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盐城市明达中学不久前聘任学生宗为民、商红娟两同学为该校的校长助理,这是明达中学实施“自主救育”的一次大胆尝试。在本学期开学的第一次升旗仪式上,该校校长王焕尧宣布,在学生中公开招聘两位校长助理。这一决定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经过层层选拔,3月11日,学校  相似文献   

2.
杨穆 《教育》2011,(36):23-24
<正>9月29日,江苏省苏州市第十六中学初二(1)班学生朱煦飏收到了学校颁发给自己的"自主石榴娃校长助理"聘书。当天,和他一样荣升为"校长助理"的同学共有7位,他们是经过层层筛选而产生的。从那以后,每一位"校长助理"各自带领一个团队,通过学校"温情提示栏""温馨留言板"等形式,活跃在学生管理和学校国际象棋等各项校园活动舞台上,成为校园管理的主力军。这是苏州市第十六中落实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在素质教育中锻炼成长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3.
校长助理在学校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既为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注入活力,使之更具时代气息,又为青年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并逐步成为学校管理人才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经。较之于学校其他行政职务,校长助理有其特有的行为模式。本文就校长助理行为模式作一概略分析。 一、校长助理行为模式的性质 校长助理是协助校长办理或处理学校事务的助手。作为一种独立人格,校长助理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而在其履行职责时则深受校长意志、思想的影响,决定其行为模式又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这两个方面在不同时空、人际环境中会具有“多重”表达形式。然而,校长助理的思想和行为客观上受到校长的指导,被纳入校长意志中,并外化为体现校长意志的行为模式。质言之,校长助理的行为模式是一种以其独立人格为支撑点而被烙上校长意志印记的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一、选聘“学生校长助理”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优化学校管理。学校教育遵循“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是现代教育对学校育人的要求。“学生校长助理”来自各个年级、各个班级,他们最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最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也能够从学生的视角来反映校长在日常管理中不易发现的一些问题,为校长改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选聘“学生校长助理”,是创新学校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改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叶德卫 《山东教育》2005,(3):126-127
印象之一学校:简约唯实 我们参观了Orange County各个学区的二十多所中小学校。每个学校对参观者的接待,无一例外部很简单高效。我们所参观的学校都是校长一人迎接;进校后就开始按预先的安排行事,或听课、或座谈、或参观。学校的管理人员很少,除校长外,只有1~2名校长助理,此外就再没有其他的行政管理人员。所到学校,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8日,怀着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热情,我来到横林中学担任校长。面对全校240多位教职工和3800多位学生及家长期待的眼神,我不停地反问自己:“作为一名新任校长,在尊重和研究学校优良传统的同时,你有没有把学校引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思考?如果没有,你的价值何在?”没有继承就会使改革成为无源之水,没有发展就会使创新失去方向。一年多以来,我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而思考和实践的核心是如何整合横林中学原有的办学优势,从而不断激活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一位曾经就读于上海市罗山中学、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的蒋磊同学给我们学校校刊编辑部发来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初中校长"的文章。全文如下:假如我是初中校长,我的学生将不再被逼着上  相似文献   

8.
在德国不莱梅市的弗雷芒中学的课堂上说话不听课的学生少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多了。这种情况在一年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原来,包括弗雷芒中学在内的许多大中小学一年前开设了礼仪课。弗雷芒中学是德国最早开设礼仪课的学校。记者首先采访了该校。据校长卡尔·维特介绍,在开设礼仪课之前,该校很多学生不懂礼貌,例如见到老师和同学不打招呼;果皮纸屑随处乱扔;衣着懒散、随意;上课时嘴里嚼着口香糖;同学之间相互辱骂甚至动手的情况很多。于是,维特校长率先在他领导的学校提出开礼仪课。学校一开始在五年级进行试点。在课程表上增设了“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不来梅市的弗雷芒中学,课堂上说话、不听课的学生少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多了。这种情况在一年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原来,包括弗雷芒中学在内的许多大、中、小学一年前都开设了礼仪课。弗雷芒中学是德国最早开设礼仪课的学校。据校长卡尔·维特介绍,在开设礼仪课之前,该校很多学生不懂礼貌,例如见到老师和同学不打招呼;香烟头随处乱扔;衣着懒散、随意;上课时嘴里嚼着口香糖;同学之间相互辱骂甚至动手的情况很多。于是,维特校长率先在德国提出开设礼仪  相似文献   

10.
“我校节约用水调查研究”课题,通过中队活动,以“小人论坛”的形式将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进行了交并在宁波市队建工作现场会上予以展示。参加这次活动的有302中全体队员、校长、书记、校长助理、少先队总队辅导员及全校各中队表,还有来自宁波十几个县市的团队工作负责人。活动准备1.学生分小组对学校各部门的用水情况进行调查。2.将部分调查获得的资料制成课件。3.各调查小组撰写发言稿,调查报告,绘制设计图纸。调查发现我校有老师、学生和员工3000多人,是一个用水大户。为了了学校的用水情况,302中队分别对教师用水…  相似文献   

11.
赵伟  詹华如 《教师博览》2002,(12):14-14
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32年,不愧为一位模范校长。这里对他关于怎样当好校长的实践经验进行集中概括。1.要为学校和教师集体确立首要信条,即“要尊重学生”!2.要把教师凝结成为“由热心人组成的友爱集体”。3.要在师生中营造有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12.
近日 ,重庆市十一中有5名学生通过激烈的角逐 ,从校长手中接过大红聘书 ,分别走马上任校长的教育助理、教学助理、生活助理、环保助理和体艺助理。这是该校积极探索“主体教育” ,引导学生从被动受教转向主动受教的重要举措。学生通过自荐报名、公开竞选、综合考察 ,经校长聘任当上校长助理后 ,各自领导6位联络员开展工作。这些助理及联络员要利用课余时间及节假日 ,就教师的教学方法、作业量、学生的生活需求、教育负担等方面在学生及家长、社会中进行调查、收集信息 ,并及时提供给校长 ,作为校长及校务会决策的依据中学生竞选校长助理…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交通大学校园里,一位女大学生牵动了许多师生的心。这位同学叫邢怡,是交大农学院三年级学生,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学校里上至校长,下至每一位普通的老师、同学,纷纷献出友爱的双手,在短短的一个多星期内,30多万元的医疗费  相似文献   

14.
梅子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8S):i002-i002
深圳梅山中学座落于梅山脚下、梅林水库之侧,学校依山傍水、抱翠而建,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梅山中学是名副其实的“都市中的村庄”,学习的乐园、成才的摇篮。在教师办公室内、教室里、运动场上,随时可见一个朴实、谦和的中年伟岸男子,他就是梅山中学校长韩高焰。韩校长是一位曾在多所学校任过校长、有近二十年校长经历的资深校长,有独特的治校方略。  相似文献   

15.
核心提示:“知识不足可以补上,身体不好会耽搁学生的一生。”在党寨中学,每一位老师都记得校长彭肃说的这句话。 “农村孩子也是孩子,农村教育也需要优秀教师,我是不会走的……”十多名教师被抽调至城区学校,彭肃校长流着泪这样说。  相似文献   

16.
校长谨记     
一位精明强干的校长使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就在他的工作刚刚理出头绪不久——几个月后便被提升到了中心办公室。另一所学校的校长通过吸引全市的好学生都到这所学校来学习而使学校名声大噪,而附近的学校却因为好学生的流失而出现考试成绩直线下降的糟糕局面。还有一所中学的教师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学校六年内换了四任校长,因此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付新任校长和他们的改革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他们会像走马灯似的很快走人的。  相似文献   

17.
一位艰苦创业的好党员———记呼图壁县职业高中校长朱相南踏入呼图壁县职业高中,广大教职员工或学生在交谈中,无不称赞朱相南校长是一位一心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忘我工作的好党员,好校长。从1960年任教,先后担任乱山子学校校长,五工台乡中学教务主任,县一中高...  相似文献   

18.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23):5-I0002
正1988年秋季,盘锦市实验中学的又一届新生入学了。开学时还来了不少客人和家长,魏书生校长正忙着请副校长、主任分头接待。这时一个学生跑来报告:"魏校长,你们班的学生打架了!"教书这么些年,开学第一天学生就打架,这种事还是头一回遇上。魏校长把两位同学请到办公室。一位叫李世国,是出色的运动员,跑跳投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同学威信高,在同年组男同学中说一不二。另一位叫梁强,膀大腰圆,为人坦率、直爽,学习成绩不好,为了进魏校长的班级,设法跳级办了学籍。魏校长起初很生气,想狠狠批评他们一顿,但看到他们知错和害怕的样子,心  相似文献   

19.
“补短拉齐”不如“扬长冒尖”李德山江苏省射阳县中学高二学生吴丹擅长画漫画,校长陈洪看中了他的才能,于是对吴丹的老师说:“今后,凡是吴丹同学的作业有迟交现象的,请老师宽恕,但要尽力帮助他,他是个人才。”校长的话为吴丹同学学有专长开了绿灯。正因为学校给了...  相似文献   

20.
1954年7月,我于江苏省常州师范学校毕业。52年过去了,昔日风华正茂的小伙,而今已是耳聋眼花的“古稀”老人。人老了,免不了盘点起自己的一生。如遇老同学,最津津乐道的,定是在师范读书时的情景。我们同届中师毕业的103名同学,70多名被推荐报考师范院校,8名由省厅直接分配当中学教师,20多名被分配在常武地区从事小学或职工教育工作。升大学的70多名同学,毕业后留在高校任教的居多,后来大都是副教授、教授;个别出类拔萃的成了高校的领导干部,如蒋孟平同学,是南师大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到中小学或职工学校任职的,一般都评上高级职称,当主任、副校长、校长的也不少。直接分配到中学任教的8位,其中4位是校长,2位是省市机关的干部。当老同学们回首一生经历时,总会异口同声:是常师,为我们一生事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