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课堂中老师单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落后教学方式,创建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晶粒著特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邱文杰 《林区教学》2008,(7):149-150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探讨出适合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教学方式。既然如此,教师在备课方式上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所以对广大教师来说.新的课程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适应这种新形势,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地理问题,掌握学习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由教师操纵,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被忽视。针对这个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讲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一个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进行课程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本文侧重于在课堂中对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从而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是新课程的基点与亮点。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存在诸多误区。  相似文献   

8.
吴伟强 《教学月刊》2009,(12):36-38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旨在改变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里,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成了改变学习方式的重点所在。因此,如何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自然成为地理教学发展亟待打破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改变课堂中教师单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落后教学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杨洋 《学周刊C版》2013,(19):94-95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实践性很强,其语言技能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逐渐达到一种熟练的境地。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是一味地往里面倾倒与灌注。学生不能主动获取知识,只能被动接受。新课程实施多年,很多教师还没有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视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主动学习,主动探  相似文献   

11.
顾春荣 《考试周刊》2011,(80):172-173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角色定位、教学方式等方面做调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能力。如何通过教师的授课,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教育界同仁密切关注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万川 《中国教师》2013,(Z1):195-195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走进新课程后,地理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并自觉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行为。1.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2.教学方法改变改变了过去的教师满堂灌、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传统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在英语课教学中,教师如果创设多种教学活动情景可以促进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探索,勇于创新,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改变原有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4.
吴瑛瑜 《新疆教育》2013,(12):137-137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的现象,允许多样化的学习风格。课堂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参与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热情高涨,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朱庆龙 《地理教育》2013,(Z1):22-23
<正>新课程要倡导变革学习方式,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地理,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给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是新形势下地理课堂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地理教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中学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学习有用的地理,这样有利于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同时学生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不准,对新理念的解读有误,因而在地理教学方式的定位上出现偏差,在教学中出现了"知识多,能力少;讲解多,延伸少;沉闷多,活跃少;堆积多,归纳少;提问多,质疑少"等一些现象。为此,要适应新课程,要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要提高地理课堂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一、多激励、活氛围根据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提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传统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石颖 《学周刊C版》2010,(10):38-39
“合作学习型”课堂是指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全面合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课堂。合作学习型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I生,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下面,我就谈一下地理教师在“合作学习型”课堂中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