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写的艺术     
写记叙文,除了叙事之外,还有一定的描写。叙事,就是讲述事情的经过。一件事情,原因,过程,结果,来龙去脉,总得交待清楚,才会留给别人一个完整的印象。啰里啰嗦,或颠三倒四,往往会把人弄得满头雾水:“他在说些什么呀,我一点也听不懂!”而描写就是在叙事过程中,对人或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和说明。比如,我们听别人讲一件事,光讲出经过来不能让我们满足。我们常常打断讲故事的话:“那个救人的英雄长得什么样子呀?是高大威武,还是短小精悍?”或者:“你说那里风景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没有描写的文章肯定要显得干巴…  相似文献   

2.
雷申宁 《红领巾》2014,(12):40-40
“草莓用水泡了再吃”“苹果怎么没削皮”“垃圾食品不要吃了”……妈妈整天对我这个“吃货”唠叨不停。我有些不耐烦,就说:“你小时候,外婆也这样要求你?”妈妈听了,竟然饶有兴趣地讲起她小时候“吃”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张颖 《特区教育》2011,(4):F0002-F0002
故事擂台争霸赛开赛以后,深受小同学们的欢迎,参与热情那是相当地高。大米粒我这个月真高兴,过足了故事瘾!那个会讲故事、能写故事、爱编故事……反正不管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同学,只要你对故事“情有独钟”,就快把它拉出来亮亮相吧!霸主会是你吗?  相似文献   

4.
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时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讲故事不仅是文学家问鼎“诺奖”的利器,而且也是广大中学生作文的入门功夫。讲故事的要旨有二:其一,你要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才会有人“听”;其二,你要把故事讲得合情合理,才会有人“信”。《唐家寺的雨伞》的作者可谓深谙其中之理。  相似文献   

5.
贾彬彬 《中学文科》2007,(10):149-149
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父母说:“我的孩子就喜欢听故事,总爱缠着我给他讲故事。”这是件好事,但讲故事也是一门学问,讲故事有什么诀窍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黑白照片     
这个故事我讲过很多次了。是讲给谁听呢?讲给大人们听。 大人分很多种。喜欢儿童文学,喜欢图画书的;喜欢儿童阅读这件事,喜欢知道孩子应当读什么书的。不管喜欢什么的,反正,他们都喜欢听这个故事。他们有的说:“我就是喜欢听你讲故事!”我一听见别人这么说,结果,睡不着了!  相似文献   

7.
中午吃完饭,妹妹缠着我给她讲故事。我只好拿起一本《格林童话》给她讲故事。 “想听什么故事?”我问妹妹。 “我要听《白雪公主》。”  相似文献   

8.
肖梅 《家庭教育》2007,(3X):22-23
有位爸爸来信:“3岁的宝贝女儿最喜欢听故事,所以我很认真地给她讲故事。可是,当我非常专注地按照书上的句子念时,总是故事没讲完,女儿已经‘逃离现场’,只留下自尊心受伤的我,唉,怎样才能让女儿喜欢听我讲故事呢?”[编按]  相似文献   

9.
妈妈的鼓励     
从小到大,妈妈的鼓励一直陪伴着我,激励我成长。 记得那年我上幼儿园大班,要参加学校的讲故事比赛。妈妈给我化了妆,我们坐在座位上等。正当我津津有味地听着其他选手讲故事时,妈妈突然对我说:“下一个就是你了,准备一下,不要紧张哦。”这让我又害怕又激动。轮到我了,我鼓起勇气走上台去,开始有声有色地讲起了故事。  相似文献   

10.
杨筱艳 《小火炬》2014,(10):38-41
世界上最圆的医生 (希望这位世界上最圆的医生能够看到这章。) 我:“艾东西,有件事儿跟你说下。有关你的这个故事,我挺犹豫要不要写。之所以犹豫,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事情过去很久了,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有关艾东西的隐私。就算是小孩也有隐私的对不对?”艾东西:“还是写一写这个故事吧,因为,我要谢谢当年那位医生,虽说大人很少喜欢看儿童小说的,但万一呢?万一那位医生叔叔喜欢看小孩儿的书呢,而且,如果那位叔叔自己有了小孩,买书给他看的时候自己也顺便看了,正好看到了这一章呢?”  相似文献   

11.
颜凌 《青海教育》2006,(9):78-79
[片断一]教师:同学们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孙悟空、猪八戒看见大蜜桃口水直流。师傅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先要回答几个问题。”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师傅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又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请写出这个数?”“半个。”“那半个该怎样写成数呢?”悟空、八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你们会写这个数吗?  相似文献   

12.
爷爷和我     
你问了:我写过关于老师的故事,写过小伙伴的故事,怎么又想起写爷爷的故事了?因为爷爷们有意见了呗!大清早,他们就提着鸟笼、夹着象棋盘“砰砰砰”地来砸我家门了。“小动物们有故事,小朋友们有故事,我们老头儿为什么没有故事?我们也要有故事。”好好好,老人家的意见一定要听取。于是从那天起,我满脑子都是爷爷。一天,我正在吃午饭,就听楼下有人喊:“牛孙子,快把爷爷的多嘴八哥拿下来,要以豹的速度,快快快!否则我用熊的力量打你的屁股!”我听得米饭差点呛〔qiànɡ〕进鼻子。这老头儿怪有意思的,不仅嗓门高,而且说话好…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最早的儿童读物是伊索寓言,它有资格同圣经故事、佛教故事放在一起来叙说。连中国最早从西方舶来的儿童故事也是伊索寓言。那是在我国明朝,介绍进来的时候叫“况义”,就是讲个故事让你明白一个道理的意思。“况义”这个名词虽不能与西方接轨,但很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寓言一定得给人讲个道理。讲道理,人往往不爱听,人爱听故事。既然你爱听故事,那么,好,我就给你讲故事,我把道理含蓄在故事里。这种内蕴在寓言里的道理就该是一个普遍性的准则,就该是一个真理。   据说寓言是一个女神。女神漫游四方,流落在街头小巷,一群…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05,(12):58-58
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你猜妈妈怎么说?她没有泼冷水.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相似文献   

15.
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  相似文献   

16.
我儿子特别爱听故事,我也愿意为他讲故事。上幼儿园之前,我讲他听,可上了幼儿园之后,他总是说我讲的故事没有老师讲得好听,常常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讲故事呢?”您说说,怎样讲故事才能跟幼儿园老师一样呢?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2005,(7B):46-46
小朋友们吵着要我讲故事.我就随口讲了一个《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哪知刚开了个头.小朋友们就捂着耳朵“罢听”了。一问才知道这个故事讲了太多遍.他们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不免有些发窘.只好随便扯了个问题来掩饰尴尬:“如果你是唐僧,赶走了孙悟空.白骨精要来抓你了,你会怎么办,”没想到小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大感兴趣,纷纷举手。哈哈.这下我只消当个听众就够啦!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听爸爸妈妈讲“爱”的故事,激发“爸爸妈妈,请让我来关心你,帮助你”的情感。2.开展“每人做一两件关心、帮助爸妈的事情”的主题活动,把做这件事的感受写下来。教学过程一、感受爱———讲故事,激情感每个爸爸妈妈都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你们想了解这些“爱”的故事吗?(一)课外实践1.听自己的爸爸妈妈讲“爱”的故事,听后写下自己最受感动的故事和听后的感想,准备选出最动人的故事全班交流。(如:有的爸爸妈妈下岗了,但为了孩子上学,不论严寒酷暑,蹬三轮车挣钱,天天一身汗……)2.背诵一首赞美…  相似文献   

19.
园园讲故事     
园园非常愿意当众讲故事,整天磨着张老师:“张老师,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行吗?”可是,小朋友们都不爱听他讲故事。园园呢,无论小朋友多么不爱听,他还是津津有味地讲着。您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呢?园园讲故事□每月话题不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能勇敢地面对大家讲故事的只是少数。老师对园园的积极性要加以保护,要帮助他摆脱困境。有的孩子讲故事声音太小,会使后面听不见的小朋友注意力转移,互相说话、打闹,喧闹声甚至高过讲故事的声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坐在孩子们中间,一面提醒讲故事的孩子声音…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当读到“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象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