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蔚然成"风",浩然成"派"的地域特色电视剧中,"关东派"电视剧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树一帜,成为电视剧艺术中的奇葩异草.讲述老党员刘老根带领乡亲致富的东北剧<刘老根>创下收视高峰,表现刘老根成功创业后的坎坷挫折的续集Ⅸ刘老根(二)>又创下收视率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电视剧《闯关东》剧情结构的梳理和论述,解析了电视剧所表现出来的叙事文化、民族文化、和谐文化和女性文化。揭示出电视剧《闯关东》从文化内涵上取得成功的奥秘,对中国本土电视剧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剧中的地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盈盈 《现代传播》2005,(6):131-132
作为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电视节目样式之一,电视剧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题材的多样化,以及艺术手段的精湛,成为影响深远,与社会现实贴近而备受广大电视观众欢迎的节目形态。同时,当今电视剧的发展呈现出五彩纷呈的多样性,并产生了各种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流派”。一时间,见诸各种媒体的“京派”、“海派”、“东北派”、“关东派”、“岭南派”、“西部派”、“山西派”、“巴蜀风”、“楚风”、燕赵及苏南文化流派的评论,渐渐成为电视剧批评中的一大“热点”。它的着眼点不仅仅在其题材内容、风格特点上,而是向看电视剧文化内涵的层次延…  相似文献   

4.
邢彦辉 《声屏世界》2008,(11):32-34
在第七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上,《闯关东》获得分量最重的“长篇电视剧最佳作品奖”,剧中男女主角李幼斌和萨日娜分别获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和“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与此同时,李幼斌凭借《闯关东》获得“最佳表演艺术奖”,《闯关东》编剧高满堂获“最佳编剧奖”;《闯关东》摄像王滨获“最佳摄像奖”;《闯关东》照明戴军获“最佳照明奖”。《闯关东》在金鹰电视艺术节上获四项大奖,傲视群雄,成为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5.
《马大帅》赵本山继《刘老根》系列之后自己制作并自导自演的第二部农民题材电视剧。有媒体称该剧开创了中国电视剧一种全新的范本,即“警世现实主义电视剧”。《刘老根》一部典型的现代农村戏,讲述了东北一群农民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拼搏走出一条致富路的主旋律故事。赵本山把一位老有所为的农民塑造得血肉丰满,引发了观众对东北文化的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6.
甘丽娅 《青年记者》2007,(14):124-125
近几年来,随着韩剧风靡全国之后,紧接着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成了主力军,从《刘老根》、《马大帅》、(《插树岭》、“希望的田野))到《乡村爱情》、《福喜临门》,迅速刮遍大江南北。以《乡村爱情》为例,“据央视索福瑞调查,《乡村爱情》的收视率在黑龙江是20个百分点,辽沈地区是10个百分点,南方是5个百分点,在重庆地区排在各电视剧的收视第一位,已超过当年播出的《刘老根》,创出了一个新高。”那么,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热播的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从《刘老根》、《马大帅》、《圣水湖畔》、《希望的田野》、《乡村爱情》到《喜庆农家》,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异军突起,一火再火,势头超过皇帝戏、清宫戏,尤其在北方地区屡创收视率高点。这些电视剧,并非只有农民喜欢,许多城市人同样热衷于这些“土里土气”的电视剧,有些作品还在城市年轻人中形成了热门话题,一些“经典”台词甚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口头禅”。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为何受到人们的喜爱呢?笔者试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以近来在观众满意度和市场盈利方面都表现突出的《闯关东》为例,分析优秀电视剧成功的选题因素,从大众文化角度分析观众的收视期待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9.
一北京电视台的《四世同堂》、《渴望》,是道地的“京派”电视剧;上海电视台的《上海的早晨》、《十六岁花季》,是道地的“海派”电视剧;天津电视台的《龙嘴大铜壶》、《乔迁》,是道地的“津派”电视剧;广东电视台的《商界》、《公关小姐》,是道地的“岭南派”电视剧;辽宁电视台的《雪野》、《篱笆·女  相似文献   

10.
刘耐霞 《青年记者》2008,(14):91-92
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和文学趣味中表现着社会心理",民族的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心理积淀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活动.[1]电视剧<闯关东>便是国家改革开放进行到关键时期,为热情但略显浮躁的观众呈现的一份精神盛宴.该剧透过对清末民初山东农民朱开山带领一家闯关东的艰难历程的描写,展示了以朱开山为代表的山东人的豪放直率、奋斗拼搏精神,再现了关东大地特有的地质风貌、人文情怀,也使得朱开山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平民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1.
葛清华 《视听界》2006,(1):41-41
目前,农村题材电视剧数量日渐减少,质量徘徊不前,农民在电视剧中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形象,具体表现在荧屏上:一是农村题材电视剧逐年减少,在众多电视剧中所占比重和分量实在太少太小。2003年全国播出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仅八部,即:《刘老根》(二)、《希望的田野》、《好爹好娘》、《走进八里堡》、《烧锅屯的钟声》、《三连襟》、《郭秀明》、《远山远水》。可谓“九亿农民八部戏”;2004年,央视黄金时间就没看到什么农村题材电视剧,尤其是主打新闻综合频道,似乎“农民形象”就很难占一席之地。2005年初见诸报道和预报的,诸如《商镇风流》、《小康…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小兵张嘎》是一部依据同名“红色经典”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这种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得《嘎》剧和当前电视剧改编“红色经典”的现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嘎》剧审查和播出之前,国家广电总局曾连续向全国各有关单位发出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审查管理的通知》两个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脚踏黑土地,头顶一片天。”在电视剧《刘老根》的片头中,“关东汉子”赵本山曾以他略带沙哑的声音唱出自己的心声。日前,由他领衔的东北二人转正式在合肥打响全国巡演的“开门炮”,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们以风趣,幽默的表演给安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演出前,记有幸近距离接触了这位从东北黑土地里走出来的农民艺术家,而他在采访过程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的感恩与回报之情不由得让人叹服——如果现在各个艺术门类的所谓“家”们都有这样的心态,恐怕“火”起来的就不只是东北二人转了。[编按]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长沙电视台开始拍摄单本剧,创下了连续三年捧得中南地区电视剧“金帆奖”的佳绩。1990—1996年长沙电视台开始涉足中、短剧,电视剧《无声的歌》实现了湖南电视剧“五个一工程”零的突破,《甲申祭》获得全国戏曲电视剧一等奖,《布衣毛润之》获得—匕天奖”一等奖。1999年起长沙电视台开始致力于鸿篇巨制的精品历史电视剧的打造,与中央台以及北京同道文化公司共同投资2000多万、历时三载拍摄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播出后,好评如潮,连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金鹰奖”最佳电视剧等8个奖项,“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最佳导演提名等6项大奖。  相似文献   

15.
黄伟迪 《新闻世界》2011,(6):232-233
近年来,东北二人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先是一系列有关乡村生活题材的电视剧火爆荧屏,然后与电视剧同名的"刘老根大舞台"闪亮登场,人们蜂拥而至。本文旨在运用景观社会的文化理论对刘老根大舞台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与历史叙事--对电视剧《太平天国》的文化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现代传播》2002,(6):68-70
本文试图清理电视剧《太平天国》在历史叙事中蕴涵的现时文化的诸多矛盾 ,探讨无法抗拒的全球化文化逻辑对当代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影响。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 ,检讨中国电视剧建构的历史叙事进行艺术创造的可能性和方向 ,以及对保存中国文化传统和影视文化独立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貟冬鸣 《采.写.编》2009,(1):F0003-F0003
观罢纪鸣辰的山水画,让笔者想到一道菜. 电视剧《闯关东》里山东菜馆掌柜朱传文好琢磨,其开发的一道菜肴,笔者至今记忆尤深,菜名曰“鲁味活凤凰”。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文化与产业、文化理想与商业智慧之间做到平衡与结合,成了当下中国出版业最为纠结的公共性问题。因为相对偏重不同,对体制转型与技术升级两种力量驱动下的出版业发展现状的评价与本质探讨,业界出现了文化派与产业派两种价值观的潜在分歧与对话。按照何明星《从文化政治到文化生意——中国出版的“革命”》中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张萍 《视听界》2005,(2):62-63
随着“经济全球化”之风吹遍世界各地,以美国好莱坞流行文化为代表的“全球化”文化也进入我国市场。为了能够在这阵强风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媒体纷纷采取措施。各报业集团整体经济实力增强了,但同质现象严重;电影界虽然也拍了一些诸如《英雄》可以抗衡好莱坞的片子,但毕竟不多,电影院主角仍然是好莱坞大片;至于电视栏目则陷入疯狂“克隆”的泥潭中而无力自拔。人们却发现一处风光独好,那就是电视剧市场。从《大明宫词》到《康熙王朝》、《激情燃烧的岁月》再到《大宅门》、《金粉世家》、《天龙八部》人们明显地感到了电视剧质量的提高,一些观众甚至隐约感到了“精品时代”的来临。综观近几年电视剧作品的成败,其根本原因还是我国电视剧越来越立足于本土文化,贴近本土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为何要打造电视特色栏目电视栏目是电视频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如果频道是工厂,那么栏目就是生产车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之所以要打造特色电视栏目,笔者以为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从赢利结构来看。长期以来,地方电视台主要依靠电视剧贴片广告和插播广告的收入来养自办栏目。但近年来电视剧购买成本越来越高,而且由于各地文化的差异性,投入电视剧的风险也很大。《刘老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