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苑 《东南传播》2011,(8):19-22
近年来,以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改变着传统国际传播格局。公民记者大量涌现,国际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传统国际传播媒体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新闻带来的挑战,如能将这种参与式体验引入到传统媒体中,将大大增强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传统媒体的专业化为公民新闻把关,降低其不可控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国际传播媒体在新闻采集的过程中容易有“新闻盲点”,引入公民记者,将扩大消息源,一定程度上减少“新闻盲点”,提高传统媒体的报道能力。本文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介入公民新闻,从而将公民新闻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可利用资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巨大冲击,甚至引起一场传统媒体恐慌,那么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到底有没有生存空间?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进而剖析二者的本质,发现新媒体实际上是一个民间舆论平台,而传统媒体则为正规组织引导平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生存之道,即走“权威新闻”道路。最后,辩证讨论权威新闻与新闻客观性原则之间的关系,论证二者并非冲突矛盾关系,从而为传统媒体做权威新闻在理论上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3.
杨萍 《新闻前哨》2014,(3):29-31
在新媒体横行天下、信息爆炸的今天,无论从新闻时效性、报道方式,还是与读者的多元互动方面,传统媒体都远远滞后于新媒体。然而,在进行深度报道时,传统媒体凭借其专业的新闻调研和深度分析,始终拥有新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更加需要培养专家型记者,倡导研究性报道。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为推动媒体行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研究。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信息数量不断增加,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深度报道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2):98-101
有关器官捐赠报道是带有鲜明公益传播特性的报道,日益受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青睐与重视。置身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语境,公益传播的内容和形态也正发生着改变。本文从作者的采访亲历出发,立足新媒体与公益传播的互动关联,以案例解析的方式探讨了有关器官捐赠报道的现状与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媒体报道器官捐赠的突破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遭遇发展瓶颈,新闻线索较少,新闻反应速度较慢,与受众的互动性较差,都成为传统媒体的短腿,在这种态势下,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是未来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利用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是当前传统媒体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夜航》为例,探讨传统媒体发展自身新媒体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万波 《今传媒》2017,25(11)
本文以阳光报-阳光网2015年策划、组织的"抗战老兵笑脸征集活动"的特别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媒体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策略.本文认为传统媒体在报道上需结合新技术、新平台进行新闻产品生产,网络及新媒体平台是新闻信息传播平台同时也是新闻产品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如今已经实现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时代的转变.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遭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民生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报道方向.如何逆势突围?本文结合新媒体特点及纸媒转型方向,指出了当前纸媒民生新闻报道中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纸媒的民生新闻逆势突围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韩剑 《中国传媒科技》2013,(14):146-147
新媒体以其交互性、非强迫性、多元性、时空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宣传存在的一部分缺陷,新媒体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新闻传播需要媒体融合,使用最适合的媒体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新闻,是当今传统媒体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社区新闻被视为一个"杂家",其范畴一直杂糅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之中,报道篇幅一般不大。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内容为王"、"做深度报道",这些措施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应对冲击的共识。那么社区新闻,能否深度化呢?笔者试以新安晚报5月份的"高龄妈妈"这一社区报道为例,分析社区新闻如何在角度和策划上创新,做出独特、深度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重大主题报道已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属品”,越来越多的时政类、民生类等重大主题报道也已成为新媒体平台报道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河南郑州晚报旗下新媒体平台正观新闻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于2022年推出的“非凡十年见郑城长”系列报道,探索新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实践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形我国不断加大对传统媒体改革的倡导,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优势助力下获得更好发展,并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观众信任,特别是民生节目为群众提供了更可靠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但是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结构,新媒体的信息获取更便捷、更及时,使电视民生节目难以满足群众的信息获取需求。针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需要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加强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提升人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内容进行分析,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当前民生新闻编辑现状,并探究融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新闻摄影往往以图片形式加强文字的渲染效果.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通过拍摄照片强化新闻报道主题.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报道实现多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报道多媒体融合报道重要意义与特点基础上,探讨新闻摄影报道多媒体融合方式与发展前景,以期为新闻摄影报道的多媒体融合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帆  李辉 《新闻界》2013,(17):21-24
框架理论被引入到新闻传播领域后对新闻媒体的议题设置以及受众对接受新闻事件及其认知的固有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新媒体在新闻建构中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媒体对客观事实的建构方式。从框架理论和新闻叙事两个层面着手分析媒体的新闻建构过程,展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客观事实的建构,从而分析新闻事件中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报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楠 《新闻传播》2023,(12):88-90
深度报道多采用分析、预测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报道,不仅突破了传统媒体惯用的报道模式,更是在将新闻产生的背景与意义剖析的同时,体现了“谁”与“怎么样”等相关要素。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重要意义、优劣势等展开综述,并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期。在这一时期,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也有着巨大的机遇。电视新闻报道作为传统媒体的主要业务,相关从业者应该充分认识其不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与新媒体进行结合,顺应时代的潮流进一步推动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特征进行介绍,并就目前传统电视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报道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电视新闻报道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重要的新闻形式,是体现媒体新闻制作核心竞争力的压箱宝。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深度报道也成为融媒体新闻产品的深耕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以篇幅长、思想深见长的深度报道的青睐度日趋下降。深度报道如何应对新媒体对其所带来的挑战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分析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叙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为深度报道发展提出建设性转型意见,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2019年末到2020年初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影响略占上风,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媒体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虚假新闻、谣言泛滥、媒介审判等诸多问题。不仅仅是在疫情报道中,这也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下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能够进行有效专业的舆论监督。本文以疫情期间的报道为例,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舆论的特点以及舆论监督的现状出发,探讨舆论监督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专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对媒体来说公益理念及公益活动的宣传工作越来越重要。传统媒体在公益传播中有着长期的实践经验,本文分析了传统媒体在新时代公益传播中的自身优势及弊端,结合新媒体的优势与公益传播的特点,探讨了构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益传播新模式以及这种创新模式的实现途径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新媒体时代,如何能够有效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进而使时政新闻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这是当前传统媒体时政报道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