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不分文理"将为大学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和实施通识教育带来契机。本文以"高考不分文理"改革目标为背景,运用系统思考原理,讨论了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长上限,揭示了本科教学改革的高杠杆解,并尝试提出了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把课程实施大纲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高杠杆解,通过推行课程实施大纲,分三步持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实现本科通识教育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已有四十个年头了。四十年来,高考长期以文理分科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大大小小的高考改革从未停止,但文理分科的局面始终保持了下来。因此,当浙江、上海开始试行"不分文理科"时候,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新方案,旧思路高考年年都在改,为何偏偏这次改革被冠以"新高考"的头衔?我们不禁要问:"新高考"到底"新"在何处?其实,"新高考"并没有多大的神秘之处,甚至  相似文献   

3.
<正>偶尔迷茫的王老师(以下称王老师):周博士您好,前段时间"不分文理高考"引发热议,我们学校也要求教师们关注高考改革。您了解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吗?未必正确的周博士(以下称周博士):我略知一二。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  相似文献   

4.
增负说     
《中文自修》2015,(1):3-4
华东师大一附中昂玥辰九月中旬,上海市宣布了高考改革的政策,其中包括:英语由统一考改为考两次,高考只考语文和数学;高中不分文理,学业水平考分为合格考与等级考,等级考从六门中选取三门,自主招生在高考之后进行等。高考改革虽然具有种种必要性,但就"减负"这一点而言,它满足了吗?如果单看"学完一门考一门",高考改革确实是减轻了学生在高三时的压力,并将知识合理分配在高一高二。这样,学生到了高三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高考不分文理"改革目标为背景,围绕如何创设以学习为中心的本科课程教学问题,初步讨论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核心要素:重塑通识教育理念,强化大学的教化功能;实施真正的学分制,创设学生自由选择的条件;规范教学行为,倡导学习中心课程教学;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创建学术支持中心。文章认为,因应高考不分文理的改革目标,大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供选择的有效策略是"创造性重组",重新部署和组合上述四个核心要素,形成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6.
高中文理分科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弊大于利。文理分科因高考招生而产生,理论上讲,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完全可以引导中学课程实施与教学,即可以改变文理分科教育的现象。高中文理分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表现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局限性表现在职前的学科教育与在职的专业发展。取消文理分科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文理兼修、全面发展的通才和全人;是为了打破高中学科界线,消除文理割裂状况,使学科互相通融。取消高中文理分科,需要配套改革,合理设置高考科目,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等。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文理分科指挥棒的指导作用下,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也出现文理分科教学。关于高中文理分科的争论主要分为两派:支持和反对。轰轰烈烈的争论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升学主义"与"培养人"不同的目的。进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区分"高中教学文理分科"和"高考文理分科"是破解该争论的关键。高中教学中文理合科,实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高校根据专业需要依据学生不同学科的成绩录取学生也充分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高考7选3模式深入推行,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机制进一步完善,高中生历史性地跨出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限制,实现了文理通融。从上海、浙江两地的试点看,在新的高考模式下,选考政治科目的学生日趋增多,政治教师的教学责任更加重大,教学影响更加广泛。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面临重大考验,老教师专业素养的自我提高、新教师胜任教学的专业素养培育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能否经受  相似文献   

9.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关乎社会稳定和团结。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语数外必考,其他科目学生自主选择。由此所见新高考制度侧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而新旧高考有显著差异,凸出表现为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就要注意新旧高考理念的衔接。而语文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教师要透彻理解新高考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理念,更换教学方法,从而迎合教育改革,为学生高考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正2月3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专访时表示,为了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优势的课程,今后将探索减少高考考试科目、文理不分科、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2月5日中国广播网)事实上,与高考英语的废留之争一样,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也是"老生常谈",此前全国多地都曾做过尝试,例如山东、江苏、广东等地都曾试行高中文理不分科,但最后都"无疾而终"。近期教育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在全国探索推行高考文理不分科,引发了一轮新的争议。  相似文献   

11.
<正>高考新政下,不再文理分科,不再一考定终身,选考的权力归于学生。高考新政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更为明显。从高考改革前沿的浙江和上海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被不少学生认为抽象空洞,比较难学,因而选考时都有意避开,处境尴尬。如何积极迎接高考新挑战,建立与高考新方案相吻合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常态",是我们每位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既指向学生学习的成长经历,也指向教师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构,他既应该是一个富有"独立的人格魅力、独立的专业品质"的个体,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伙人,是和学生在同一个赛道上的领跑人、助跑人。  相似文献   

13.
观点     
《半月谈》文理不分,高考如何进行上世纪70年代,我国刚刚恢复高考,极度缺乏专业人才,实行高中文理分科,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30多年过去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可是,如果我们的高考招生仍然采《半月谈》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教育部制定出关于高考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其中,不分文理科制度成为这次高考改革方案的一大亮点,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现行文理分科制度已经实行了30多年,有人呼吁,过早分科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有人认为,社会分工必然需要各类专业人员,文理分科理所当然。未来究竟是合还是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大家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高中文理分科问题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因为高中文理分科并不是导致知识结构片面、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与缺失的真正原因,而高考制度统领下的应试教育才是真问题。应试教育直接导致有知识没能力,直接导致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与缺乏。中国要破解应试教育难题,废除统一高考之路径在当前并不可取。实行分专业高考,使高考选拔标准更加多元化,可以照顾不同兴趣、特长之需要,可以适应人才成长之多元性要求,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应试学习"走向"兴趣学习"。  相似文献   

16.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规划的行动研究"为河北省规划办课题,在新高考背景下,课题组成员对沧县县域内三所农村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业规划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探索,基本完成了既定的研究目标,学生在学考、选考及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方面思路更加清晰,历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迅速.  相似文献   

17.
新高考改革前,考生分为文科、理科参加高考,均有固定的考试科目组合;新高考改革推进后,不分文理科,改为考生自主选科.选科的多样化组合,使得考生的学科背景更趋多样化,"接力"培养的大学面临这种变化,在招生计划的制定中也明确了专业(类)的选科要求,以接续考生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在新高考地区,无论"3+3"选科模式还是"3+1+...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5,(2):19-21
事件一高考改革"落地"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和浙江成为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12月16日,教育部公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等配套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高考"一考定终身""一把尺子量万人""唯分数论"等弊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从实践看,高考"牵一发动全身",单一维度、单个领域的改革很难取得较好效果。此次高考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高中数学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实现大学梦,我们经常听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得数学者得天下",可见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听众"的教学思想.三角函数是高中数  相似文献   

20.
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中心点是"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新的课程设置,文理知识的学科渗透,教师的新教育观,学生的学习观,高考制度的改革,培养适合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需要的、具有人文知识和科学素养、通用型、开创型、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高中教育的发展理应回归育人的本位,以适应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