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荒”、“质量荒”.从“民工荒”反映出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必须确立新生代农民工是重要人力资本的共识,破除阻碍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劳动力自身发展的社会保障,增大以培养现代产业工人和新市民为目标的教育投入,加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培训,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量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但由于其人力资本匮乏造成自我发展和社会流动受到制约.对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发现,其在教育培训的目的、内容、费用、意愿和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特征,其培训需求受到主观心理、经济收入、社会关系网等个体因素和教育培训社会供给不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心理具有如下特点:职业动机复杂多样,主要是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职业理想是寻求有技术含量、稳定、环境好、且能长远发展的工作;实现向上流动的梦想角色认同是渴望成为"工人"和"市民",从而获得职业幸福感;职业价值观体现在职业尊严、个人价值诉求和职业声望等方面;职业适应性既有长处也有不足;职业选择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制度资本影响,机会不多,空间狭小;职业满意度低下,会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日渐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其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和水平.但是经过分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和问题发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存在责任缺失,因此实现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责任对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优化其生存与发展环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使用"职业决策困难量表(CDDQ)"对37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决策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中等以上强度的职业决策困难,"存在错误观念"因子的情况更为严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犹豫不决"因子均分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年龄段的新生代农民工在量表总分、"不清楚决策步骤"、"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内在冲突"、"外在冲突"等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认识不足"因子的均分明显高于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不同工作年限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不清楚决策步骤"与"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丁静 《天中学刊》2014,29(6):58-61
具有市民化能力是农民工市民化最核心的条件,它反映的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而农民工收入由就业决定.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其就业竞争力弱,就业不稳定,市民化能力不足.为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结构,必须构建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结构优化的动态机制,健全培训农民工的法律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依法享有培训的权利,并使之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就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角色认同、职业适应性、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职业价值诉求、职业期望、职业选择、职业满意感和抗压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从成人心理教育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为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解决其职业问题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基础。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竞争力不强、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等是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的根源。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守护者,政府在消解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中需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政府公共责任的充分承担,可为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改善和消解提供保障,进而体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相似文献   

9.
从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四个维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现状,从远程职业教育的角度讨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可行性及操作对策,为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核心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转换,职业转换的重点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提高,职业教育可以作为提高两方面资本的关键结点.此文意欲从“嵌入”理论的视角,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优质职业转换的可能路径,职业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英格兰宗教改革对其政体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体经历了由君主专制到过渡性君主制再到立宪君主制这样一个嬗变的过程。在宗教改革初期,由于《至尊法》的通过而使王权得到强化,导致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国王在议会中”的“三位一体”的形成,使得英国政体成为君主专制和立宪君主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由于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在英国最终确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is a plea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Peoples of Europe (UPE). As Europe comes together 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post‐Second World War division, it is confronting a number of serious common problems of a kind amenable to solution by the concerted action of academics. The UPE, as a network of existing centres of academic excellence, could be harnessed to solve pan‐European problems of this sort on a pan‐European basis. As a part of its action, it would promote student mobility, but above all, it would facilitate the international movement of professors and advanced researchers. Steps should be taken to enhance the prestige of the participating institutions and to provide for the remuneration of participating academic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手风琴领域作曲家、演奏家创作、演奏民族音乐,为手风琴的民族化取得了成功经验。本文通过对4首具有高难度艺术价值的中国传统、古典、现代手风琴精品内涵与技巧的剖析,证明了在移植创作中模仿民族乐器技巧及演奏的艺术魅力;在手风琴领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营造高品位音乐氛围,将对中国、世界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在政治、经济、思想、国际意义等方面都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这四个方面谈及辛亥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编辑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敏感是编辑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应予以充分重视。编辑敏感具体体现在审稿的过程之中,与审稿标准相统一;编辑敏感并非天成,需要不断学习,加强训练,以适应出版业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圣经》马氏译本是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基督教《圣经》中译本,它成为洪秀全获取西方基督教《圣经》知识的真正源头。中西化的差异导致了《圣经》马氏译本的变异和洪秀全的误读,给这个回合的中西化对话带来了再创造的可能性。《圣经》马氏译本中的“上帝”译名对洪秀全最为深远的影响,就是有助于他创造性地形成区别于基督教的“信仰中心”,走上创立新宗教之路。通过运用中国化改造西方化的方式更新中国化,是洪秀全接纳西方化的显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用人者责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对比较法上与用人者责任相类似的概念——雇主责任(替代责任)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之后,文章得出用人者责任突破了雇主责任(替代责任)的传统概念的限制,在两大法系实际上已发展为一个一般性制度,用以调整用人者对被用人所致害第三人的损害赔偿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特别保护原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之所以要确立特别保护原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处于弱者地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予以特别保护,表现在诸多方面,如中心宗旨的确立;权利义务的设置;归责原则的适用;惩罚性赔偿条款的创设;多种解决争议的方式的设计等。贯彻特别保护原则,必须注重系统保护,掌握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在课程体系、开放式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时代提出了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伦理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在认真研究和深入挖掘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关的观念及其特点,明确地提出伦理道德不仅包括人际伦理道德,而且也包括生态伦理道德。把生态平衡作为伦理范畴加以强调,予以阐明,不仅使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而且在保护生态方面开拓了新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