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关键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情感。因此,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科学。  相似文献   

2.
写科学观察日记是科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获得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本学期,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试图让学生的科学观察不仅仅局限在科学课堂上,而是更多地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从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科学现象,  相似文献   

3.
林展锋 《教育》2012,(3):42-43
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科学的踪影。生活是科学的大熔炉。科学和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为科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因此,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舞台,开展好科学教学。那么,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发现、探求科学真理。 新课程改革已经为小学科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加强科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小学生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获得利用科学知识对大自然进行探求与认知的本领,从而实现学科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有效转化。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生活化、实用化和社会化,赋予小学科学新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活力呢?  相似文献   

5.
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发现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倾向: 一是想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套固定的模式; 另一种是想通过对科学发现的合理重建, 证明科学的合理性。本文指出这两种倾向的不足, 认为应该研究科学发现中的创造性, 这是最实质的探讨。对此, 可从认识论和人本体论两个层面进行。通过认识论探讨, 说明科学发现的创造性是人的能动的认识活动; 从人本体论的探讨, 阐述了科学发现的创造性是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是人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帮助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在学了《身边的材料》这一单元之后,我让学生根据需要畅想新材料,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以此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调动他们做科学的兴趣和热情,现摘录几个学生的“畅想”。  相似文献   

7.
举例介绍了利用塑料瓶可以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制作各种实验模型及设计很多"发现科学"、"体验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探究活动.通过思考和总结用一个塑料瓶能够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而提出几点利用生活中实验资源的建议,充分利用废旧物品、细心收集生活中的资源、善于发现教室中的资源等,旨在使科学教师学会挖掘生活中的各种实验资源,并将其充分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中,完善科学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8.
昨天在哪里?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生活中也不缺少科学,只是缺少思考的大脑。不信?请看看下面的几篇小文——动物、植物、饮食、时间……你会发现,生活中真的离不开科学。  相似文献   

9.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生活中也不缺少科学,只是缺少思考的大脑。不信?请看看下面的几篇小文——动物、植物、饮食、时间……你会发现,生活中真的离不开科学。  相似文献   

10.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生活中也不缺少科学,只是缺少思考的大脑。不信?请看看下面的几篇小文——动物、植物、饮食、时间……你会发现,生活中真的离不开科学。  相似文献   

11.
鱼和它的脚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生活中也不缺少科学,只是缺少思考的大脑。不信?请看看下面的几篇小文——动物、植物、饮食、时间……你会发现,生活中真的离不开科学。  相似文献   

12.
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在科学活动中是通过尝试、探索、发现来进行学习的。在与幼儿生活、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当小班幼儿被好玩的东西吸引时,思维便异常活跃,求知欲特别强。如何组织小班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呢?一、活动内容生活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为他们选择了有趣的、浅显易懂的、能联系他们生活经验的内容,这样既符合了幼儿的实际,又贴近了幼儿的生活。如在“青青的小草”科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把小班幼儿带到春天的大自然中,让他们尽情地在草地上爬啊、滚啊、摸啊、闻啊,自己去探索、寻找、发现小草,运用感官观察小…  相似文献   

13.
一、立足生活--将科学问题生活化 1.教材处理生活化.教材的编写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难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各地的生活实际,这种地域的差异、风情的差异、生活的差异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生活化.我曾见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一节关于"植物和环境"的课上,陪同孩子们一起研究校园中三棵遭遇生长困境的树木.在他们的努力下,三棵树重新挂满了绿叶,恢复了生机.学生发现了科学的力量,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大班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偶发性的科学活动。对于这类现象,教师应正确对待。提出了教师应随时关心、观察,发现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教师应积极热情地支持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等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市第一中学一项关于高中生科学素养的问卷结果表明,目前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容乐观,表现在:获取科技知识的途径单一;掌握的科学知识较为陈旧;没有真正理解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责任心较为欠缺;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能力不强。2016年寒假南京市一中在高一(13)班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科学误区,走进科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试验、操作为基础,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为主要认识对象,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媒介",将科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传统的"自然"学科教育已转变为如今的"科学"课程,新教材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自身的探究,亲历实验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收集、整理,实践、操作来认识、学习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的精髓在于生活教育,我们的科学更是来源于生活,那么,如何让生活教育与科学探究紧密联系起来,值得广大科学教育者深思。一、引领学生依据生活,发现科学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要求学生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因此,课堂上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意图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都会问到一些关于天文知识的问题,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乐于大胆地试探和发现问题。针对大班孩子的认知水平,我们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探索性、感受性较强的科学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19.
汤建华 《考试周刊》2014,(24):174-175
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有了科学的发明和发现,才有了我们今天生活的现代化。同时,科学是一项继往开来的事业,需要人类不断培养生力军,前仆后继地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研究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本文对小学科学求证意识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陆义苹 《考试周刊》2014,(64):195-19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科学领域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等清楚地折射出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本文从科学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科学活动场地要走向周边环境、科学活动过程体现教学做合一三方面细致反映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