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中物理教学中,在讲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特别是涉及连接体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无从下手.原因是分不清哪是分运动、哪是合运动.本文总结了一些题型规律,希望能给学生们在以后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上有所启迪,帮助学生们走出学习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充分地思考、选择、批判、怀疑、设问、主动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过程。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可跳出个别的物体和孤立的自然现象的局限,思维冲出定势的禁锢,各种奇思妙想便能出现,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心理学家在研究创造思  相似文献   

3.
许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活动常常遇到障碍。教师对这些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如果做深入的分析,改进教学方法,有的放矢,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思维偏差,并给学生的学习不断注入信心,就能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下面以物理学习例,研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一、错误的生活经验对学习形成的思维障碍 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自然课以及在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些先入为主的生活经验有些是正确的,对于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很有帮助,也有许多错误的生活经验。而错误的生活经验妨碍了正确的物理概念的建立,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物理中产生思维障碍。例如,在讲解运动和力时,许多学生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会运动,停止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运动物体就停止运动,归于静止。这种看法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学由于经济的原因 ,有的地方还存在教学仪器设备不足 ,尚有影响自然教学效果的现象。其实不然 ,农村小学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大自然。自然界的浩瀚 ,自然物体的广博 ,自然现象的奇特 ,无一不吸引着小学生们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者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物体 ,了解自然现象。怎样结合教学实际走从大自然中学“自然”之路呢 ?一、启发学生善于观察 ,掌握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对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 ,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往往是有限的 ,有的只能看到物体的表面或局部。如何启发学生善于观…  相似文献   

5.
尽管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但毕竟仍处于起步阶段。差距意味着潜力,挑战则意味着机遇。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我国民办学校将按照三种方式快速发展:一些民办学校将充分发挥适应社会需求、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逐步壮大;一些民办学校将在大财团的支持下,向“精品学校”迈进;一些民办学校将通过“合纵联横”,在资源整合中找到定位。让我们都来关注民办教育,关注民办教育中这样的一个群体———民办生。因为大多数民办大学的学历还得不到国家承认,这些学校的学生要得到国家承认的文凭,只能通过参加国家高教自考或者学历文凭考试,那等于是另一场高考。为了应付这样的考试,这些民办大学的学生在“正规大学”的学生们过着优游生活的时候,还得悬梁苦读。能不能在三四年内拿下大专或本科学历证书,能不能学到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这是民办大学学生们最重要的事。他们明白交了钱,要没学到真东西,对不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辛劳的父母。很多时候,他们也许羞于说出自己的学校,羞于说自己是大学生,总是怀着一颗敏感而自尊的心来揣摩别人的眼光。纪伯伦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励……一切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有了爱”。让全社会都来施爱与希望给民办教育,施爱与希望给民办生。不一样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一次听五年级学生学习《碘酒与淀粉》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新颖有趣,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研究是一种物体还是多种物体、含有什么成份的物体会遇碘酒变蓝色。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提问,“你们发现哪些物体遇碘酒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我的学生在用直尺、皮筋做发声实验的过程中,不单单发现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系: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同时发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也有关系!这是很令我兴奋的.备课时我不敢确定学生是否会注意这一点,学生的收获超越了教科书本!我就引导学生进行了又一轮实验:学生们在弄清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又认识到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实际操作入手,进行探索研究,再在理解知识基础上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操作中领悟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IAOUEINGAN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可是…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们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是教给学生们学习方法。在学校语文教学论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并让学生们在不断学习中掌握运用、提炼总结。学生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们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学习中去,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目。学校语文创新也是人整体素质最高表现。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是最先认知,历来是各类考试必考而且是首考科目。语文课程是基础课,它是工作和学习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88):78-79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混合数学知识与有形物体的重要思想。它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有形物体的观察,对数学解答的创新。使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拥有时刻思考的大脑,和永不消退的热情。并且,数形结合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转换,灵活运用,使其数学水平实现更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殷丽 《中学物理》2012,(4):21-22
在有关物体平衡的问题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态平衡问题,所谓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受力在变化(动态)但始终保证其合力为零(平衡).这类问题的特征是“缓慢移动”,即虽然在动但每一个状态都是平衡的.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求解的灵活性,可以充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们在学习中普遍感觉困难的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所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确立师生平等的思想,学会蹲下身来与学生们对话,引导学生们探索研究;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并让他们在合作中实现思维碰撞、智慧交互,从而加速学习创新的进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具灵性,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汪美梅 《成才之路》2014,(21):60-61
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探究,探索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我结合平时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进行了有意识的尝试,收获了不少的经验。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执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模仿魔术大师刘谦的做法,手托着用黑布盖住的圆柱体走进教室,带着神秘的神情问学生:你们来猜猜老师手上托的是哪种形状的物体?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议论着:是球,是正方体,不会是长方体吧?该不会是圆柱吧?在学生们的预测中,我适时揭开谜底:“圆柱。”这时候,故意设计以下问题追问学生:假如我们把圆柱的上底变小、再变小,变小到就只有一个圆点的时候,那么它会变成怎么样形状的物体呢?大家谁能用简单的语言阐述一下它的形状?学生们在我的挑衅下,再次展开想象:上面是尖尖的,下面是圆圆的物体;有点金字塔样的形状;漏斗样的形状;圆锥形状的……这时候,我再次引导学生把想象中的图形形状画在作业本上。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五花八门,真让我佩服他们的创新能力。“今日教育视点”中有一句话:现代的教育不是要装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对此,我颇有同感,要点燃那一把火,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物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下面就我们在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初中物理《浮力》一节的教学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初中学生对浮力知识已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等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仍是新知识。此外,学习本节内容要用到前面所学的有关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液体压强等诸多知识,这就给他  相似文献   

15.
武家庭 《考试周刊》2012,(77):35-35
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新课程最为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们的手中,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主旨是愉快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在小学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一直是数学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动起来,通过思考、诘问、发现、创新,在发现中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可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7.
认识物体的沉浮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老师们对这一知识该让幼儿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老师认为,只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就行了;有些老师则认为,还应让幼儿了解物体沉浮现象的原因。我的看法偏向于前者,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18.
刘康武  苏兵 《物理教师》2004,25(10):48-48
在高一物理课本中有二次提到亚里士多德.一次是在自由落体处.学生们知道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轻的物体落得慢.重的物体落得快”,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第二次是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又得出了错误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学生们在学了这两节后,都感到这么简单的问题亚里士多德都搞错了,从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亚里士多德总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主干专业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针对传统教学中定式化的课本教学方式比较枯燥难懂、不能随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缺陷,本文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既要强化理论方面的学习,还要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于创新,让学生们从多角度来学习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们分析、操作、应用、创新等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们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自主学习,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接下来本文将详细分析,"学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