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应用得很热,讨论得也很热。什么是翻转课堂?课堂如何还能翻转得过来?到底要把课堂翻转到哪里去?带着好奇看了一些定义终于明白: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把原来课堂上要做的事情放到课前去做,课堂上则做原来应该在课后做的事情。原来课堂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技能,按照翻转课堂的理念,现在这些任务要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学去完成,课堂的主要任务则转而由活动、答疑和讨论等构成。这种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当我第一次参加STC课程的培训之后,发现这里的课堂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动手,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发现概念。我就是按照这样的理念去上STC课程的课的。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去考察阿拉巴马州,去聆听美国老师是如何驾驭课堂的,我觉得非常遗憾。但是,这次培训课题组给了我们课堂的录像,我认真地看了一遍,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课堂是一种主体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课堂,应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所以,评课应从传统的以教评教向以学评教转变。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的发挥,更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处于中心地位,看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学期,我听了几节来自美国的年轻志愿者斯卡特老师讲授的英语课,别看听不大懂,倒有些异样感受。置身课堂,甚觉轻松。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不时被斯卡特的诙谐幽默引来阵阵笑声。美国老师大概在课堂上穿着很随便,当斯卡特身着一身没系领带的宽大西装,像个大男孩一样打着手势笑嘻嘻走进教室时,那热情劲让人很想上前去和他握握手。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意在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在翻转课堂上,"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不是仅仅依赖老师的教。  相似文献   

6.
“翻转课堂”意在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在翻转课堂上,“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不是仅仅依赖老师的教。学习再也不是一种压力,只需用我们与生俱来的头脑、随身携带的工具去认知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国家教委颁布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后,从执行的情况看,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倒背如流,行动上却不能按照《规范》去做。请问怎样才能使小学生按《规范》去做?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独自"演说"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成了"主角",由于教学设计中没有给学生留下多少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去听、去看、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充当了"配角"或"听众"的角色,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度低得可怜,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然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它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  相似文献   

9.
悬念能使人产生心理需求,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期待,乃至欲罢不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正如平时我们看戏剧、看电影那样,总是急切地去追踪剧情,关心着人物的命运,这就是悬念所起的作用。把悬念的这种作用引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是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它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孩子。生态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使每个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孩子在民主、和谐、充满灵动的课堂学习中个性得到张扬,知识得到积累,思维得到培养,情感得到熏陶……从表面上看,它很简单,很自然,很朴实。但是在实践中却有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探讨,去实践、去应用。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更是迫切需要生态化。那么应该怎样做呢?笔者有些粗浅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1.
郭佼 《辅导员》2009,(10):6-6
总有同学反映“上课最没劲”。我们也常碰到过这样的情形,同学们听课听得昏昏欲睡,只有老师一个人在三尺讲台上讲得卖力。为什么会这样呢?虽然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这的确与教师讲课的“乏味”密切相连。很大程度上,学生听课的“没劲”是由课堂的“乏味”引起的。那么,怎样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在课堂上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呢?让我们去看一下别开生面的快乐课堂——  相似文献   

12.
陆瑛 《小学生》2012,(8):84-85
新课橱雨的语文课堂充满了“动”。听,课堂上充满着琅琅的读书声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看,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极具个性的表演及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这一切,使平静的课堂变得“热闹”,使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一堂课中,老师为了活跃气氛,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一旦教室里无声,总觉得“冷了场”。冷眼看这“热闹”与“生动”,我们会感觉到学生“动”有余而“静”不足。教师很少肯花时间让学生潜心地去默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作文课上借助讲学稿指导学生写作,融看、说、写、读、改、评于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看:教师把下次作文的主题通过讲学稿提前2天~3天告知学生,让学生先去观察、思考,列出写作的提纲。这一步在课前完成。说:在看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所列提纲,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的口头作文。这一步在课堂上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顺忙 《成才之路》2012,(12):13-I0008
一、走到学生中间去,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站在讲台上看学生活动,站在讲台上听学生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只是有效教学的一部分,重要的是看教师根据课堂情景如何去把握,如何去调整,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嗨,同学们,你们好!相信你们拿到本次习作内容一定会大呼万岁!可不,你们看,这次作文不出题目,不提内容范围。老师把选择的自由还给你们,把想像的自由让给你们,把表达的自由交给你们,除去枷锁的笼中鸟可尽情飞翔了。怎样享受自由呢?那就要充分运用你们的感觉器官了,用你们的眼睛去看大街上来往的行人车辆,运动会上健儿的雄姿风采,世界各地令人陶醉的美景,各种书籍、报刊,优美的散文,令人感动的事迹;用你们的耳朵去聆听那美妙的天籁,课堂上同学们的精彩发言,长辈们的谆谆教导;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丑,甚至一…  相似文献   

17.
课堂里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去分析,表面看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有很多因素与老师也有关系。不加分析地将课堂里发生的行为一律归咎于学生是不公正、不客观的。一,学生方面的不良行为因素。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磨擦;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上的挫折等。这些在课堂上都会有所反映。尤其是课堂上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能顺利达到教师的要求,频频成功,有的学生则连遭挫折,从而导致情绪的消极紧张、紧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泄不满,扰乱课堂秩序。如:打骂、推撞、讪笑等…  相似文献   

18.
<正>一、背景增效减负的主阵地在课堂,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把学案制作为增效减负的突破口。这里,笔者把以学案为载体的课堂称之为"学案课堂",评价它的标准为:一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二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深刻的创造和创新天地;三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在课堂上实施"主动  相似文献   

19.
走出旧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年,面对庞大的理论体系和各种复杂的关系,我们究竟要抓什么?观念更新也好,方式转变也罢,都必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实验、去实现,因此,我们应把目光盯在课堂上,把着力点放在课堂上。力求健步走进新课堂大门,然而我们的思想、观念、方法在旧  相似文献   

20.
贵刊在2002年第5期刊登的一篇题为《评课评什么》的文章,看后感触颇深,此文作者抛开了传统的繁琐的量化指标,但确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评课的。因此,笔者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换种角度来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评课。现在的课堂是一种主体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课堂,应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所以,评课应从传统的以教评教向以学评教转变。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的发挥,更要看学生,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处于中心地位,看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从学生的哪几个方面来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