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了武汉54名大学毕业生回炉读技校的消息。消息一出,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从本质上看,大学毕业生回炉读技校,属于学术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竞争问题。以论文写作为毕业标准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每年7、8月份,职校总要面临激烈的招生竞争,本刊上期关注了职校与技校之间的招生大战。本期再次关注职校招生中的另一现象——“零拒绝”招生。一面是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求,毕业即失业现象并不鲜见,高校毕业生回炉技校职高的消息也时有耳闻;另一面却是职场上高级技工炙手可热,良将难求,不少技工岗位的薪资甚至已经远超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剧增,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学子转变就业观念,"回炉"到高职院校。这样既转变大学生就业思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又成为增加高职院校生源的一条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向,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大学毕业生"回炉"的各项准备,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实现大学生毕业"回炉",百分百就业。  相似文献   

4.
据媒体报道,武汉市一名中职女生在毕业后,经历了艰难的求职过程,毅然决定再次回到职校重新学习过硬的技能。有人称这种现象为回炉,面对越来越多的回炉生现象,社会各界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应届毕业生回炉重读,这是社会的尴尬;有人认为是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以至于学生发出学的  相似文献   

5.
从辅导员角度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旭 《考试周刊》2010,(31):200-201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量不断增长,但同时,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面对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仍然有许多企业发出了无人可用的呼声,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局面。由此可见,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形势之间有着一定的不适应。高校辅导员在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回炉”上技校,是高校职能缺失的表现,是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回炉”教育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高等教育的结构错位、价值迷失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产生的原因。高等教育若欲对此现象有所为,需要从各类型的大学合理定位、各司其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毛志高 《师道》2010,(2):13-13
大学本应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然而,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却前往一所铁路桥梁技校“回炉”,读起了技校。开学才两周,他竞语出惊人:“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据新华网)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应加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正  蒙冲 《职业技术》2008,(5):50-51
据国内多家媒体和有关材料报导,很多高职、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原因之一是毕业生本人的职业技能能力太弱,不能适应企业即刻上岗工作的要求,没办法只好自己主动进入技校大门,重新“回炉”,重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而技校生却成为就业的“香饽饽”,供不应求。也有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9.
刘艳  李铮 《教书育人》2006,(10):51-53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3日13版刊登了一篇《大学生“回炉”说明了什么》的文章。文中说到,拿到了大学文凭却“回炉”到技校念书,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却屡见不鲜。去年沈阳市第一机床厂技校招收了一名大学生、一名专科生,出入意料的是他们三个月就学到了一手漂亮的好活。无独有偶,天津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开办的数控机床培训班,也有不少大学生前来学习数控技术。另据悉,“回炉”现象在贵州2000年就已经出现了。问及一些大学生“回炉”的原因,答是:工作难找。大学本科四年上完却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回到技校学习一门技术在社会上好找工作。对这一现象,各方评论不一。  相似文献   

10.
数据     
《职业技术教育》2007,(30):15-15
"回炉"大学生乐观看待就业一项对湖北武汉、荆门等地9所职业院校、中专技校230名"回炉"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回炉"后心态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大学生"回炉"后,在工作职场选择上,有13.9%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回炉"上技校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大学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需要.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应以此为鉴,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规划课程,调整教学方法,开放实验室,加强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些年大学生"回炉"技校热的现象评论颇多.有人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值得提倡,理由是这是大学生就业观念日趋理性的反映,是用人单位开始摈弃"唯学历是举"人才观的反映,同时也能给职业教育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3日13版刊登了一篇《大学生“回炉”说明了什么》的文章。文中说到,拿到了大学文凭却“回炉”到技校念书,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却屡见不鲜。去年沈阳市第一机床厂技校招收了一名大学生、一名专科生,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三个月就学到了一手漂亮的好活。无独有偶,天津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开办的数控机床培训班,也有不少大学生前来学习数控技术。另据悉“,回炉”现象在贵州2000年就已经出现了。问及一些大学生“回炉”的原因,答是:工作难找。大学本科四年上完却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回到技校学习一门技术在社会上好找工作。…  相似文献   

14.
去年,青岛市技工学校招收7200多名学生,有1251名学生是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毕业生,还有15名是大专毕业生。而今年技校计划招生6000多人,而实际报名人数则突破了万人,这其中,更有相当一批报考者手中握有大中专毕业文凭。其实,早在2000年青岛市就出现了取得中专文凭而到技校“回炉”的现象,此后人数不断上升,去年是大中专生“回炉”的高峰。今年技校招生刚刚开始,就有大中专生踊跃报名。有关人士认为,大中专生“回炉”读技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对技能人才呈现越来越大的需求,这与社会上高级“蓝领”身价暴涨相关。据调查,青岛市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由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发的"新知青"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大学毕业生就业实际,探讨当代大学毕业生应该持有的就业观念,以及如何端正态度脚踏实地勤奋学习修学储能。  相似文献   

16.
由大学生"回炉"技校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炉"技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文章深入剖析了大学生"回炉"技校现象的原因,对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回炉"技校现象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技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纪卓瑶 《成才之路》2009,(32):I0003-I0003
大学本应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然而,应届本科毕业生连峰(化名)“回炉”读技校,开学才两周,他竟然语出惊人:“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9月12日《楚天都市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日渐凸显。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重要关系人,其所持的子女就业观是影响孩子大学本科毕业去向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课题组以当前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的社会现象为研究背景,选取大学毕业生家长作为调研对象,透过家长对大学生子女的毕业去向的期待和去向选择影响的调研,分析当下大学毕业生家长所持的就业观念与大学生“慢就业”选择现象蔓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春伊始.在众多高校毕业生奔波穿梭于各类招聘会.承受焦虑忐忑、打击失落的时候.有部分学子却悄然选择了“回炉”上技校。据了解.今年仅广州便有3000人“刚出象牙塔又进技校门”,大学生“回炉”已从个体行为演变为群体现象.呈现快速“升温”趋势。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上海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的显著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中一条是:“上大学不如上中专,上中专不如上技校,上技校不如顶替。”一些人算了一笔帐,晚毕业的大学生不仅晚拿好几年的钱,而且毕业后的工资未必有早参加工作的中专、技校毕业生挣的多——包括工资、奖金和其它福利待遇。更何况大学毕业分配面向全国,大城市的学生有可能到中小城市或边疆去,条件艰苦,而中专、技校则就地分配。不仅上海如此,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也有类似情况,有些学习尖子都放弃了升大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