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包括四个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事实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文学理念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有"我"的文学史,而不是无"我"的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构成的一个时空结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不但超越了文化大革命前夕,政治革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而且超越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翻案文学史观。这种双重超越,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是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身本质的回归。他把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存在本身视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而且是不假外求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透露出一种至大至刚之气。  相似文献   

2.
由徐瑞岳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2 0 0 1年 6月 ,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可喜收获。该书的编者采取“分块集中 ,独立成章”的编纂体系 ,从史著·史料、分类·分期、社团·流派、作家·作品四个部分 ,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与评述 ,从而避免了零碎散乱的弊端。该书具有如下特色 :一、构架恢宏编者选取现代文学研究的 60多个专题 ,内容涉及 80余年的研究历史 ,几乎囊括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研究状况 ,并且对相关专题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叙述和评价。该书力图通过作家和作品 ,史著和…  相似文献   

3.
中、朝近现代文学的起点与时期,通常以历史事件来划分,近年中国学术界有所变化。中国现代文学的编述经历了较为自由———逐渐政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曲折道路,朝鲜现代文学的编述经历了从客观性到主体性的转变。中国的开放带来万千气象,朝鲜也呈现出重写社会主义文学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正> 绪论 在中西文化撞击下诞生的中国现代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与外延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外来影响 三、中国现代文学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变异 四、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六十年的历史过程以及分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出现了若干热点话题,如现代文学史在时间上向当代文学与近代、古代文学的贯通,现代文学是否应该纳入通俗文学、古诗词创作、以及海外华文文学进行横向开拓等问题。对这些重要问题进行脉络上的梳理与学理上的探讨之后,可以发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在纵向时间贯穿方面的关键不是无限延长其时间长度,而是凝聚目光,回到现代文学自身上来;在横向空间拓展方面的关键,也不是层层增加研究内容的宽度,而是在多重视野的参照下强化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度;在文学史向学术史提升方面的关键,是不断提升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含量,更加历史地看待现代文学,并由此获取现代文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主要有三个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个性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年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那时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品还主要停留在个性研究的层面上,彼此之间没有统一的联系,构不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但这个学科却不是通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联系在一起的,而是由国家领导机关通过政治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它构成的是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这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的组织,是通过科学(学术)研究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开始发展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是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性表现在:无"我"、无"理",而有"道"(整体性),体现了科学研究(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进行宏观审视时,重新重视对文学思潮的研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研究者们对“文学(文艺)思潮”的内涵以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一些问题的理解还很不一致。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2002-2003年,报刊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生长点.由于强调"触摸历史"、进入当时的历史语境,重视对研究对象的贴近与理解,相关研究成果以重返历史现场的方式着力呈现中国现代文学原生态,并提供了可能改变以往文学史叙述的新材料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期专栏刊发张伟栋的《历史"重评"与现代文学的兴起--文学与政治双重视野中的八十年代初现代文学运动》一文,旨在探讨80年代初现代文学重评运动的思想史内涵。这一内涵体现在"拨乱反正"的历史向度中,现代文学研究以文学与政治相互交错的双重视野展开对文学历史的确认和对历史真实的还原,从而确立现代文学学科的学术史地位。该文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新文学史料》等刊物和80年代初几本现代文学史的考察,试图完成这一叙述。  相似文献   

10.
历史论著虽然并非专门研究现代文学,但给予现代文学研究很大的启发。它能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赋予现代文学研究以历史感。"以诗证史"的方法更是巧妙地利用了文学作品这一广义的史料。此外,历史论著有时"无心插柳"地带给现代文学研究,尤其是鲁迅研究全新的思路,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学研究和历史研究互动的学科意义和研究价值。美国史学家史景迁的《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一书正是绝佳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及其研究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有它自己的历史—文化形态 ,对它进行梳理和回顾 ,不仅有助于认识的提高 ,而且有助于研究的推进 ,循此思路 ,本文对2 0世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研究、茅盾研究、朱自清研究、闻一多研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一书是现代文学研究视域里关于乡土中国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乏新的学术发现.首先,作者摆脱了西方式的传统现代性研究视角,而将乡土中国本身作为研究的方法;其次,作者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对鲁迅等经典作家的农民观给予更全面独到的发掘和阐释;最后,作者在一个点线面交织的叙述结构中完成了现代文学作家笔下农民形象的嬗变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留学生现代文学课的性质分析及课程设计李炜东作为较早对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开设的文化选修课,中国现代文学课的教学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不断增加,一些选送学生来中国学习的国外大学还指定现代文学课为该校来华学生的必修课;另外,在实际教学工...  相似文献   

14.
王明科博士的学术专著(嘶怨恨理论视界下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从怨恨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了重新解读。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现代转型的研究,也是一个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学而克服怨恨感情心理体验的研究。这部专著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有十多个方面的开拓创新,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一种新范式与新论域。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鲁迅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间有了某种隔阂、壁障以致对立,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鲁迅与其他现代作家研究的发展,制约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内部分裂乃至对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可以看到,这些矛盾、差异乃至分裂、对立发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内部,统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身根基的整体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解志熙潜心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问题和文献问题,创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批评性校读法,对于矫治学术研究中过度阐释、逞臆妄说的主观主义批评,功莫大焉。近些年来,学界一直在反思文学批评中的西方影响问题,西方的理论有多少是为中国的文学量体裁衣而制成?在这样的语境中,我们自然就会明白,解志熙的现代文学批评性校读法的创立,意义确实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从 2 0 0 3年第 1期开始 ,设立“中国现代文学关键词”栏目。该栏目主要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提供稿件 ,同时 ,热诚欢迎文学界给予关注和支持。“中国现代文学关键词梳理”是近两年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教授在研究生教学中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其目的在于能够以此为切入点 ,通过对现代文学资源进行整理、挖掘 ,来重新认识、理解这段历史。“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在设立之初即被纳入国家意识形态领域范畴进行建构 ,学科的学术个性遭到压制 ;加之缺乏一个平稳发展的学术环境 ,使学术研究长期…  相似文献   

18.
从“五四”文学革命开始,直到当前社会主义文学为止的中国现代文学(含当代文学)的教学,既包括这一时期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的讲述,也包括对这一时期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的评介。因此,这是一门内容极为丰富、线索极为繁杂的课程。就文艺运动的发展和文艺思想斗争的演变而言,它不仅记录着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较量,各种文学流派的演变兴衰;而且还记录着党对文艺的直接领导关怀,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历史道路。就现代文艺作品而言,它不仅反映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历史阶段各种阶级关系的变化,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还反映了各种代表人物的升沉,各种现实生活的轨迹。总之,我们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革命的胜利,历史的前进,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部形象化,艺术化的中国人民觉醒、奋斗、胜利、翻身的历史。因此,讲授中国现代文学这门课,不仅要讲清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规律,正确评介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的成就,贡献及影响;同时还要根据现代文学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视野”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巴蜀视野”提出的意义在于巴蜀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注重自已的“文化身份”,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差异”叙事的存在。“巴蜀视野”也展示出在区域立场上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复杂性:第一,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共时的结构,而不是历时参与的过程;第二,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多层次的;第三,区域文化视野研究要解构中心,对文学史进行重新洗牌,但并不是走向无中心的反本质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视野"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巴蜀视野"提出的意义在于巴蜀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注重自己的"文化身份",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差异"叙事的存在。"巴蜀视野"也展示出在区域立场上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复杂性:第一,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共时的结构,而不是历时参与的过程;第二,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多层次的;第三,区域文化视野研究要解构中心,对文学史进行重新洗牌,但并不是走向无中心的反本质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