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中国文化、山西文化的大背景下,依据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搭建起了沁水文化的架构,解读出了沁水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并对沁水文化的发展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沁水史话辩证》遵循"没有证据不说话"之学术原则与"不曲解历史文献资料"之学术道德,以及"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之学术方法,对人们所关注并不断争论的古代沁水10个重大历史事件作了系统论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并有诸多新发现,堪称古代沁水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3.
沁水中学是晋城市沁水县一所县城高中。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等殊荣。学校之所以实现了跨越发展,是因为学校充分发挥了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作风、文化、创新方面引领带动,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引领学习催生育人"三步曲"  相似文献   

4.
晚唐五代山水画宗师荆浩本山西沁水人,其隐居作画的太行洪谷也在山西沁水境内。由于北宋学人对荆浩的误记,致使荆浩里籍与太行洪谷到底位于何地遂起纷争。依据历代地理志及山西、河南有关方志的记载,对“沁水”这一县名在不同时期所指,进行系统的清理辨证,并对荆浩《笔法记》所记山西沁水太行洪谷中几个地名进行实地对照考察,可以初步理清因北宋学人对荆浩里籍与太行洪谷误记而造成的千年悬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语言事实出发 ,对沁水方言语法特征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办出山区学校的特色山西沁水县教委缑崇喜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山区农村中小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我就沁水山区的实际来谈谈这个问题。一、山区的实际对办学校式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沁水山区的实际最大特点自3个:一是地面辽阔,村庄分...  相似文献   

7.
◆文化二中坐落在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的烟台市牟平区沁水河畔。创建于1998年,占地72亩。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完备。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166人,其中达本科学历的占93.6%。◆学校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理念,以“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创新意识”为办学宗旨,以“尊重学生差异、突出分层教学”为办学特色,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六项,取得突破性成果,课题研究带动了一大批教师走进学者队伍,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在全区中考、抽查考试中,成绩多年名列前茅,学生参…  相似文献   

8.
加丰镇──农科教结合见成效缑崇喜沁水县加丰镇位于山脚下、沁水河畔。这里气候温和,土质较肥,煤炭资源、水利资源都很丰富,是贫困山区的“沁水江南”。但由于缺人才、没技术,多少年来一直戴着“贫困”的帽子。1988年该镇被确立为全县“燎原计划”实验示范镇后,...  相似文献   

9.
柴广育(1973-),山西沁水人,音乐系主任,讲师,长期从事长号、声乐及音乐基础理论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参编著作1部,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  相似文献   

10.
乔全生在《晋方言语法研究》中指出晋语的形态构词方式多样,其中附加式构词中对"日"作为晋语特色前缀进行了描写。"日"缀词是晋语区极具特色的词缀之一,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晋语方言词。本文通过对沁水"日"缀词的语源、语义、特点(构词形式、与圪混用),语用演变这几方面的研究,认为"日"本身无贬义,被同音替代为"入",带有贬义色彩;在沁水方言中"日A"式是"日"缀词的主要形式;"日"缀词具有贬义色彩,能够与"圪"混用,运用范围缩小,其演变使用情况多用于情绪表达,语用上用于情绪纾解。  相似文献   

11.
河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其疆域在战国之前较为模糊,泛指黄河以东地区.秦时始置河东郡,其疆域约相当于今霍山以南,沁水以西的地区.之后,在不同的时期变化较大.今天所言之河东,即指运城市所辖之十三县市.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沁水(东)方言中饮食类动词词汇的本字、读音、意义进行了归纳整理、考证阐释,并且与周边和其它地区方言进行了比较说明。主要分"饮"类、"食"类和其它类3类进行梳理,共考证了11个饮食类动词词汇。虽不尽全面,但求溯源有本,考古有证。  相似文献   

13.
一、令人担忧的现状阳城、陵川、沁水三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四周被太行山、中条山所包围。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总人口约796,753人,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仅占总人口的7.70%,而小学和文盲、半文盲却占总人口的67.44%。这种文化素质的低水平直接影响着山区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这几个县先后办起了四所职业中学,为山区培养了一批人才。但由于许多条件的限制,这一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情在发展的初期就碰到了许多困难。目前的现状是  相似文献   

14.
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策划出版一本史料文集《太行人家》,和赵树理约了稿。为了这篇稿子,赵树理多次对文章的主人公——何洪义进行采访,并深入其家乡调查走访,用二十天的时间写成了《前岭人——中共沁水县委副书记何洪义同志家史》这篇纪实文章。完稿后,他差身边人带上稿子来到何洪  相似文献   

15.
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石砫厅志》记: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之子马祥麟娶妻"马凤仪",即山西沁水窦庄忠烈公张铨之女"张凤仪"。然而张铨之侄孙张心至,曾在四川任职,却认为沁水窦庄张氏家族根本没有"张凤仪"其人,《石砫厅志》所记是捃摭采集清初戏曲家董榕《芝龛记》传奇中材料,附会杜撰作成。本文依次对《芝龛记》、吴伟业《绥冦纪略》与《明史》等信史、正史,刘景伯《蜀龟鉴》等野史、笔记进行了系统考证,认为"窦庄忠烈公张铨有女张凤仪",纯属戏曲家与野史家言,不可为"实录"。要解决张凤仪的真实性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张心至提出的问题,而张心至所言,是难以否定的铁证。  相似文献   

16.
谢文华  王晓光 《天中学刊》2012,27(3):124-126
西平"谷谢"是中华谢氏家族中独特的一脉,起源于山西沁水的谷姓。因其二世始祖谷彪隶兵籍于谢邑,行戎西边,没于王事,子孙遂以谢为氏,自称为"谷谢"。"谷谢氏"最初聚族而居的所在地是西平县城西的谢庄村,子孙播迁至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7.
山西沁水县方言中知系字的读音复杂多样,独具一格。本文从共时、历时以及时间、空间多方面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详细考察,比较它与周围方言知系字读音的差别,由此探析沁水方言知系字的离散式音变,并总结其音变规律,解释音变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东星是明代隆万年间的官员,出生于山西沁水之望族,官至工部尚书。他曾任河漕总督,负责治理河道和漕运事宜,疏浚徐、宿之间运河;开通界首、邵伯之间的漕渠;开凿泇河,为明后期漕运的畅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体恤民生、致力于灾荒救济,是一位古代少有的廉能官员。  相似文献   

19.
试谈李贽的民本位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李贽任姚安知府时期辨析“君子之治”与“至人之治”到暂居山西沁水坪上村著《明灯道古录》阐发“以人治人”说的思想发展过程 ,论析李贽的政治思想 ,将其定位为“民本位”。民本位政治思想 ,要求施政从民之欲 ,顺民之性 ;认为施政者只是“为民”而立 ,其职责只在察民之所欲 ,从民之所好 ,施政者与庶民之间 ,并无尊卑贵贱之分。由民本位政治思想出发 ,李贽对封建社会的礼乐刑政进行了严正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吾晋为尧、舜、禹、三圣治都所在之地,亦中华文化主流渊源之所自出,代多贤哲英豪,有光史乘。尝闻沁水贾煜如景德先生言:“我省自在明清,有关学风,晋南尊奉洛闽,晋北多尚陆王,上党特重辞章。而晋中傅青主先生则打开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