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王琦 《教师》2014,(32):111-111
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由"学会"到"会学",充分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积极策应由"教育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人是教育的、受教育和需要教育的生物。教育是一种关怀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其真实意义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而进行的社会活动。"那么,教师在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把学生当作"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走进教材",而归根结底还是要"走出教材"。  相似文献   

5.
李春凤 《考试周刊》2012,(52):51-52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重视写作技法的指导,忽略学生自身生活积累和主观情感体验的误区,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强调教师一定要牢记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人",作文课必须要关注人,关注"学生"这个写作主体本身,引领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心灵,而不是教学生怎样套用现成的优秀作文,更不是"以文害意"卖弄技巧。  相似文献   

6.
徐倩 《上海教育》2013,(19):36-37
作为"中国梦"的践行者,同时也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学科教师不仅需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赤诚的敬业情怀,高尚的师德修养。"要唤醒学生的梦想,教育者首先要有梦想,要做积极进取的筑梦人。"近日,在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上海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共同举办的"我和中国梦·筑梦人的前行路"论坛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豪情满怀地说。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重视写作技法的指导,忽略学生自身生活积累和主观情感体验的误区,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强调教师一定要牢记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人",作文课必须要关注人,关注"学生"这个写作主体本身,引领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心灵,而不是教学生怎样套用现成的优秀作文,更不是"以文害意"卖弄技巧。  相似文献   

8.
邵婴之 《文教资料》2010,(19):154-155
职业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具体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关心和爱护职业教育的学生,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拓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学生素质。教师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育人环境,要尊重人、理解人,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要有新思维、新举措,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有效途径:立足把学生的学业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让学生自觉在"基层"岗位实习;承办、协办专业社会项目,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搭建学生创业、就业平台,让工学完美融合;面、线、点一体化,校园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完成"学生—半职业人——职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思考,怎样去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在培养目标上要立足于成"人"教育和素质教育,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最根本的目的是把大学生教育成"人",使学生懂得人为什么活着,活着为了什么?也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智、有理念、有理想的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三贤之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育学生时以启发、追问的功夫见长.让我们先看苏格拉底与学生的一段问答.学生问苏格拉底:"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怎样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学生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学生说:"是干净人."  相似文献   

12.
尚云 《考试周刊》2011,(34):130-130
知识经济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应由"最有知识的人"转变为"传授知识的人",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指导者、无所不知的学者,转变为辅导者、咨询者、中间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要引导、启发、示范、激励、评价、组织和开发学生各种潜能。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来说,用"心"去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培养教育学生是其光荣职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非常伟大的。要做一个用"心"来哺育学生成长的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真心诚意地为他好。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时间长了,学生会看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4.
搞好中学班级建设,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的重要基石。"以生为本"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看作是成长中的人,制定"合情"规范,设立"合理"目标,实现"群体"决策,运用"柔性"管理,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注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用真情对待学生,用真心爱护学生。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概而言之,就是尤其要尊重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要教学生求真。"但是,眼下一些教师不管学生有无感受与兴趣,记事就记"有意义的事",写人就写"值得学习的人",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沿着教师的思路去选材、安排结构、确定中心,要么胡编乱造,要么给范文改头换面。总之,写出来的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做法使学生失去对作文的兴趣,所以,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正如《学会生存》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教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学习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转变教学观念,放手自学,注重预习学生有共同的心理状态,即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一定要"信得过""放得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跃跃欲试,积极发表意见,认为"我能行",教师也教得轻松多。我认为首先要注意两点:  相似文献   

18.
陈海东 《考试周刊》2011,(44):80-81
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使学生喜欢数学。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一定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学生厌烦,感到作业是那么的单一乏味,学习是那么的枯燥,导致学生厌写,厌学的严重后果"多元选择,分层递进"的作业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厌写作业的种种弊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人人都学到必需的知识"使学生真正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乐于作业。  相似文献   

20.
我学校的学生一进校门要先上"励志课"。在"励志课"的必读篇目里面,有一篇文章叫《面对作弊的中国学生,她跪下了左腿》。文章讲的是一个叫R的外籍教师,实在不能容忍中国学生大面积作弊,悲怆地跪下了左腿,哀求其76名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