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抗战初期的国际关系(1937—1939年) 1936年8月7日,日本在广田弘毅首相主持的五相会议上通过了日本的基本国策,提出南北齐头并进对外扩张的总体战略计划,规定“外交、国防相辅相成,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的总方针;在北方,“陆军军备以能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在南方,“海军军备以能对抗美国海军、确保西太平洋制海权为目标”。为加强同美英法及苏联的对抗地位,日本加紧扩军备战,部署全面侵华,以扩大和巩固其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距今已结束50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巳散尽,但日本方面对待战争的态度,不是吸取历史教训,而是推卸战争责任,掩盖侵略和殖民统治罪行,美化侵略者,哄骗国际舆论。他们把战争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美殖民地,并且将这种侵略“有理”、“有功”的谎言写进历史教科书。但世人皆知,日本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发动大东亚战争,目的是灭亡中国和亚洲各国,建立东亚大帝国,并进一步利用亚洲各国与英美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东亚政策是遏制并孤立中国,扶持日本,并与远东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军事同盟,所有国家的利益都要服从于美国的政策和利益。英国为维护大英帝国的根本利益及继续充当一流国家,在东亚与美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抗争,英美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朝鲜问题上。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东亚政策是遏制并孤立中国,扶持日本,并与远东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军事同盟,所有国家的利益都要服从于美国的政策和利益。英国为维护大英帝国的根本利益及继续充当一流国家,在东亚与美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抗争,英美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朝镁鲜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延缓了德日法西斯勾结;粉碎了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支援了苏联的抗德卫国战争;使日本法西斯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先欧后亚”战略原则的最终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1937—1945年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东亚地区存在着两种国际秩序的较量: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美国主导建立的华盛顿体系;以“共存共荣”为特征、日本企图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了华盛顿体系的崩溃;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初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大东亚共荣圈”。但随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7.
东亚(中国大陆、朝鲜、韩国、新加坡和台湾、香港地区)的教育,如今正面临着一个共同危机。尤其是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教育,它们在20世纪模仿日本,实现了自身“被压缩了的近代化”,而到了步人21世纪的今天,它们再次模仿日本,断然施行了全球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东亚的经济地位发生过较大的变化,在解放初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东亚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是,1957年反右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后,由于“左”的错误,我国经济遭到了较大破坏,发展缓慢,而同时,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迅猛发展,逐步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我国经济在东亚的地位落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其速度和总量都超过了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9.
东亚宗藩体系是东亚地区特有的一种国家间关系。中朝宗藩关系源远流长,朝鲜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重要的藩属国之一。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的“大陆政策”挑战中朝宗藩关系的侵略战争。甲午战败后,中国丧失了对朝鲜的宗主权,至此东亚宗藩体系彻底解体,对东亚的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规模最大、坚持最久、威力最强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 一、中国抗战打乱了日本的世界战略计划。 日本是当时世界上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是法西斯国家集团在东方的支柱。按照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初期的战略企图,是要“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然后,利用中国的资源,以中国为“兵站基地”,“北进”侵略苏联,“南进”对英美作战,独霸亚太地区,并进而争霸世界。所以中国战场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过去被日本视为“不知何为”的中国,战端一开,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之前,由于英美对日本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对苏联与中国革命的偏见和相互之间的猜忌,无视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英美对日本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未能组建远东集体安全体系,丧失了阻止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机。这是英美在战略上的短视和对形势的错误估价而做出错误的决断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国有何影响?从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尼到东亚的韩国和日本,肆虐半年的金融风暴惊心动魄。中国大陆受其影响不大,可谓“擦肩而过”。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看好,短期外债只占12%以及“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是半开放的”。我国目前只是实现了人...  相似文献   

13.
从1931年日本法西斯策划“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远东战略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的评述。 一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如何解除日本侵略的威胁,这是当时苏联党和国家领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也是整个30年代及40年代初期苏联远东战略的核心问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既是为了解块日本的所谓“生命线”问题,也是为了取得进而吞并全中国和北进苏联的前沿阵地。苏联当时认为“日本侵入中国东北,造成了对苏联远东疆界的直接威胁”“孕育着反苏战争”,于是开始把远东安全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4.
远在二十年以前,中国的老牌买办文人梁实秋曾经对世界文坛作过这样一个“分类”:“站在文艺的立场上看,现今世界各国只有两个类型:一个是由着文艺自由发展,一个是用鲜明的政策统治着文艺的活动。前者如英美是,后者如苏联德意是。”接下去,就是赞颂英美的文艺如何如何“自由”,攻击苏联的文艺怎样怎样受“统治”。  相似文献   

15.
谈起学制问题,谁都知道有大陆与英美两派。大陆派以德法为首领,英美派以英美为首领,两派均占极大的势力,其他各国受其影响者甚大。日俄两国本来完全仿照大陆派的学制。自欧战以后,苏俄内起革命推翻了固有的制度,而实行苏俄新教育政策,日本近数年来亦  相似文献   

16.
一正当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泥足深陷的时候,1940年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抛出了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妄图以日本为核心,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基础",建立一个囊括东南亚和大洋洲广大地区的、"自给自足"经济体系的亚洲殖民帝国.这些地区是英美等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如果摧毁英美在新加坡和马尼拉的海空军力量,夺取马来亚和菲律宾群岛,那就基本上控制了这个广大地区.因此,日本夺取英、美、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前期(1937年7月至1941年6月),苏联对中国抗战持双重态度,即一方面援助中国抗战,一方面对侵略中国的日本又尽量级和关系。苏联对中国抗战的这一双重态度,是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为前提的,但在客观上也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刃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苏联对日本的态度是:舆论上谴责日本侵略,但在外交上又极力缓和同日本的关系。该时期苏联缓和同日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为避免影响苏日关系,将中苏关系发展水平限于互不侵犯条约程度上,使中苏关系难以向深层次发…  相似文献   

18.
试析东亚联盟论的“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联盟论是日本人石原莞尔提出的侵略理论,其主要内容是鼓吹将东亚各国经济纳入日本战争需要的轨道,实现所谓“经济一体化”;其第一步是使中国东北地区殖民地化,然后是利用汪伪政权掠夺中国广大内地的资源,再后是“开发”南洋各国,最终在东亚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统制主义经济体制。东亚联盟论和“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日本妄图获得足与欧美国家相抗衡的经济实力,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相似文献   

19.
严绍,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日文学研究会会长等。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985年以来,历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日本宫城女子大学日本文学系等客座教授。严绍长期致力于东亚文化关系的研究,他在东亚文化的研究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建构的“文化史学”理论,在中日文学关系的研究中开拓了“日本文学的发生学研究”,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较大贡献。为此,1994年11月为日本明仁天皇特别会见。1998年11月,因参加《中华文化志》中《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交流志…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1 0月 4~ 7日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和日本京都大都会美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台湾 2 0 0 2年东亚绘画史研讨会在台北召开。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的学者 3 50多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会。第一天主题演讲的是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校长惟雄 (TsujiNobuo) ,作了题为《东亚绘画“名品”的性质》的报告。作者考察了中国、日本及韩国绘画史上的名画、名品的记录和传承状况以及收藏、临摹等 ,指出名画经过了非公开性的阶段以及近代逐步公诸于世的过程 ,名作是使人感动的 ,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