题便可发现高考数列试题的命题特点:(1)突出等差、等比数列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坚持考察求和、求通项等热点题型,充分体现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其中有8道涉及递推关系的试题要求考生合理地转化问题;(2)突出数列知识与函数、三角、不等式、解几、导数等相关学科的交融,尤其是与不等式的交汇(有7道试题);(3)传统观念下的数列应用题似乎不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但备考不可完全忽略.本文将透析数列复习中的重、难、疑、热等四点,旨在揭露本质,把握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与纽带,也是研究其他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大多数地市中考试题对于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性质、解法及应用单独命题,有的地市进行综合命题,试题难度为低、中、高档次皆有,题型多为填空题和计算题.有的地市设计了综合应用题、开放探索性习题。试题的特点是源于教材,覆盖面广,既考查双基,又考查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是高考必考的热点.湖北省自主命题四年来考查数列的试题每年都占有一定的比重.试题严格遵循了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既考查了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性质,同时也侧重于考查数列与其它知识的融合,体现了在知识网络处设计试题的命题思想.下面结合具体试题,解读高考湖北卷对数列的考查要点.  相似文献   

20.
高考命题趋向 高考数列文科解答题与理科解答题的区分度很明显.文科解答题常以等差、等比数列或简单的递推数列为载体,以分步设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组合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概念性质,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应用和简单等式、不等式证明的推证能力.而理科解答题多为中档题或压轴题,它常以递推数列为载体,融方程、不等式、数学建模、数学归纳法与探索性问题于一体,主要考查数列求和、不等式证明和归纳猜想的创新意识与解题实践能力.这说明理科解答题比文科解答题在难度系数上至少提升了一个档次.预测这仍是今后高考数列综合试题的考查特点和命题趋向.因此,在复习数列时,应根据高考对文、理科考生要求不同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