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庄子故里究竟在何处,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有河南“商丘市梁园区说”、“民权县说”,山东“曹县说”、“东明县说”,安徽“蒙城说”.根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资料记载,庄子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从现有文献材料、考古资料和具体地理方位看,蒙在今商丘市梁园区境内.因此,以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蒙墙寺村为庄子故里较具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庄周故里庄周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故里今在何处?这是个争论很久的问题。1979年、1981年先后有人撰文认为,庄周故里在今安徽蒙城。他们的根据是《江南通志》、《嘉靖寿州志》、《重修蒙城县志书》的有关资料。不过,据我查到的史料证明,庄周故里应当在今河南省商丘附近。证据是: (一)从汉代学者的记载来看。西汉司马迁说:“庄子,蒙人也。”司马迁距庄周仅一百余年,他忠于史实,笔录可信。那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濠梁     
本学期给学生讲先秦诸子,讲到庄子时自然要介绍他的籍贯。据说,现在有三个地方在争庄子的“故里”。作为安徽人,我自然会强调庄子是我们安徽人,不过要讲得有根有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蒙者,蒙城也;现在蒙城有一个地方就叫庄周乡。  相似文献   

4.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先秦诸子的国属一般都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对于庄子,他只是说“庄子者,蒙人也”(《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蒙属何国?即庄子是战国时的哪国人?他没有说的清楚明确,这给后代的学者留下了了混乱和纷争。汉代学者一般认为蒙是战国时宋国的邑里,故庄子是宋国人。如《史记·庄子列传索隐》引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庄子名周,宋蒙县人。”《汉书·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班固自注:“名周,宋人。”张衡《骷髅  相似文献   

5.
<正> 庄子(约前369—286)名周,“宋国蒙人。”宋都,今河南商丘。蒙,诸说互异,今从安徽蒙城说。当时宋国政治混乱,后亡于楚,庄子流寓不定,居濠上颇久。濠为安徽夙阳。梁,为阻断河水之小山,庄子居此处,离濠城数十里。宋、蒙、濠分处于淮河支流之一的涡河上中下游,地理上相通。惠子名施,曾为魏惠王相,与庄身份悬隔,而互相敬重,交谊颇深。两大学者相会于濠上之事,见于《庄子·秋水》篇,记述完整。《秋水》属外篇,未必为庄子作,但总归出于嫡派弟子之手,大体可信,历  相似文献   

6.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学派著作汇编《庄子》,对后世影响极大。时至今日,庄子余风犹炽;甚至远渡重洋,连美国也掀起了“庄子热”。大约由于庄子主张出世吧,他的传记材料流传后世极少。《史记贿一篇《老庄申韩列传》,内含“庄子小传”,似乎是聊胜于无.两汉而下直到今天,研究庄子身世的人,无不牵《史记·庄周传功圭桌.但是,这篇“庄子小传”实在出于附会,不足信据。为了讨论方便,我们且把太史公撰写的“庄子小传”全文录之如下:“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九十大寿的时候,用庄子《逍遣游》里的两句话表迭自己悟到的处世道理:“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绝顶聪明的老先生说自己到了九十岁才认识到庄子这两句话的深刻含意,可见《庄子》思想的博大深逮,也足见《逍遥游》这篇《庄子》的总纲式篇目的巨大影响。今天我们不妨从这篇文章入手,来探讨两千多年前的这篇代表了“整个文明的核心”《闻一多语》的著作对于现代人的精神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人,又说安徽蒙城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代表作品为《庄子》(亦称《南华经》),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的文章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他的文字汪洋恣肆,描述形象  相似文献   

9.
<正>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庄子者,蒙人也,名周。”“蒙”在何处?自来异说纷纭。近来,有人以为在今河南商丘附近,有人以为在今安徽蒙城。然而,历史地理有沿革变化,硬指派庄子为某地的乡贤先正并无实际意义。我们应该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去认识庄子。鲁迅说:“察周季之思潮,略有四派。一邹鲁派,皆诵法先王,标榜仁义,以备世之急,儒有孔孟,墨有墨翟;二陈宋派,老子生于苦县,本陈地也,言清净  相似文献   

10.
尤炜 《文教资料》2001,(2):116-130
一、问题的提出《庄子》外篇中的一些文章长期以来被认为不是庄子本人也不是庄子学派的著作 ,其中又以《渔父》、《让王》、《盗跖》和《说剑》诸篇为甚 ,而在这几篇文章中 ,当属《说剑》所受的责难最为厉害。比如韩愈说 :“《说剑》类战国策士雄谈 ,意趣薄而道理疏 ,识者谓非庄生所作。”①此后 ,苏轼从“庄子盖助孔者”② 的思想出发 ,认为 :“余尝疑《盗跖》、《渔父》则若真诋孔子者 ,至于《让王》、《说剑》皆浅陋不入于道。”③ 《让王》、《说剑》比之于诋毁孔子的《盗跖》、《渔父》 ,又要等而下之。王夫之也说它是 :“战国策士逞舌…  相似文献   

11.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亦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空、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拘无束地绝对自由地活动。我认为,庄子的思想基本上是消极的,他的政治主张一般说来也是反动的,但是《庄子》散文作为文学作品却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庄子》散文一般都想象丰富,宏放雄肆,壮丽瑰玮,有很浓厚的文学意味。《逍遥游》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首先,《逍遥游》在构思…  相似文献   

12.
《海外英语》2013,(1):42-43
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庄子》。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大思想。家庄周。  相似文献   

13.
不少文学作品中,说到某人学识渊博、才华超群时,常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形容。这两个成语各有来历。 “学富五车”一语来源于《庄子·天下篇》。这篇文章列于《庄子》最末,实际上是全书的序言。文中对先秦诸子作了记载和评价,在介绍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学派时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庄子学派对名家学派是基  相似文献   

14.
《庄子·天下》的作者究竟是谁,据我所知,现有两种说法。清代王夫之在《庄子解》中说:“若其首引先圣六经之教,以为大备之统宗,……或疑此篇非庄子自作,然其浩博贯综,而微言深至,固非庄子莫能为也。”他站在儒家正统立场上,用儒家思想来套道家思想,又不顾《天下》的具体思想内容,其观点显然是不能成立的。但其中“或疑此篇非庄子自作”一句值得注意,它表明在清代或清代以前已经有人怀疑庄子作《天下》了。它对我们们今天的研究有一点启示作用。所以任继愈、阎韬说:“《天下》篇虽然是《庄子》书中最末一篇,但它既不是庄周或庄子学派的著作,也不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什么是“语文”?历来还是有争论的。一般认为,“语”好理解,就是语言。而争论的焦点好象在“文”怎样解释。是文字?是文学?还是文章?张志公同志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说“语文”》(载上海《语文学习》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文章说到这个课程的名称是全国解放前夕叶圣陶同志在华北一次教材会议上提出来的。后来,叶老的《教育书简》(中)在《教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其中第十九条说到这件事。叶老说:“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 不可偏废,故合而言之。”这就明确地肯定了“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结束后,主持人董卿感慨说:“真是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百家讲坛”上,于丹在“庄子心得”第六讲“总有路可走”中,用“美轮美奂”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这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一、《庄子》是一部不朽的哲理著作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约生于公元前三六九年(周烈王七年),卒于公元前二八六年(周赧王二九年),与盂子同时而稍晚。他的生平知之甚少。只知他可能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在那里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可是他的思想和著作当时就很出名。 《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说有五十二篇,但是今天流传的《庄子》,大概是公元三世纪郭象重编的,全书共三十三篇。郭象是《庄子》的大注释家,  相似文献   

18.
尽管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庄子》呈现出了不同之相状,但主流观念仍认为《庄子》乃为《老子》思想的承继与发展,即属于道家学派.可在晚明高僧觉浪道盛看来,《庄子》实为托老聃之名,行“尧孔之实”,为“儒宗教外别传”.通过对《庄子》“托孤说”的挖掘与解读,道盛不仅化解了《庄子》与儒学、佛教的长久冲突,而且还起到了保存儒、释、道圣贤真精神之价值,并在晚明特定时期起到了“以庄救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壹、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之一,人们常老庄并称。庄子也是以著书立说教育后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学说,影响后世,极为深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 “庄子者,蒙人(今河南商丘)也,名周。周常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相似文献   

20.
“庄子者,蒙人也。”——《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长期以来,在学术界,有关庄周故里问题争议较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根本上说,它是有关蒙的地望问题。本文试就此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学者。一、汉代蒙县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